簡介
富煤單元是指同一煤層相對較厚而穩定分布的部分,空間上常有一定的形態,如鄂爾多斯盆地的富煤單元多近等軸狀和短軸狀(李思田等,1992)。富煤單元的圈定是按各主要煤層分別進行,並根據煤層發育的厚度確定富煤單元的輪廓。聚煤盆地內同一沉積體系單元或體系域單元可包含多個富煤單元,這些富煤單元平面展布樣式明顯受沉積體系控制。富煤單元除受構造沉降和基底同沉積斷裂網路的控制外,更多地受控於古地理背景。在構造活動比較穩定的盆地中,富煤單元主要受控於沉積環境,例如:
鄂爾多斯盆地在中侏羅世延安期,構造活動比較穩定,沉降差異性小,富煤單元形成於三角洲廢棄平原、朵體間灣、河道間窪地等沉積背景富煤單元中煤質的原生特徵呈環帶狀分布。因此,套用層序地層分析方法建立地層格架,劃分各級層序地層單元,重建沉積體系域,確定富煤單元形成條件和預測準則將是盆地深部和新區富煤單元預測的基礎。
定義
富煤單元是指“同一層相對較厚而穩定的部分,在空間上常具一定的形態和方向性,有時是帶狀的”。在我國華北型石炭二疊紀煤系中,煤層具有層數多,厚度較穩定、分布廣、單層厚度小等特點,可以在大範圍內對同一煤層進行追索對比,從三維空間進行研究,因此使用“富煤單元”這一概念,並認為其含義為:同一層位煤層相對較厚而穩定的部位,即在聚煤盆地中,同一地質時期古地理、古構造最有利於泥炭堆積從而形成較厚煤層的部位。但需要指出的是,確定富煤單元的煤層厚度是一個相對厚度,只要煤層厚度在一定範圍內明顯地高於其周圍地區,就可以確定為富煤單元。因此,富煤單元的含義比厚煤層發育帶要廣,它帶有成因意義,即使沒有厚煤層發育的地區也可以圈定富煤單元,進行單個煤層三維空間展布的研究。
富煤單元形成與分布的控制因素
富煤單元的形成與分布有其內在的控制因素,它們控制了聚煤作用的發生、聚煤作用的強度以及泥炭層的保存。
沉積因素
沉積作用是控制聚煤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情況下,在各種成煤環境中,聚煤作用最先開始的部位往往是聚煤條件最好的部位,因此也是最有希望形成富煤單元的部位,如三角洲朵體間灣,潮平環境中的泥坪、混合坪的部位。但成煤條件隨沉積體系的演化也會發生變化,富煤單元也可以發生遷移。儘管煤與下伏沉積物存在著時間上的差異,但煤層之下的沉積物為泥炭的沉積和成煤提供了基本格架,即下伏成因相與煤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成因聯繫。因此,在進行富煤單元的研究時,要分析煤層與下伏成因相的關係及它們的演化過程。
構造因素
富煤單元的形成在一定意義上意昧著成煤環境在該地段長期保持。亦即說明在古氣候和古地理較為穩定的前提下,泥炭的堆積速度與地殼的沉降速度能夠較持續地保持平衡。除上述兩種重要的因素以外,海平面變化、氣候條件等對煤及富煤單元的形成和分布都有影響。一般情況下,海平面變化、氣候條件兩因素的影響範圍大,有時甚至是全球性的,對地區性富煤單元的影響不很顯著。但由於華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的特殊性,如較穩定的地台條件、盆地基底構造活動的穩定性、盆地內極緩的古坡度等,海平面變化成為控制煤聚積重要的主導因素。
富煤單元的形成是多種控制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在具體分析富煤單元形成與分布的控制因素時,要找出其主導因素。在研究區,控制富煤單元形成與分布的主導因素是海平面變化和沉積作用,而構造條件是較穩定的。因此對沉積體系及其控制因素進行詳細的研究,可揭示富煤單元的形成和分布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