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蒂斯C-46運輸機

寇蒂斯C-46運輸機

C-46突擊隊員(Curtiss C-46 Commando)是由一種商用高空客機設計轉變而來的運輸機。柯蒂斯C-46突擊隊員是由一種商用高空客機設計轉變而來的運輸機。在二戰時期,它以“R5C”的型號被美國陸軍航空隊、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陸戰隊用於軍事運輸。它也被駕駛過它的人稱為“鯨魚”或“柯蒂斯災難”、“水管工的噩夢”,特別在航空運輸司令部機組成員中,它被稱為“飛行棺材”。

C-46飛機是美國寇蒂斯·萊特飛機公司1937年研製生產的活塞式運輸機。它原本是民航客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轉為軍用運輸機。1940年3月,原型機CW-20首次試飛,1942年裝備美國部隊後,命名為C-46A,別名“突擊隊員”,共生產3180架。

該機翼展32.9米,機長23.3米,機高6.63米。安裝“高空增壓器”後,該機不裝貨物時最大飛行高度為7620米,載重量為4.63噸。和當時的C-47運輸機相比,C-46飛機的“胃口”大得驚人,它甚至能裝下整輛吉普車,整艘小型巡邏艇。當然,也能運輸人員和物資,尤其是運送不可拆卸的大型部件,如飛機發動機、發電機、醫療設備等。需要2架C-47飛機運輸的物資,往往一架C-46飛機就能運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和盟國部隊曾廣泛使用這一機型。該機在1942-1945年間的“駝峰”航線空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作用,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立下了汗馬功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寇蒂斯C-46運輸機
  • 外文名:Curtiss C-46 Commando
  • 翼展::32.92公尺
  • 機身::23.27公尺
  • 總重::21800公斤
  • 首飛時間:1940年
  • 最大載重:4630千克
  • 實用升限:7470米
  • 乘員:54人
  • 動力裝置:2台 R-2800-51(或75)發動機
  • 總重:20450千克
  • 飛行速度:亞音速
  • 發動機數量:雙發
  • 服役時間:1941年
  • 最大飛行速度:433千米每小時
  • 最大航程:1,931千米
  • 外號:柯蒂斯災難
基本介紹,研製歷程,使用情況,型號演變,基本數據,發展歷史,歷史貢獻,服役中國,

基本介紹

C-46運輸機由曾生產過著名的“飛虎隊”前期的主戰裝備P-40戰鬥機柯蒂斯(Curtiss)公司生產,翼展32.9米,機長23.3米,機高6.63米,安裝“高空增壓器”後,不裝貨物時,最大飛行高度為7620米,載重量為4.63噸。和客機出身的C-47運輸機相比,這是真正為美國陸軍設計的軍用貨運機。它甚至能裝下整輛吉普車,整架L-19聯絡機,整艘小型巡邏艇。當然,也能運輸人員和物資。尤其是運送不可拆卸的大型部件,如飛機發動機,發電機,醫療設備等。C-47需要2架飛機運輸的物資,C-46往往一架就能運走。
資料圖:飛行在駝峰航線上的C-46運輸機資料圖:飛行在駝峰航線上的C-46運輸機

研製歷程

C-46的原型機寇蒂斯CW-20,由寇蒂斯公司的首席飛機設計師喬治·A·小佩奇(George A. Page Jr.)於1937年設計。CW-20擁有一個專利機身,通常被稱為“數字8”(或“雙泡形”)機身,使其更能抵抗極高飛行高度造成的壓力差。
C-46“突擊隊員”C-46“突擊隊員”
該專利通過在機身與地板同一水平位置的兩側進行收縮,不僅將機身分為兩部分,同時還支撐自身,更分攤了壓力。主翼梁可以穿過主要用於存放貨物的下部機艙,而不用侵占上部機艙的乘客空間。決定使用雙引擎配置來代替四引擎配置,主要考慮到如果有合適的大馬力引擎,就可以降低運營成本,並減少結構複雜性。
儘管公司接洽了許多航空公司以獲得他們對先進客機的需求,但還是沒有簽訂正式的契約,雖然只收到了25份意向書,但已足夠保證進行生產。一架24-34座的客機以CW-20的型號在聖劉易斯的密蘇里工廠(Missouri facility)開始原型生產。其初步配置為雙垂尾、2台1,600馬力R-2600-C14-BA2Wright Twin Cyclone引擎。NX-19436在1940年3月26日由著名的試飛員埃德蒙·T·“埃迪”·艾倫(Edmund T. "Eddie" Allen)首飛,在試飛後開始了一系列改進,包括安裝了一個巨大的單垂尾以提高低速穩定性。
第一架原型機由美國陸軍航空隊購買,型號為“C-55”,主要作為測試母機。但在軍事評估之後,唯一的樣機被退回寇蒂斯公司,隨後被賣給英國海外航空(BOAC)。
裝備C-46之後,空運噸數明顯提高裝備C-46之後,空運噸數明顯提高
在測試過程中,亨利·阿諾德將軍對客機轉為軍用貨物運輸功能的潛力產生了興趣。該型飛機很快修改為C-46A,使用了擴大的貨艙門,一個加強的載荷地板和一個可在載人或載貨間快速轉換的機艙。
1940年9月13日,軍方訂購了46架修改過的CW-20A,軍方型號為“C-46-CU Commando”;在本批次中的最後21架飛機是以CW-20B型交付軍方,軍方編號為C-46A-1-CU,美國軍方首次購買的C-46沒有一架是機艙增壓的。C-46於1942年5月的一個有設計師喬治·A·小佩奇參加的儀式上被公布。

使用情況

C-46是寇蒂斯-萊特公司為恢復被波音道格拉斯洛克希德等現代單翼機設計丟掉的大型客機銷售而生產的,C-46的歷史始自1936年的CW-20。隨著原型機於1940年春起飛,它的性能指標同時吸引了民用市場和軍方官員,美國陸軍航空部隊於同年9月訂購了200架。
飛行在駝峰航線上的C-46運輸機飛行在駝峰航線上的C-46運輸機
為了滿足軍方的要求,它的增壓內飾被取出,換上了無增壓環境下使用的帆布座位,機身裝上了貨艙門,強化了肋板、配備了強化發動機。生產型C-46於1942年秋抵達美國陸軍航空兵的空中運輸團,在接下來的“火炬行動”登入中,它進行了遠程飛行,將人員和設備運到北非,從而證明了自己的性能。
C-46“最好的時光”在遠東降臨,1943年~1944年,“印中空運大隊(India-China Wing)”成為穿越喜馬拉雅山的“駝峰航線”的中堅力量。
C-46遍布二戰的各個戰區,但在亞洲使用得最多並且效果最好。相比其他機種,C-46通常用來建立和保持中國和印度之間的空中生命線—喜馬拉雅山的“駝峰”航線。C-46最出風頭的時期就是在二戰中飛駝峰航線,從喜馬拉雅山的最東部從北往南飛。最高峰海拔6705.6米。超過了當時大多數飛機的最高巡航高度,在這樣的海拔高度上執行向中國輸送補給,C-46表現得比C-47出色很多,C-46很快被分配到“中國-緬甸-印度”戰區。
寇蒂斯C-46運輸機

型號演變

  • CW-20
    原始旅行客機設計。
  • CW-20T
    原始客機原型,安有兩面角水平安定面和兩端的垂直尾翼,使用兩台1700 hp (1268 kW) Wright R-2600的雙分離器星型活塞引擎。
  • C-46“突擊隊員”
  • 雙引擎軍用運輸機。使用兩台2000馬力的(1491千瓦) Pratt & WhitneyR-2800-43星形活塞引擎。
  • C-46A“突擊隊員”
    雙引擎軍用運輸機,使用兩台2000馬力的(1491千瓦) Pratt & WhitneyR-2800-51星形活塞引擎,在機身左邊安有一扇大型貨艙門,並安裝了加強型的貨倉地板、液壓絞車和可供40名士兵使用的摺疊座椅。
  • CX-46B“突擊隊員”
    由一架C-46A改裝用作測試機,用以評估階梯式檔風玻璃設計,它安有兩台 2100馬力的(1567千瓦) H-2800-34W星形活塞引擎。
  • XC-46C“突擊隊員”
    後來重訂型號為XC-113。
  • C-46D“突擊隊員”
    雙引擎人員/傘兵運機,在機身左側額外安裝了一扇門,製造了1610架。
  • C-46E“突擊隊員”
    雙引擎通用運輸機,在機身左邊安有一扇大型貨艙門,安有階梯式擋風玻璃,製造了17架。
  • C-46F“突擊隊員”
    雙引擎貨物運輸機,以機身兩側均開有貨艙門,翼尖改為方型,製造了234架。
  • C-46G“突擊隊員”
    安有階梯式擋風玻璃和方型翼尖的一次性飛機。製造了一架。
  • C-46H“突擊隊員”
  • C-46J“突擊隊員”
  • AC-46K“突擊隊員”
    未製造版本,計畫安裝兩台2500馬力的(1865千瓦) Wright R-3350-BD星型活塞引擎。
  • XC-46K“突擊隊員”
  • XC-46L“突擊隊員”
    1945年三架C-46安裝了Wright R-3350星型活塞引擎。
  • XC-113“突擊隊員”
    變更了飛機引擎。一架C-46G轉為一種引擎測試床,飛機安裝了一台General Electric T31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右邊保持R-2800發動機,飛機在地面表現的太差,以至於從來沒有起飛過。
  • R5C-1“突擊隊員”
    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生產的雙引擎軍用運輸機,與C-46A“突擊隊員”相似,製造了160架。

基本數據

翼展:32.92公尺
C-46C-46
機身:23.27公尺。
機高:6.63公尺。
空重:14340公斤。
總重:21800公斤。
時速:360公里。
升限:7620公尺。
航程:2296公里。
發動機:P&W R2800-75型二千匹馬力發動機 x 2。

發展歷史

30年代初,美國寇蒂斯公司於1936年開始研製高性能雙發運輸機CW-20,首架原型機於1940年3月26日試飛。
美國陸軍航空隊為準備戰爭所需的空運能力,看中了CW-20寬大的機體,加以修改後,於1940年以C-46A的型號投入批生產。
寇蒂斯C-46運輸機
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軍訂購數已達500架以上。 C-46有多種改型,累計生產約3181架,其中生產最多的是C-46A貨物/兵員運輸機和C-46D兵員運輸機。
抗日戰爭勝利後,C-46A和C-46D,成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運輸機。
1948年秋遼瀋戰役開始後,人民解放軍在錦州機場繳獲1架C-46,檢修後飛往牡丹江海浪機場交東北老航校使用。解放瀋陽時又繳獲1架C-46,轉到東北老航校使用。1949年1月3日,國民黨空軍1架C-46起義,安全降落鄭州機場;以後又有多架起義。
1949年8月15日,人民解放軍第一個擔負作戰任務的飛行中隊在北平南苑機場組成,裝備了C-46運輸機。10月1日,3架C-46參加了開國大典的閱兵式。
1949年11月正式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時,有良好的C-46運輸機8架,待修理的10架。
1949年11月“兩航起義” 時飛回3架。50年代初民航工廠修復14架,使C-46成為建國初期空軍和民航的主力運輸機。
1982年12月最後14架C-46從解放軍空軍退役。

歷史貢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C-46飛機是穿越喜馬拉雅山脈、從印度空運物資到中國的“駝峰”飛行的主力飛機。
由國民黨空軍起義歸來和我軍繳獲的一批C-46飛機成為我人民空軍組建初期的主要空運力量。 1949年10月1日,3架該型飛機參加了開國大典的空中受閱編隊飛行。
 C-46飛機 C-46飛機

服役中國

C-46型飛機是美國寇蒂斯·萊特飛機公司生產的活塞式運輸機。1940年3月26日原型機首次試飛。1942年裝備美軍部隊後,命名為C-46A,別名“突擊隊員”,總產量3180架。
C-46型飛機C-46型飛機
C-46型飛機的發動機功率和裝載能力比同時期的C-47型飛機提高了近一倍,由於C-46型飛機的發動機裝有二速增壓器,所以升限也比較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和盟國部隊曾廣泛地使用這一機型。它在1942-1945年間的“駝峰”空運中發揮過重要的作用,為中國抵抗日本侵略者提供了大量必不可少的作戰物資。
剛剛投入“駝峰”航線空運時,C-46飛機經常因機翼結冰、發動機熄火而墜毀。該機本來是用於執行低海拔地區物資運輸任務,現在必須在高原飛行,發生事故的機率自然就高了。印度機場潮濕炎熱的環境,和飛機高空飛行時遇到的寒冷乾燥環境反差巨大,以至於C-46飛機即使在地面檢查時一切正常,可到了空中,部件就一個接一個出問題了。“駝峰”空運期間,C-46飛機很多時候都是帶故障飛行的。損失如此巨大,以至於一段時間內,“駝峰”空運總隊不得不停飛C-46飛機,尋找改進辦法。
C-46型飛機C-46型飛機
二戰結束後,美國曾以大批C-46型飛機援助國民黨空軍,並協助國民黨向我國東北地區空運部隊。特別是1948年春,駐守東北的國民黨軍隊被人民解放軍圍困於長春、瀋陽、錦州等孤城內,蔣介石派遣瀋陽空運第49軍利用位於錦州、瀋陽、北平基地的飛機轟炸錦州外圍的人民解放軍陣地,4架C-46型運輸機僅用一天時間就從瀋陽向錦州空運部隊5000餘人,其運輸能力可見一斑。
人民空軍建立初期,通過國民黨飛行員起義或繳獲等途徑共獲得了18架C-46型飛機,成為了重要的空運力量,並在支援進軍西藏的任務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1949年10月1日,人民空軍第一個空運隊的3架C-46型飛機參加了開國大典受閱編隊飛行,受到了第一代領導人的檢閱;1950年4月15日,謝派芬、李嘉誼駕駛C-46型(8003號)飛機,穿越康定山口,試航康定成功,打開了通向西藏“天險”的大門;5月7日,王洪智、李嘉誼駕駛C-46型(8003號)飛機,穿越折多山口,試航甘孜空投成功;9月10日,徐駿英、易揚啟機組試航德格空投成功;10月9日,王賜九機組試航鄧柯成功;12月14日,劉耀宗易揚啟機組試航巴安成功,他們都為支援人民解放軍陸軍進軍西藏留下了英雄的業績。1952年6月7日,李向民、胡明濤駕駛C-46型(8051號)飛機試航太昭空投成功,開通了飛向拉薩的最後一段航程。
C-46型飛機C-46型飛機
1982年,C-46型飛機全部光榮退役,有3架收藏於中國航空博物館。它們因經歷過重要戰役的洗禮,而被列為國家重要文物。當年的“駝峰”飛行員們經常從國外來到中國航空博物館,在這些C-46型飛機前面,追憶他們往日的戰鬥經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