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丁之爭

寇丁之爭

寇丁之爭是北宋宋真宗時期的黨爭。寇指的是寇準,丁指的是丁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寇丁之爭
  • 歷史時期:北宋宋真宗時期
宋朝黨爭不斷。黨爭或政治鬥爭,成為宋代政治研究中不可避免的課題。宋初大臣之間的爭鬥,相比後來由熙豐變法引起的影響整個宋朝的新舊黨爭,規模相對較小,且也不是政見之爭,而是個人權力之爭,但它們對當時的政局,都有著相當影響。寇、丁之爭就是發生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之下。
宋真宗一朝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寇、丁之爭發生在真宗後期。丁謂在天書封祀事件中是主力干將,他也因此得到了真宗的賞識,官至參知。寇準素以直名,澶淵之盟後,他一度因為王欽若的讒言而被貶外地,在天書封祀的最後階段,他通過上天書而重新獲得真宗重用。天禧三年,寇、丁二人同在朝廷當宰執,二人由於思想性格等多方面的原因,從原來的好朋友,變成你死我活的政治敵人,寇、丁之爭也由此爆發。在爭鬥當中,朝中一些大臣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分別站到兩派中的一派里,使這次爭鬥的情況更加複雜,蒙上了黨爭的面紗。兩派在爭鬥中都打起了皇室人員的旗號,而此時真宗病入膏肓,劉皇后在實質上處理政務,她本人想通過寇、丁之爭進一步奪取皇權。天禧四年,寇準被貶,兩年後,丁謂也被貶崖州,寇、丁之爭以雙方被貶,劉後順利奪權為結局。這場爭鬥,成為了真宗後期政治的主要特色,真宗的昏聵,劉後奪權,上層皇權鬥爭與寇、丁之爭相結合,又使當時政局複雜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