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雲板栗,俗稱栗子,又名瑰栗、毛栗、風栗,是我國的特產,素有“乾果之王”的美稱,在國外被譽為“人參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密雲板栗
- 又名:瑰栗、毛栗、風栗
- 美稱:乾果之王
- 產地:北京
簡介,歷史沿革,規模發展,北京及其周邊分布,密雲板栗優勢,榮譽稱號,
簡介
板栗,俗稱栗子,又名瑰栗、毛栗、風栗,是我國的特產,素有“乾果之王”的美稱,在國外被譽為“人參果”。板栗是我國栽培最早的果樹之一,約已有2000-3000年的栽培歷史,與李、杏、桃、棗並列為我國“五大名果”。板栗可代糧,是一種價廉物美、富有營養的滋補品。板栗所含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礦物質能防治高血壓、冠心病、骨質疏鬆等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壽的滋補佳品;所含的核黃素(維生素B2)常吃對日久難愈的小兒口舌生瘡和成人口腔潰瘍有益。此外,中醫認為板栗能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對人體的滋補功能可與人參、黃芪、當歸等相媲美,對輔助治療腎虛有益,故又被稱為“腎之果”。
歷史沿革
☆密雲板栗栽培歷史可遠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在《詩經》、《禮記》、《論語》、《史記》等古文獻中均有記載,三國時的陸璣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稱“五方皆有栗,唯漁陽、范陽栗,甜美味長,他方者悉不及也。”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中有“燕、秦千樹栗……此其人皆與千戶侯。”密雲時屬燕地。據考證,目前密雲地區境內仍有三四百年以上的板栗樹200餘株,依然枝葉繁茂,果實纍纍。
☆歷史上,燕山板栗曾是北京出口的主要果品之一。據《密雲縣誌》記載:上世紀30年代,密雲縣有栗樹6718株,年產板栗8364公斤,年產板栗7.5萬公斤。新中國成立以後,密雲板栗產業在曲折中不斷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密雲板栗產業獲得新生。為實現“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變“一方水土富一方人”,密雲縣委、縣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動密雲板栗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林果研究所指導下,在高嶺公社栗榛寨大隊做板栗高接改良品種選優工作,嫁接燕紅、燕豐、燕昌、下莊2號等優良品種。
規模發展
90年代,全縣共嫁接板栗、改良品種123.7萬棵。1990年底全縣有板栗樹161.1萬棵,產板栗135萬公斤,產板栗10萬公斤以上的鄉鎮有石城、半城子、不老屯和大城子等。
從1990–1996年,密雲縣開始建設五大環湖果品基地,大力發展板栗生產。為了貫徹國家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退耕還林政策,縣政府把板栗確定為密雲縣的主導產業,板栗生產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他們開拓創新,打破傳統觀念,使板栗下山進川,發展板栗密植園(1245株/公頃)近9333公頃。經過幾十年來的發展和建設,到2006年全縣板栗面積達到18234公頃,涉及除檀營鄉、密雲鎮以外的十六個鎮,重點產區是不老屯、高嶺、大城子、巨各莊、石城、馮家峪、太師屯、北莊、穆家峪、古北口等十個鎮,從業農戶4.5萬戶,在農民農業收入中占有重要的經濟地位。2006年板栗產量創歷史最高水平,達到1058.9萬公斤。燕山板栗特殊品質不僅來源於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而且還傾注了密雲人民的精心呵護。
九十年代以來,密雲縣抓住傳統優勢產業加大發展力度,建立了18234公頃環密雲水庫的板栗生產基地。推廣燕紅、燕昌、燕豐、燕魁、燕山短枝、懷黃、懷九、早豐、銀豐、後20等十幾個優良品種高接換優和幼樹嫁接,全縣板栗品種優良率已達到90%以上;近幾年,果樹主管部門大力推廣板栗生產新技術,如擴埯壓肥、樹盤覆蓋、穴施肥水、一樹一庫、配方施肥、葉面噴肥、土壤施硼或花期噴硼、嫁接換優、控量修剪、適時採收等,取得了良好效果。板栗畝產從原來的35.7公斤增加到現在的52.8公斤,產量增長近50%。嫁接換優、優質豐產栽培技術、標準化生產、無公害病蟲防治技術等一系列現代化生產新技術。1999年“萬畝板栗示範基地綜合開發”獲北京市星火獎;2002年“板栗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獲北京市科技創新成果三等獎,“板栗高產優質高效配套栽培技術” 獲北京市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2000年制訂了北京市密雲縣板栗栽培生產技術綜合標準。
加大幼樹栽植和管理科技含量。從2000年開始在耕地上推廣密植化板栗園,在栽植時,推廣使用保水劑、生根粉、枝幹袋、地膜等節水抗旱新技術,使當年成活率達到85%以上。在新栽板栗園內,禁止間作高稈作物。栽後第三年,進行多頭低位早接,使之迅速形成樹冠,栽後第五年形成一定產量。大力發展積極組建板栗合作經濟組織。由38個重點村級板栗合作社聯合組建密雲縣板栗聯社。農民通過板栗協會學到了許多,新的板栗栽培技術措施,協會幫助農民聯繫產銷渠道,為實現從“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到“一方水土富一方人”,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北京及其周邊分布
我國板栗分布區域廣闊,集中產地主要在北方,重點縣有河北的遷西、遵化,北京的昌平、懷柔、密雲、平谷等。北京和河北地區出產的板栗在國內外市場上一直赫赫有名,如“燕山栗”、“京東板栗”、“天津甘栗”、“良鄉栗子”等等。
密雲板栗優勢
密雲板栗80%以上出口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得到了國際市場的普遍認同和廣泛讚譽。
(一)生態優勢:
密雲是首都北京最重要的飲用水源基地,北京人每飲三杯水,兩杯來自密雲。“生態密雲”的品牌優勢充分說明了密雲青山綠水的優質生態環境。以潮、白河為主的14條主要河流貫穿境內,200多條溪流縱橫,水面面積占全縣面積的10%,空氣品質常年保持在一級。密雲縣內的地表水、地下水均達到飲用水國家二級水質標準,是北京地區唯一無污染的飲用水源,也是我國北方地區優質水源的代表。
(二)原料優勢:
現在密雲縣板栗種植面積已達30萬畝,占北京市板栗種植總面積62萬畝的近一半,居北京市各區縣首位。密雲板栗主要分布於密雲水庫東、西、北岸的10個鄉鎮,形成了環密雲水庫的板栗產業帶。板栗種植農戶已達44750戶,占全縣果農種植戶的60%以上,2007年全縣的板栗年產量達到1063萬公斤,產值突破1個億,達到10091.50萬元,創造了北京市的板栗新高。板栗的高產為密雲建立板栗深加工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原料補給保證。
(三)土地資源優勢:
隨著北京市國土資源局關於工業土地招拍掛細則的出台,北京市的工業用地價格將出現一定的上漲(2007年工業用地的價格為1222元/平方米)。與北京緊張的工業用地情況相比,密雲縣的工業用地相對比較充足,工業用地的最低價格為204元/平方米(根據2007年《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中的規定),遠遠低於北京市的工業用地價格。
(四)交通及區位優勢:
密雲北接內蒙古,東鄰河北、天津,是華北通往東三省的咽喉,更是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地理節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沙通鐵路、京承鐵路從境內穿過,101國道和京承高速貫穿全縣,境內有14個客貨站。京密、京順等6條公路幹線連村連鎮,四通八達。密雲距北京65公里,距首都機場40公里,距天津塘沽港160公里。沿京承高速,從北京到密雲只需三十分鐘。在貿易日益國際化的今天,國內企業要走出去,國外企業要走進來,都需要便捷的交通。因此,成功落戶京郊,對於占領北京市場、中國北方市場、甚至拓展海外市場都是關鍵性的一步。
(五)基礎設施優勢:
密雲經濟技術開發區基礎設施已全面實現“七通一平”,“七通”指供水、排水、供電、通訊、交通、供氣和供熱,“一平”為土地地貌自然平整,並可提供寬頻網和有線電視服務。園區對入區企業實行“一站式”服務並承諾除國家規定的各項費用之外,不收取任何額外費用,減少企業負擔。
(六)政策優勢:
密雲縣政府為了促進地區經濟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便鼓勵投資、吸引人才、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目前,密雲縣鼓勵投資、促進經濟發展的有關政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於來密雲投資的工業生產型企業,密雲縣財政將對該公司交納的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增值稅,按縣財政實得部分的60%-80%給予企業資金扶持(即營業稅總額的30%-40%、所得稅總額的12%-16%、增值稅總額的7.5%-10%),扶持資金次月兌現。
2、鼓勵主導行業和都市型工業企業發展。鼓勵民間資本投資興辦工業實體企業;鼓勵企業向規模企業發展;鼓勵規模企業做強、做大,並給予一定比例的獎勵扶持。
3、鼓勵引進生產型企業總部和地區總部,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對在我縣統一核算的生產型企業總部和地區總部,根據企業規模,按縣財政實得部分給予不超過60%的資金扶持。
4、鼓勵企業開發新產品實施科技創新,產品經縣知識產權局確認為科技創新產品的,按標準給予獎勵。鼓勵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對使用銀行貸款實施技術改造、固定資產投資300萬元以上、收入同比增長30%以上的企業,按銀行貸款基準率的50%給予一次性貼息支持。
5、鼓勵企業吸納本縣勞動力就業。對安置本縣農民就業150人以上的新建企業,在享受《密雲縣促進城鄉勞動力就業再就業辦法》(密政發〔2004〕78號)的優惠政策基礎上,再給予5萬元一次性獎勵。
6、鼓勵企業實施信息化建設。對實施信息化建設,投入運營並達到信息化標準的企業,由企業申請,縣政府相關部門按程式上報,爭取市政府專項資金支持。
榮譽稱號
●密雲縣板栗種植面積已達30萬畝,年產優質板栗1300萬公斤,占北京市板栗種植總面積和總產量的近一半,主要分布於密雲水庫環湖東、西、北岸的十幾個鄉鎮,板栗種植農戶4.5萬戶,占全縣果農的60%。今年,全縣30萬畝板栗全部完成綠色食品認證。 ●2004年12月國家林業局授予的“中國板栗之鄉”榮譽稱號。
●2005年10月,申請註冊了“密雲甘栗”商標。
●2007年,首次密雲板栗文化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