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20米;分枝密,樹冠密,灰綠色;枝條直或開展,多分枝,枝皮灰褐色,裂成不規則的片狀脫落;小枝近弧形或直,下垂,生鱗葉的一年生枝具多數分枝,一回及二回分枝細直,稍向上展,近圓柱狀,徑約1毫米,其上的鱗葉交叉對生,稀三葉交叉輪生,少碑汗排列緊密,三回分枝直或微彎,開展,圓柱形或微呈四棱形,間或成四棱形,其上的鱗葉交叉對生,排列緊密,長1-1.5毫米,先端微鈍或微設應套尖,微向內曲,嘗白料應背面拱圓或上部有不明顯的鈍脊。
腺體明顯,微凹,矩圓形、窄橢圓形或近條形,稀卵形,位於葉背中部,乾時腺槽通常明顯,常從近基部伸至中上部或幾達先端;刺葉僅生於幼樹上,三葉交叉輪生或交叉對生,斜展,上面凹,刪鴉催下面有不明顯的縱脊,長3-8毫米,先汗捉腳套端刺尖。
雌雄異株或同株,雄球花卵圓形或近球形,長1.5-2.5毫米,雄蕊通常5對,花葯3-4,藥隔寬卵形, 先端圓。球果錐狀卵圓形或圓球形,生於通常彎曲(稀直而不曲)的小枝頂端,長6-8(-10)毫米,徑5-8毫米,熟時紅褐色或暗褐色,無白粉,稍有光澤,有1粒種子;種子錐狀球形,徑5-6毫米,上端有兩條棱脊,頂端鈍尖或尖,基部圓歡兵茅,有樹脂槽。
生長環境
生長在向陽山坡上組成小片純林,或散生長於山谷。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本種提示
本種與近似種的區別在於它的枝條較燥束密,分枝多,生鱗葉的小枝細,鱗葉背面的腺體位於中部,球果較小(長6-8毫米),近圓球形或錐狀卵圓形,種子錐狀球形或錐狀卵圓形,徑5-6毫米。至於小枝稍粗或稍細、圓柱形或近四棱形、灰綠色或綠色,鱗葉背面拱圓或上部有鈍脊、腺體的形狀、球果、種子的形狀以及雌雄同株或異株等均有一定的變異。
因此將V. L. Komarov發表的Juniperus mekongensis (模式標本采自西藏東部怒江上游的Zsa-chju)與R. Florin發表的J. ramulosa併入本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