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地位
密支那為緬北重鎮,位於
伊洛瓦底江西岸,地處緬甸縱貫鐵路的終點,成為水陸交通樞紐,南連八莫,西通孟拱,北達孫布拉蚌和葡萄;東面通到甘拜迪的公路再向東延百里,便到
騰衝。
伊洛瓦底江經密支那城東折而向南,流向八莫。周圍多山,標高皆在500至1000米左右。城區西北是一個地形略有起伏的小平原(縱橫各達11公里),遍地是叢林。鐵路自南向北穿城而過,從日軍兵營和射擊場折向西行。在西、北各有飛機場一座,西飛機場仍可使用,北飛機場及擬建中的東飛機場則需再加整建方能使用。
緬甸日軍十分重視密支那的戰略地位,從1943年夏季開始即以第18師團第114聯隊駐守密支那及其附近地區。密支那戰鬥開始前,日軍防守密支那的兵力為:第114聯隊第1大隊的1個步兵中隊、1個步兵小隊、機槍中隊的1個小隊、大隊炮1個分隊,第2大隊的1個步兵中隊,聯隊炮中隊的半部(野炮1門、速射炮2門),通信隊主力,機場守備隊及憲兵隊,共約1200餘人。其第1大隊主力配屬給第56師團;第2大隊主力部署於瓦扎一帶,對西警戒;第3大隊部署於潘丁附近。
機降奇襲
4月21日,
史迪威命令梅里爾準將在太克里(孟關東南約50公里,位於庫芒山西麓、塔奈河東岸)編成奇襲密支那的中美混合突擊支隊:第1縱隊由第5307團第3營及新30師第88團組成,歸金尼遜上校指揮;第2縱隊由第5307團第1營及第50師第150團、騾馬輜重團第3連、新22師山炮第3連組成,歸亨特上校指揮;第3縱隊由第5307團第2營及英軍別動隊第6隊組成,歸麥吉(亦稱馬基)上校指揮。
儘快攻占密支那、開通對華交通路線,一直是中國駐印軍進攻緬甸的戰略目標。4月上旬,史迪威即決定奇襲密支那,但由於
蒙巴頓反對攻占密支那,因而史迪威對英軍保密。
中美混合突擊支隊(以下簡稱“中美突擊隊”或“中美聯軍”)於4月29日自太克里出發,原定於5月12日到達密支那占領機場,因途中在沙勞卡陽、雷班、丁克高路等處與日軍第114聯隊的第2大隊相遇,經激戰方將其擊潰,行軍進程因此延緩。5月16日夜,第2縱隊進抵密支那西郊南圭河後,即以美軍第1營控制巴馬地渡口,切斷密支那通往孟拱的公路,於17日凌晨襲占西機場,守護機場的日軍向火車站退去。第150團確實控制機場及其周圍要點,並清理了飛行跑道,豎起
風幡,即電告史迪威機場已可空降。已在各地機場整裝待發的新30師第89團、第14團及炮兵、工兵各部隊,自當日下午3時起,陸續空運到密支那。
18日上午,史迪威偕梅里爾飛至密支那視察部隊,仍由梅里爾指揮密支那的作戰(4月29日中美突擊隊由太克里出發時,梅里爾突發心臟病被送往萊多美軍第20醫院救治,其指揮職務由亨特上校代理)。此時,縱隊也到達了密支那北郊遮巴德附近。在此之前,第3縱隊已進至北機場附近和錫塔普爾,切斷了密支那與瓦扎間的交通,因遭到日軍的突襲,第3縱隊一度陷於混亂,經整頓後,移向遮巴德與第1縱隊會合。
日軍反擊
日軍得知中美突擊隊襲占西機場、控制了跑馬地,並襲占了錫塔普爾後,即以第1中隊突襲錫塔普爾的第3縱隊,奪回該地,恢復與瓦扎第2大隊的聯繫。日軍雖然兵力單薄,卻占有地形優勢,且在密支那已經營防禦兩年之久。第18師團官兵又多系日本九州礦工,素善挖掘坑道工事,其防禦設備不但堅固隱蔽、交通聯絡方便(坑道相連、交通壕縱橫互通),而且火網編成嚴密,隱秘的側防火力急襲點遍布各處。但是日軍第18師團在胡岡、孟拱的慘敗以及第15軍對因帕爾的進攻失利,也使其士氣大受影響。
此次中美突擊隊對密支那的奇襲,使日軍頗感震驚。迄5月18日夜,到達密支那的中美突擊隊有第5307團3個營和英軍別動隊第6隊,新30師第88、第89兩個團以及第50師第150團,總計4個步兵團、1個山炮連(7.5厘米山炮4門)、1個重迫擊炮連(10.5厘米炮8門),無論在士氣上還是在兵力和火力上,對密支那的日軍都具有壓倒的優勢。
但是
梅里爾求勝心切,且被初戰小勝所迷惑,滋生了輕敵心理,又過於自負,未能採納中、美指揮官的合理建議。他對經歷了20天長途艱苦行軍和戰鬥已十分疲憊的中美突擊隊沒有進行必要的調整,仍保持原來的行軍編組,讓第1、第3兩個縱隊分散在距西機場約9公里之遙的遮巴德附近,使中美突擊隊由於兵力分散而優勢大減,更沒有進行詳細的敵情、地形的偵察和作好攻堅戰的準備;尤其是沒有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切斷日軍的增援、補給路線,以致日軍第114聯隊第2、第3兩個大隊得以從瓦扎和孟拱河谷戰場先後進入密支那增援,也使第56師團步兵團團長
水上源藏所率領的增援部隊第113聯隊1個大隊、野炮兵1箇中隊及工兵第56聯隊主力等,得以於5月30日順利地自密支那附近的宛貌(韋茂)渡過伊洛瓦底江,進入密支那,從而使密支那日軍的兵力猛增2倍多,達到3600餘人;加之中美突擊隊雖有強大的空中支援,卻缺乏緊密的陸、空聯絡和協調行動,地面炮火也不充分,步、炮之間也不夠協調,終於導緻密支那的奇襲戰演變成為曠日持久、屢攻不克、傷亡慘重的攻堅戰,完全失去了奇襲作戰的意義,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
拉鋸戰
梅里爾於18日晨令第1、第3縱隊對北機場和錫塔普爾進攻。雖占領了北機場,卻因在瓦扎的日軍第114聯隊第2大隊來襲,激戰竟日,卒被日軍突破了戰線,進入密支那市區,並在戰鬥中迫使第1、第3縱隊退守遮巴德一帶,北機場得而復失。密支那北部中美突擊隊的進攻首次受挫,日軍便乘機利用鐵路向孟拱開出了滿載軍需物資的最後一列火車。
與此同時,梅里爾令剛剛到達的第89團第2、第3營在西機場西南至跑馬地一帶構築工事,以該團第1營守備機場;令第150團以1個營從新卡坡向東攻奪八角亭,以第2、第3營向火車修理廠方向市區進攻。19日夜,該團擊潰火車修理廠的日軍後,一舉攻占了火車站;但因地形不熟、疏於戒備,又未乘勝追殲殘敵、擴張戰果,在遭日軍反擊時釀成混戰,第3營營長郭文乾於混戰中犧牲,火車站得而復失,官兵被困在車站附近,激戰兩日,補給中斷,彈盡糧絕。梅里爾未及時派兵增援,以致該部功敗垂成,迫使其只得與日軍進行肉搏後衝出重圍,退回跑馬地、河套一帶收容整頓。而梅里爾竟推卸責任,指摘該團團長指揮無能、作戰不力,建議史迪威予以撤職、遣送回國。這使中國官兵大為不滿,群起抵制。梅里爾一氣之下舊病復發,被送往後方救治。麥克姆準將暫代其指揮職務。這時,第14師副師長許穎少將率第42團來到密支那。
5月23日,史迪威偕新1軍軍長
鄭洞國、新30師師長
胡素、第50師師長
潘裕昆、總部參謀長柏特諾來到密支那調整指揮系統。由柏特諾代表史迪威在密支那設中國駐印軍戰鬥指揮所,執行指揮;由麥克姆任戰地指揮官,統率在密支那的各部隊;以亨特任第5307團指揮官。在密支那的中國軍隊分別由胡素、潘裕昆統率,原中美聯合突擊支隊的臨時編組予以撤銷。
柏特諾較之梅里爾更無實戰經驗和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而且不敢身臨前線,對戰場上敵我雙方的情況全憑各級聯絡官的報告,此種報告又多有不實;而且柏特諾素來專橫跋扈,對中國軍官心存輕視,對他們的報告和合理的建議,每每置若罔聞,自以為是,一意孤行;更因他求功心切,從5月25日至6月25日間,不顧客觀情況,多次輕率地發動大規模進攻,致使中、美士兵傷亡慘重,每天只能推進50至200米。柏特諾反而誣衊中國軍隊“作戰不力、逡巡不前”,甚至將胡素擅自撤職,遣送回國。
陷入困境
6 月l 日,中美軍隊轉入
坑道戰,同時迅速增派援軍,補充彈藥。6 月10 日,中、美軍隊再次對密支那發起總攻,形勢日趨對日軍不利。水上被迫指揮部隊晝藏夜戰,多次偷襲英印軍隊,並利用繳獲來的彈藥、給養堅持戰鬥。至6 月中旬,水上部隊已損失1000 餘人。
由於密支那能否堅守,直接關係到日軍的部署,日軍魔
鬼參謀
遷政信,發布“水上少將必須死守密支那”的命令。在6 月25 日到7 月2 日的一周時間裡,水上指揮守備隊進行殊死的拼搏,使中美軍隊僅前進了數百米。7 月12 日,中美軍隊在空中支援下再次發起總攻。127 架飛機共投下754 噸炸彈,其數量比炮兵發射的炮彈還多百分之二十,水上命令部隊在轟炸期間退往後方,一俊轟炸停止,迅即返回陣地抵抗步兵的攻擊,中、美軍隊雖有推進,但未取得決定性的戰果。
此次總攻後,水上部隊的兵力減少到大約1500 人,因彈藥奇缺,火炮射擊已限制在每天6 發以下,手榴彈每人只發兩枚,戰鬥中多採用白刃格鬥。為了補充兵員,水上令情報主任八江正吉中尉率5 人冒雨溜出密支那,在瓦扎找到第2 野戰醫院分院,指揮約400 名傷病員,突破重重封鎖,與守備隊主力會合。至7 月下旬,水上部隊減少到1200 人,陣地設施幾乎遭到徹底破壞,第一線官兵已處於毫無掩護、完全暴露的狀態。戰壕積滿雨水,官兵們浸泡在齊腰深的水中。日本33軍本多才政中將獲悉密支那守備隊的命運危殆,決定向水上及守備隊頒發嘉獎狀,但偵察機無法飛臨密支那上空,只好以電報傳達。
7 月下旬,密支那守備隊已瀕臨絕境,此時,如退守伊洛瓦底江東岸,將是最後的生存機會。丸山大佐不知道“死守密支那”的命令,向水上建議,與其全體無謂犧牲在密支那,莫如迅速轉移到江東岸,據守馬揚高地。水上默認了這一建議。丸山遂下令8 月1 日開始撤退,分批於l 日、2 日、3 日夜間實施渡江。部隊按計畫成功渡江後,逐次集結在熱帶叢林中,倖存者減至約800 人。
收復密支那
在此期間,正是由於柏特諾未能接受中國軍官關於切斷日軍與孟拱、八莫的通道的建議,使日軍得以從八莫和孟拱兩地得到增援,從而引起了史迪威的不滿,於6月25日將柏特諾撤職,另以韋瑟爾斯(一譯魏賽爾)來密支那繼任。但以後的作戰實際上由鄭洞國指揮。鄭洞國以對壕作業向前推進,並注意步、炮、空的協同,於是傷亡大減,激戰至8月4日,完全占領密支那及河對岸的宛貌,肅清了各處日軍殘兵。
8月4 日黎明,水上源藏少將派副官送交丸山一份親筆命令:“與搜尋第53 聯隊配合突破敵封鎖線轉移。”同時,向第33 軍司令宮和方面軍司令官拍發了如下電報:一、因下官指揮不力,終未能確保密支那,致使陷人最後階段,深感歉疚;二、傷員排除萬難已乘木筏順伊洛瓦底江而下,祈求在八莫給與救助。在安排完一切後,水上源藏決心以斷送自己的生命,使逃脫死亡的官兵免受追究。遂於農他隆東岸的一棵樹下,用手槍自盡。
戰役總結
此役共擊斃日軍官兵3000餘人,生俘69人,逃脫的日軍800餘人也全部帶傷病。歷時3個多月的密支那作戰至此結束,中國駐印軍
反攻緬北的第一期作戰任務也勝利完成。自5月17日至8月3日中美突擊隊共傷亡6000餘人,這是駐印軍傷亡最大的一次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