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拉加蘇戰役
- 時間:一九四三年十月
- 按照:總指揮部作戰意圖
- 歸咎於:裝備落後和官兵素質低下
內容介紹,戰爭是這樣一種對抗:,"人猿泰山"包括兩個規模宏大的戰略構想:,一.,二、,羅斯福總統親自批准了這個計畫。,緬甸。新背洋。,激戰持續到中午二時,日軍漸漸不支。,部隊迅速隱蔽防空,進攻暫時取消。,
內容介紹
從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的利多鎮出發,沿塔奈河谷向西,不出一兩天就進入綿延數百里的野人山脈和荒無人煙的胡康河谷.這條路線恰好是一年前雨季中國遠征軍兵敗緬甸的撤退之路。
在河谷兩旁的樹林裡,山坡上,還有水窪和溝渠里,到處都能看見一具具遇難者的骸骨.這些不幸的死者經過漫長的雨季,早被毒蟲猛獸鍍空食盡,變成一堆堆支離破碎的白骨,令人慘不忍睹。白天,螞蝗在水坑裡翻湧,烏鴉在頭頂盤旋;入夜,山坡樹叢到處都閃動著餓狼鬼火幽幽的綠眼睛。這一切陰風慘慘的景象無疑都將重新喚醒中國官兵對那場大失敗的慘痛記憶,從而給他們精神上投下一片濃重的陰影。
戰爭是這樣一種對抗:
不僅比較物質,更比較意志和精神,勝負則取決於兩者之和。儘管中國官兵提高了作戰技能,裝備了比日本人更先進更強大的作戰武器,但是他們缺少信心,缺少勝利的鼓舞。失敗是一片烏雲,烏雲牢牢籠罩在他們頭頂上,使他們久久不能從失敗的陰影下走出來。因此,在他們創造一項打敗日軍的戰爭奇蹟之前,兇惡的日本人對於重振旗鼓的中國軍隊來說,始終意味著一場噩夢和一個不可戰勝的神話。
山谷里,大軍沉默行進.騾馬嘶鳴,槍刺林立;山林無語,戰雲逼近。戰爭將以嚴厲無情的法則檢驗每一個軍人,並決定他們的命運和未來。
按照總指揮部作戰意圖, 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率新38師在前,廖耀湘新22師隨後跟進。預計孫立人將在新背洋、達羅與日軍主力打一場關鍵性的惡仗。他的任務是只許打勝,不許失敗,否則,在他們身後還有一支八萬人的築路大軍將失去屏護,而盟軍代號為"人猿泰山"的龐大戰略計畫也將因此夭折。
早在第一次緬甸戰役失敗的當年十月,史迪威就制定了一個收復緬甸的戰略計畫,軍方給這項計畫取名代號為"人猿泰山"。"人猿泰山"原是一部三十年代風靡美國的傳奇電影,講述一個被黑猩猩搶走的小男孩如何在原始森林裡長大,並成為一個英雄的故事。這個代號意味著未來在緬甸進行的將是一場。艱苦而漫長的原始叢林戰爭。
"人猿泰山"包括兩個規模宏大的戰略構想:
一.
X軍(駐印軍)以收復緬甸北部為目的,與Y軍(中國遠征軍)收復怒江西岸的戰爭同時進行。最終全面收復緬甸。
二、
隨著X軍推進,屆時將有一支龐大的築路兵團將一條柏油公路從印度的利多一直修到緬甸的密支那,最後重接上中國境內的滇緬公路。該公路全長七百英里,途經許多高山大河和原始森林。同時還將鋪設一條大口徑輸油管道從印度加爾各答直到中國昆明,預計總長度為兩千英里。
"人猿泰山"計畫的實現將打破日本對中國的全面封鎖,把中國大後方同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緊緊連線在一起。制定這個計畫的著眼點出於對戰爭還將持續五年以上這一基本戰略估計。
羅斯福總統親自批准了這個計畫。
根據情報,塔奈河谷當面之敵為日軍赫赫有名的"九州兵團"精銳第十八師團。它的前身為著名的"米久留師團",該師團官兵全部由北九州礦工組成,作戰兇猛,紀律嚴明。這支部隊在中國戰場曾經創造過赫赫"戰績",其中最著名的"蘆溝橋事變"就是由該師團發動的。該師團還參加了上海淤滬會戰、杭州灣登入、南京大屠殺、武漢會戰、廣州戰役等,多次獲得日本天皇獎賞。在一九四二年新加坡戰役中,該師團以三萬兵力俘獲八萬英軍,震動英倫三島.連邱吉爾首相也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個了不起的奇蹟。"
緬甸。新背洋。
新背洋是緬北群山夾峙中一塊小小的山谷平壩,呈長條狀,距邊境約七十公里。新背洋扼胡康河谷出口,為駐印軍入緬必經之地,由日軍增派第十八師團第一一四聯隊駐守。
十月二十日上午十一時,前哨戰在新背洋以西無名高地展開。新三十八師搜尋軍行進途中與日軍一個大隊猝然遭遇,雙方立即搶占有利地形,並同時向對方開火射擊。
按照以往的戰場經驗,日軍一個大隊(營)的戰鬥力往往相當於或超過中國軍的一個團。河南戰役,日軍曾經創下一個機動大隊擊潰湯恩伯一個師的驚人的紀錄。因此戰鬥一開始,日軍並沒有把區區一個連中國兵放在眼裡.他們還是按照老一套戰術,依仗人多,三面包抄,連連向中國軍占據的無名高地發動猛攻。
但是這次他們沒能如願以償。搜尋連是新三十八師的開路先鋒,全連兵員三百餘人,配備迫擊炮十二門,反坦克炮三門,輕重機槍二十五挺。士兵清一色M4湯姆式衝鋒鎗。戰鬥一打響,該連即沉著應戰,將敵人放入射程內,充分發揮火力優勢予以殺傷。當日本士兵端著三八大蓋氣勢洶洶撲上來的時候,冰雹般的迫擊炮彈便劈頭蓋腦地砸下來,暴雨般的機槍子彈始終構成一道道密不透風的火牆,把氣焰囂張的日本人打得暈頭轉向,好像割禾一樣紛紛栽倒在地。輪到中國軍反衝鋒時,頭戴鋼盔的中國士兵更是個個爭先,勇不可當。他們充分發揮了自動武器近戰的長處,把密集的子彈潑水般掃向敵人。儘管日本士兵受過嚴格的射擊、刺殺和肉搏訓練,且戰鬥意志極為頑強,但是他們手中的老式步槍畢竟敵不過自動武器的威力,中國人不待靠近就把他們打得血肉橫飛,渾身都是窟窿。
激戰持續到中午二時,日軍漸漸不支。
下午,另一連中國士兵及時趕到,兩路一齊夾攻,日軍倉皇敗退,丟棄兩百多具屍體和許多槍枝彈藥。
前哨戰初戰告捷,中國駐印軍首次創造對日軍以少勝多的奇蹟。
十一月一日,新三十八師一一二團先遣營,沿塔奈河谷西岸向新背洋迂迴,行至加拉蘇高地附近遭到日軍伏擊,損失一個連。日軍以兩個步兵大隊的優勢兵力包圍了剩餘的中國軍,試圖一舉予以全殲。一一二團第二營緊急趕來增援,日軍亦增援一個大隊,雙方就在加拉蘇四周山頭上展開激烈戰鬥。
面對強敵的中國軍隊沉著應戰,再次顯示出令日本人目瞪口呆的戰場優勢和良好素質。
戰鬥開始,處境被動的第一營雖然受了損失,但是剩下兩個連很快就像受創的刺蝟那樣蜷縮身體,占據山頭固守待援。第二營趕到,搶占另外兩座山頭,與一營成犄角之勢,穩住了陣腳。
中國軍占據山頭,居高臨下,擁有六0毫米、八二毫米及一0五毫米各種口徑迫擊炮約六十門,輕重機槍一百一十挺;日軍迫擊炮不到二十門,擲彈筒五十具,機槍七十餘挺。由於日軍在火力上明顯處於劣勢,因此進攻屢屢遭到挫敗。
第一天,中國軍的迫擊炮幾乎主宰了戰場形勢,日軍每有行動,必定招致炮火猛襲。特別是一0五重迫擊炮,射程遠,殺傷力大,對日軍構成重大威脅,有時步兵剛剛隱蔽集結,即被炮火瓦解,部署被打亂。中國軍還摧毀日軍炮陣地一個,連日軍指揮部也挨了兩發炮彈,正在指揮作戰的副聯隊長平田一郎大佐被當場炸死。
是夜,日軍組織偷襲,中國軍防範嚴密,未能得逞。
狡猾的日本人強攻不成,乃改變戰術,以一個步兵大隊迂迴到中國軍陣地後方,斷其歸路,再以不斷佯攻和派出小股襲擊,吸引對方打槍打炮。日本人的算計天生是精明的:既然被圍困的中國人炮火猛烈,那么彈藥消耗必定也大,一旦彈藥消耗殆盡,那時候上帝也無法挽救他們的束手待斃的命運。
果然,一連數日,日軍日夜襲擾,組織敢死隊進行突擊。中國方面還擊漸趨稀疏,炮兵射擊失去壓倒優勢,變得十分零落。
第五天黎明,日本人開始大規模集結部隊,第一一四聯隊長丸山房信大佐親自指揮戰鬥。迫擊炮進主陣地,擲彈筒瞄準中國軍隊固守的山頭,輕重機槍選擇好射擊位置,準備掩護步兵 發起最後總攻。
晨霧漸漸消散,太陽從河谷的山頭上露出臉來。丸山大佐舉起望遠鏡觀察中國軍陣地。千軍萬馬已經準備就緒,只等一聲令下就發起總攻。他決心要替平田副聯隊長報仇。
就在這時,一隊美國飛機隆隆地出現在河谷上空。對於所有經歷過飛機轟炸和掃射的人來說,那種被死亡追逐的恐怖滋味是難以忘懷的。這樣的體驗無論對於苦難的中國人還是狂妄的日本人都同樣重要。因為沒有人能夠對抗炸彈的威力,就像對抗死神的降臨。所以當美國飛機一出現在頭頂上,丸山大佐就感到頭皮發麻,一股不祥的氣息從嗡嗡的震響的空氣中迅速傳導給他,使他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
部隊迅速隱蔽防空,進攻暫時取消。
然而這次美國飛機既未投彈也未掃射,只是威脅性地轟鳴著低空掠過,仿佛警告日本人不得輕舉妄動。在戰鬥機掩護下,一隊運輸機又隆隆地飛來,於是目瞪口呆的日本官兵很快便看到這樣一個精彩場面:雙引擎飛機好像一條條笨重的大馬哈魚,沐浴著山間金色的朝霞,在空氣的海洋里緩緩遊動。它們像產卵一樣從機腹里不停地排放出許多花花綠綠的降落傘,降落傘繫著沉甸甸的鐵箱和麻袋,準確地落在中國人的山頭和陣地。毫無疑問,美國飛機的到來不僅及時解救了地面受困的中國官兵,同時更給他們輸入必勝的信心和希望。中國軍的還擊更加猛烈了。
此後一個月,美國人仿佛為了考驗日本人的意志和忍耐力,索性把這種空中補給戰術固定下來。運輸機每隔兩三日就定期飛來空投,有時單機,有時兩三架,對地面無線電台有求必應。空投物品從炮彈、子彈、藥品、飲水、糧食等軍需品發展到大炮、睡袋、香檳、留聲機和襯褲,幾乎無所不包。有次從飛機上投下一門平射炮,不偏不倚砸在炊事班的湯鍋里,致使一連士兵整整兩天沒有能喝上熱湯。還有一次美國飛行員同地面開了個小小的玩笑,投下一袋女人裸體照片和刮臉刀,弄得那些天陣地上人人失眠,臉上都有刀片刮破的痕跡。
中國人依仗美國飛機的空中補給不僅鞏固了陣地,而且有恃無恐,不把整整一個聯隊的日本放在眼裡。後來,他們乾脆讓飛機'在陣地四周投入大量地雷,然後拉上一道道鹿若和鐵絲網,把高地築成一座密不透風的堡壘,致使擅長夜戰近戰的日本士兵一籌莫展。
同中國軍隊的這種立體優勢正好相反,日本人的後方供應則時時遇上麻煩。美國戰鬥機好像兇惡的兀鷹一樣四處活動,專門搜尋和襲擊敵人的運輸車隊,轟炸公路橋樑,甚至連運傷員的擔架隊也不放過。日本軍隊的困境很快在戰場上表現出來:彈藥糧食缺少,攻擊乏力;中國軍隊炮火不分白天黑夜猛襲,官兵士氣下降,傷亡增加,等等。丸山聯隊長焦慮萬分,他預感到這場戰鬥的失敗已成定局。
不久,情報傳來,中國軍隊利用加拉蘇高地拖住日軍,贏得寶貴時間,其築路兵團已經通過地勢險要的朗克普邊境峽谷向新背洋推進。
十二月,築路大軍打通塔奈河谷,將公路推近到新背洋以西二十英里的南亞臘。中旬,新三十八師全線出擊,日軍一一四聯隊倉皇撤退,被迫放棄新背洋。
拉加蘇之戰歷時五十天,日軍傷亡近千人,卻始終未能攻破兩個營的中國軍陣地.中國軍隊這種嶄新的戰術給日軍官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丸山大佐在寫給師團及軍司令官的報告中驚呼:"......(加拉蘇)高地之戰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戰例,敵人的變化是驚人的,希望能夠引起司令官閣下的重視..."(《緬甸作戰》)
但是這個局部戰例並未引起日本將軍們的足夠重視,他們對中國軍隊的固有認識來自多年戰場經驗,而改變這種經驗就不得不一再付出遭受打擊和失敗的沉重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