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僧覺無象》是宋代詩人王十朋創作的一首五言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寄僧覺無象
- 創作年代:宋
- 作品體裁:五言詩
- 作者:王十朋
- 出處:《梅溪集》
《寄僧覺無象》是宋代詩人王十朋創作的一首五言詩。
《寄僧覺無象》是宋代詩人王十朋創作的一首五言詩。 作品原文寄僧覺無象我昔居鹿岩,時來潛澗游。西坡訪覺老,終日為遲留。高談窮古今,滿坐風生秋。令我名利心,一聽渾欲休。論詩出古律,有唱無不酬。篇章溢縑素,錦繡爛然浮。此老豈易...
《覺無象侄湛沙彌求僧》是宋代詩人釋居簡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天台無象老瞎禿,妙轉一機曾齧鏃。射虎歸來死不侯,肯逐兒曹駕羊鹿。諸方浩浩只如許,誰信此翁元不死。阿戎頭角又崢嶸,一段風流都付與。作者簡介 釋居簡(1164--1246),字敬叟,號北碉,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龍,一說王。依...
(寄僧)為人剛直,處世淡泊名利,寧靜默耕,博大無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精神高尚令人欽”。學生的這六十六個字,可謂對他從教事業的真實寫照。紹興孑民美育院學生 趙之祺(1924.2—1977.1)。年青時曾入紹興孑民美育院學畫,後來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他主持或參與舞台美術設計的劇目達...
《僧六舟金石書畫編年錄序》主要內容是六舟以生平於經禪之暇,酷嗜金石兼及書畫也。方外之傑,究心書畫者,自古不乏。從事金石因以考訂史誤,證明古篆真草源流,自六朝以來至於今,高僧夙衲中,未之聞也。《僧六舟金石書畫編年錄序》(清)何紹基撰 六舟長老,自為年譜,題曰《金石書畫編年錄》者,以生平於...
《太平無象二首》是宋代詩人劉克莊創作的一組五言排律。作品原文 太平無象二首 竹溪直院盛稱起予草堂詩之善暇日覽之多有可恨者因效顰作十首亦前人廣騷反騷之意內二十九首用舊題惟歲寒知松柏被褐懷珠玉三首效山谷餘十八首別命題或追錄少作並存於卷以訓童蒙之意。其一 試聽輿人誦,如何是太平。有生遂其性,...
一倒一起。雪庭師子。慎於犯而懷仁。勇於為而見義。清光照眼似迷家。明白轉身還墮位。衲僧家了無寄。同死同生何此何彼。暖信破梅兮春到寒枝。涼飈脫葉兮秋澄潦水 舉法眼以手指簾。時有二僧。同去捲簾。眼雲。一得一失。頌曰 松直棘曲。鶴長鳧短。義皇世人。俱忘治亂。其安也潛鱗在淵。其逸也翔鳥...
慧洪覺范(1071-1128),又名德洪,字覺范,自號寂音。江西筠州新昌(今江西宜豐縣)人,俗姓喻,寶峰克文禪師之法嗣,臨濟宗黃龍系傳人。是主要活動於宋徽宗時期的北宋名僧,同時又是盛名於當時的詩人、散文家、詩論家、僧史家、佛學家。人物經歷 慧洪作為僧人的一生,是十分坎坷而奇特的。據其詩文集《石門...
是時學社有學僧四十多人,知名的如仁山、寶靜、常惺、持松、妙真、可端、妙柔、倓虛等,而以顯蔭年紀最小。但他的功課成績卻十分出色,據倓虛法師口述的《塵影回憶錄》記載,民國七年(一九一八年)觀宗學社的學期考,常惺法師考第一,仁山法師考第二,而顯蔭考了第三。民國九年(一九二零年),觀宗學社...
”僧相視而笑。既復乞疏源流升降之故,重卻其請,每鐘殘鐙[dēng]灺[xiè]候,有觸即書。或準古賢,或抽心緒,時日既積,紙墨遂多。命曰一語,擬之試兒一盤,遇物雜陳,略無詮次也,然俱落語言文字跡矣。歸愚沈德潛題於聽松閣。△一 詩之為道,可以理性情,善倫物,感鬼神,設教邦國,應對諸侯,用...
《律和聲賦》是唐代歐陽詹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律和聲賦 詠聲調兮律聲遍,人心厚兮國風變。伊在堯之既引,載得夔而斯見。哀思慮始,安和追往。宗伯官也,擇人乎有才;正始化焉,選音於無象。綴鹹池之雅韻,去桑間之末響。圖風普以雨周,算天長而地廣。律則以宮激征,詠則從濁揚清。且懲流而反正...
是時學社有學僧四十多人,知名的如仁山、寶靜、常惺、持松、妙真、可端、妙柔、 虛等,而以顯蔭年紀最小。但他的功課成績卻十分出色,據 虛法師口述的《塵影回憶錄》記載,民國七年(一九一八年)觀宗學社的學期考,常惺法師考第一,仁山法師考第二,而顯蔭考了第三。民國九年(一九二○年),觀宗學...
李白:別東林寺僧 宿清溪主人 白鷺鷥 杜甫:題玄武禪師屋壁 上牛頭寺 望牛頭寺 陪李梓州 王閬州 蘇遂州 李果州四使君登惠義寺 岑參: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題淨慧上人幽居寄兵部楊郎中並 序 登嘉州凌雲寺 龐蘊:呈石頭和尚偈 無生話 錢起:送外甥懷素上人歸鄉侍奉 戴叔倫:贈鶴林上人 司空曙:題凌雲寺 王建:題...
第10章 第一百三十一回:玄鬥神筆士,木魚無視僧 第11章 第一百三十二回:若嫣樓主合,殿主閣主戰 第12章 第一百三十三回:獨眼虎翼擊,五虎斷魂造 第13章 第一百三十四回:竹劍千竹陣,雲身雲皓醒 第14章 第一百三十五回:雲體無形戰,失策樓凡敗 第15章 第一百三十六回:點穴葵宵能,滅時亞威勝 第...
“事業轉荒唐”指“烏台詩案”事,屈沉下僚尚可忍耐,無端的牢獄之災更使他檢點自己的人生態度,“荒唐”二字是對過去的自嘲與否定,卻含有幾分牢騷。面對逆境,蘇軾以平靜、曠達的態度對待之。初到黃州,正月剛過,又寄居僧舍,卻因黃州三面為長江環繞而想到可有鮮美的魚吃,因黃州多竹而猶如聞到竹筍的香味,把...
蘇東坡一生最為崇拜的詩人便是陶淵明,他不僅和遍了全部陶詩,開和古人詩的風氣,而且多次書寫《歸去來辭》,頗以淵明為楷模。他與辯才交,多有擬陶淵明與廬山僧慧遠之意境,從而排道自己才大難用、難容、不甘屈辱的情懷。此詩之序便是一篇極好的淵明自況圖。辯才原作詩云:氣暇政去旌旆,策杖訪林丘。人惟尚...
(一)以理法界立真空觀:觀諸法無性,當體即空。(二)以事理無礙法界立事理無礙觀:觀理遺於事,事法無不是真理。(三)以事事無礙法界立周遍含容觀:真理遍在事相上,事相與真理無礙。起源 佛滅後七百年,龍樹菩薩從龍宮傳來《華嚴經》。東晉時,印僧佛陀跋陀羅在揚州道場寺譯《華嚴經》,以及其他諸...
讓人們懲忿窒欲,遷善改過,從寡慾達到無欲。無私無欲,便成為至聖。這樣的聖人,便可與天地之德、日月的光明、四時運行之序、鬼神作凶吉等最高法則相符合。周敦頤,自稱是“窮禪客”,曾師事鶴林寺僧壽涯,又從東林常聰禪師習靜坐。 此主靜之說,實取於佛教之禪定。慧能所說的“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
姚興又寫信給羅什、僧契二位法師說:一別已有數旬,常常想念你們。最近下詔給道恆、道標二人。令他們脫去羅漢之服,同樣可以追尋菩薩的蹤跡,因為“道”是無處不在的。希望法師能幫助我勸勸他們。羅什和僧契回信 我們聽說君主是以“道”來養民,以“德”來治理天下,自古以來的明君都是這樣,他們都明白若是違...
萬金(1327-1373),元末明初南京天界寺僧。字西白,俗姓姚,吳郡(今江蘇蘇州市)人。少入寶積院,師事宗衍,嗣法古鼎大師,繼居四明雙徑寺、蘇州瑞光寺。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住持京城天界寺,時蒙召對,深得明太祖賞識。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詔名僧十人及僧徒二千建法會於鐘山,萬金總持齋事。他...
佛家稱僧徒聚集的處所為“叢林”,所以“高林”兼有稱頌禪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顯露著禮讚佛宇之情。然後,詩人穿過寺中竹叢小路,走到幽深的後院,發現唱經禮佛的禪房就在後院花叢樹林深處。這樣幽靜美妙的環境,使詩人驚嘆,陶醉,忘情地欣賞起來。他舉目望見寺後的青山煥發著日照的光彩,看見鳥兒自由自在地...
答:即色即空,名為等覺。二性空故,名為妙覺。又云:無覺無無覺,名為妙覺也。問:等覺與妙覺為別為不別?答:為隨事方便,假立二名,本體是一,無二無別,乃至一切法皆然也。問:《金剛經》云:無法可說,是名說法。其義云何?答:般若體畢竟清淨,無有一物可得,是名無法可說;即於般若空寂體中...
道人家在海之南,來訪廬山老萬庵。露柱燈籠同請舉,僧堂佛殿總和南。山河大地自群動,蠢動含靈共一龕。齏瓮里魚淹未死,此香炷向活瞿曇。水調歌頭四首 一 金液還丹訣,無中養就兒。別無他術,只要神水入華池。採取天真鉛汞,片餉自然交媾,一點紫金脂。十月周天火,玉鼎產瓊芝。你休痴,今說破,莫生疑。乾坤...
當此之際,以無心為心,如何謂之應物以無物為物,如何謂之用法?真樂熙熙,不知己之有身,漸入無為之道,以入希夷之域,斯為入聖超凡之客。《真訣》曰:此法合道,有如常說存想之理,又如禪僧入定之時,當擇福地置室,跪禮焚香,正坐盤膝,散發披衣,握固存神,冥心閉目,午時前微微升身,起火煉炁...
清光緒年間,耿寶煃任巴縣知縣,此人是個出了名的酷吏,外號“耿剃頭”,他接到覺林寺僧違犯清規戒律的舉報,遂下令逮辦主事僧人,並關閉了寺院,用作幼稚院。從此,寺廟漸損,無人照理,終為廢墟,只留得一個“覺林寺”的地名。雖然寺廟已經蕩然無存,但巍巍報恩塔,仍舊可以令人領略那“詩成客去香林寂,...
無幾何,張生游於蒲⁴。蒲之東十餘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張生寓焉。適有崔氏孀婦,將歸長安,路出於蒲,亦止茲寺。崔氏婦,鄭女也。張出於鄭,緒其親,乃異派之從母。是歲,渾瑊薨於蒲⁵。有中人丁文雅,不善於軍,軍人因喪而擾,大掠蒲人。崔氏之家,財產甚厚,多奴僕。旅寓惶駭,不知所託。先是...
十哲之間頗有私誼,交往頻繁,諸人集中互相探訪寄贈、唱和往還的篇什不但多,而且感情濃厚。不僅文學活動,在生活範圍、交遊行跡方面,十哲也還具有作為一個群體的共同性。他們都常與棲白、清越等詩僧交往,大都寫過題詠 甘露寺的詩。由於鄭谷倡言“詩無僧字格還卑”(《自貽》),十哲詩中無例外地頻頻出現僧...
按《唐書》丙部載《議化胡經狀》一捲雲:“萬歲通天元年,僧惠澄上言乞毀《老子化胡經》,秋官侍郎劉如璿等議狀,證其非偽。”此是也。第四十二化 開摩竭 老子入摩竭國,身作金色相,手和五明,以化其國王子,為說大乘法語。告諸國人,鹹令信向。絕滅念想,破撇煩惱,剔剪無名業障,內外恬澈,則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