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照寺

寂照寺

寂照寺,坐落在高陽鎮三多村貓兒山頂部。寺廟創建年代不詳,寺內現存有元代建築,明、清兩代均有修葺。2004年孝義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縣(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7月呂梁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寂照寺
  • 外文名稱:Should's ancestral hall
  • 地理位置:山西省孝義市
  • 著名景點:寂照寺
山西孝義市寂照寺,浙江溫州市寂照寺,地圖信息,

山西孝義市寂照寺

據寺內三大士殿房檁上題記:“大明萬曆三十三年起建重修觀音殿、天王殿、山門……”可知明萬曆年間對該寺曾進行過大的修繕。寺內原存有明、清大小碑碣12塊,現皆存放於市博物館內。
寺院坐北向南(但並非正北正南向,而略有偏向,實為西北,東南向,許是因寺院規模不大的緣故),二進院布局,依山砌築,北高南低。中軸線上依次排列有山門、天王過殿、大雄寶殿(亦即“正殿”)。一進院落東西兩側分別建有面闊三間的寮房,天王殿兩側分布有坐北面南的禪堂。二進院正中立一碑,正面刻唐三藏法師玄奘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背面刻有《大悲咒》。正殿前有九級台階,兩側耳殿分別為伽藍殿、三大士殿。東面配殿自北向南依次排列有五爺殿、老君殿、觀音殿。西面配殿由北而南依次有達摩殿、孔子殿、地藏殿。正殿的房檐、門窗等由僧人修葺,其餘建築皆毀壞嚴重。殿內塑像已於“文革”時被砸毀,現祀塑像為重塑。寺內鐘鼓樓已無存。
山門為磚拱窯洞式,面闊一間,進深一間,門兩側外牆上各鑲一塊明代維修碣石,其右側碣石上刻“寂照禪林”,“禪林”意為“修禪的人聚集在一起”。山門兩側各有一小門。入山門後原有二道門,現已無存。
山門對面的天王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懸山頂式,單翹單昂斗拱。有前廊,門額上懸“寂照禪寺”橫匾一塊。殿內地面中央佛台上為彌勒佛雕像,他大肚坦露、笑口常開,面向山門。明太祖朱元璋起義時曾利用彌勒教,以信奉彌勒為宗旨。做皇帝後,下令全國各寺院中進門即看見彌勒像,一直相傳至今。殿中懸掛在他身邊的一副對聯耐人尋味: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彌勒佛背後是韋陀菩薩的畫像,他面向大雄寶殿,威武英俊,眉目清秀。殿兩側各有一儀門。殿東側的客堂內有一尊高1.6米的瓷觀音,精緻生動,為景德鎮燒造。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拱型無梁,單檐硬山筒瓦頂,出檐七尺。有前廊,前檐下置斗拱、闌額、普柏枋,屋頂四周為琉璃包砌。大殿前檐懸有三塊匾,中書“大雄寶殿”、左書“靈光普照”,右書“普渡眾生”。“大雄”是稱頌釋迦牟尼佛威德至高之意,也是對佛道德法力的尊稱。殿內祀奉三佛:中為釋迦牟尼佛,左為阿彌陀佛,右為消災延壽藥師佛。釋迦牟尼佛兩側有阿難和迦葉立像。阿彌陀佛兩側立有大勢至菩薩和觀音菩薩雕像。消災延壽藥師佛兩側則為日光遍照菩薩和月光遍照菩薩雕像。這些雕像金箔貼峰,活靈活現,加之華蓋、大幡、鮮花等的裝飾和點綴,使整個大殿熠熠生輝。
大雄寶殿左右耳殿為伽蘭殿和三大士殿。伽蘭殿面闊三間,進深三椽,明次間斗拱為五朵。伽蘭,稱伽蘭神,俗稱“伽蘭菩薩”,是護衛寺院的天神。我國寺院中一般以三國時將軍關羽(關雲長)為伽蘭神。相傳,三國蜀漢名將關雲長死後在玉泉山顯靈,由天台智者大師受戒,被封為伽蘭神,永護佛法。殿內東西兩牆繪有“關公千里走單騎”等內容壁畫。
三大士殿位於正殿之東。“三大士”即為觀音、文殊、普賢三尊菩薩。殿檐下設七朵斗拱,面闊三間,進深三椽。殿內供奉三位菩薩畫像,兩側繪有“十六尊者朝觀音”等內容壁畫。
兩側配殿中的五爺殿、老君殿、達摩殿、孔子殿均為一小間窯洞,殿內分別供有龍王、太上老君、禪宗祖師達摩、孔子的雕像。
觀音殿、地藏殿均為面闊三間的窯洞,有前廊、出檐斗拱,地藏殿前檐已坍塌,殿內塑像已無存,只供有觀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的畫像。這兩配殿外各有一琉璃塔,1986年遷入市皮影博物館。

浙江溫州市寂照寺

寂照寺坐落在澤雅外洋村西側凌雲山青羅降下的山腰裡,坐北朝南,現為澤雅八大風景區之一珠岩風景區的風景點。
據寺內現存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常慧和尚所立石碑記載:“……白雲度禪師於至正年間(公元1341年-1368年)崇建青羅峰寂照禪庵基址一所。”明正統戊午年(公元1438年),澤雅下村人林存志(法名常慧,號無極)偕母來此,一邊開荒自給,一邊修心養性,發起重建寂照寺。嗣後香火漸盛,寺僧逐增。明成化丁未年(公元1487年)所鑿的一見方大石水池、石腳盂、石磨等,今仍存寺中。中間一度沒落,幾成廢墟。
清穆宗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崇德和尚從永嘉縣城區海坦山天寧寺來此重建觀音閣和寂照禪庵大殿。清德宗光緒末年(公元1908年),崇德和尚之徒欽雲和尚(藤橋石樣村人)任住持,著手擴建為兩進,前進七間,後進五間,廂房(有樓)八間,放生池一方,舂米房一座,總占地面積一千五百平方米。定名為寂照寺。前進中間塑有彌勒佛金身,後進中間為大殿,塑有三寶金身。
離寂照寺二十餘米的後山麓,有一高聳的圓錐形岩石,高約二十米,活像一顆豎立的珍珠,鄉人均稱為珠岩(佛教徒稱為崑崙石),所以寂照寺又稱為珠岩寺。
昔日珠岩周圍紫竹叢生,珠岩後背有粗糙岩鱗,人攀著岩鱗可登上岩背,也可鑽進只容一人穿過的岩縫攀上岩背。岩背傾斜平坦,可容數十人,這樣既高又圓的岩石,確是一大奇觀。珠岩左右前後遠近處處點綴著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許多岩石,猶如一把散落的珍珠。緊靠前身底下有一觀音閣,閣內一口泉水從珠岩底下潺潺流出,味清可口,特別是伏天,喝後特別心爽;耳貼岩壁細聽,裡面水聲汩汩,人稱汩汩泉。

地圖信息

地址:山西省呂梁市孝義市S340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