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高等師範附屬國小,座落於風光旖旎的古運河畔,與楚霸王項羽故里毗鄰。學校歷史悠久。
解放前名為觀音堂國小,解放後改名為迎勛國小,1952年搬遷至東大國小,1960年搬回現址並改名為霸王橋國小,文革期間改名為“文革國小”,文革結束後改為南關國小,1987年隨著宿遷師範學校的復辦而更名為宿遷師範學校附屬國小,是師範生見習與實習的重要基地。2006年6月學校升格為宿遷高等師範學校附屬國小,開創了附小發展更加美好而又輝煌的前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宿遷高等師範學校附屬國小
- 解放前名:觀音堂國小
- 解放後名:迎勛國小
- 文革結束改名:南關國小
簡介,辦學理念明確 師資力量雄厚,加強文化建設 彰顯育人特色,成立活動社團 發揮學生特長,辦好家長學校 延伸教育觸角,滿園春華秋實,採擷累累碩果,
簡介
宿師附小前身為井頭鄉南關國小,1987年隨著宿遷師範學校的復辦而更名為宿遷師範學校附屬國小,2006年6月在上級領導熱情關懷下,在社會各界熱切期盼中更名為宿遷高等師範學校附屬國小,開啟了附小發展新的征程。學校現占地面積10畝。現有三十七個教學班,在校學生二千二百餘人,教職工一百二十五人 自2002年起學校隨著“攻堅年、發展年、雕琢年”“三步走”建設規劃的逐步實施,學校的發展呈現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迄今為止建成了設施齊全的教學輔助樓一幢,新建2400平方米教學樓一幢,改造原有教學樓兩幢,新舊教學樓以長廊貫通,連為一體,美觀氣派,在此基礎上新建人造草坪運動場4000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3600。
辦學理念明確 師資力量雄厚
多年來,學校堅持走內涵發展道路,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在“讓每一個孩子都喜歡上學”的辦學理念指引下,確立了“規範立校,質量興校,特色強校”的辦學思路,秉承“每天進步一點點”的校訓,積極打造“以習慣奠基人生,用文化引領成長”的辦學特色,以準確的辦學定位、高品位的學校文化、鮮明的辦學特色、豐碩的教育成果,贏得了社會的一致讚譽。
學校擁有一支團結務實、銳意改革、開拓進取的領導集體。學校現有31個教學班,1788名學生,118名教職工,其中碩士研究生2名、市級名教師2名、市學科帶頭人18名、骨幹教師22名,本科學歷35人,校長吳志剛同志被評為宿城區名校長。全體教師在宿師附小這塊教育的沃土上辛勤地耕耘,從辦學的實踐中走出了一條具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他們身體力行實踐著“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理念,使“關注、關心、關懷”成為聯繫師生情感的紐帶,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品嘗創造的歡樂。
教育科研是推動學校發展的生產力。宿師附小堅持走“教研興教、科研興校”之路,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質量,教科研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學校承擔了國家級課題研究5個,省級課題研究12個,市、區級課題研究36個,真正做到人人有課題,個個有成果。學校出版了校本教材《我驕傲,我是項王故里人》。教師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論文200餘篇,各類獲獎260餘次,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得到了極大地提高,形成了濃厚的科研氛圍。
加強文化建設 彰顯育人特色
宿師附小著眼於校園文化建設,致力於讓環境傳情,讓環境達意,讓環境育人。學校全方位、高起點進行了校園文化打造,一字排開的展欄成了同學們展示才藝、放飛希望的舞台。校訓牆、運動牆、班級文化牆以及項羽文化長廊,“三牆一廊”與“三風一訓”相得益彰,各班級開闢了“好書大家讀”、“名篇鑑賞”、“讀書交流園”等專欄以濃郁的書香氣息陶冶師生情操,提高知識水平。為了培養學生知恩、感恩思想意識,繼承和發揚光大中華優良傳統,學校將中華“二十四孝”經典故事布置上牆,著力打造“孝”文化特色。濃厚校園文化氛圍使師生心靈得以浸潤,智慧得以開啟,人格得以升華。與時俱進的校園文化建設贏得廣泛社會讚譽,兄弟學校到校參觀學習絡繹不絕,在宿城區中國小校園文化建設評比活動中榮獲第一名。
成立活動社團 發揮學生特長
“讓孩子到社會大課堂中經受鍛鍊”是宿師附小人才培養的一條新途徑。學校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社區資源,依託項羽文化,根據校本課程的設定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先後成立了“楚風小記者團”、“楚苑小導遊團”、“霸王鞭大型團體操表演隊”、“西楚雛鷹鼓號隊”、“楚英文學社”。我們以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把學生的學習陣地由課堂延伸到了社區,把學生由課內引向課外,由校內引向校外。學生鼓號隊在連續奪得市、區比賽桂冠後,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讚譽,應邀參加了市府廣場慶元宵演出、建市十周年慶典、繁榮楚街宣傳等大型表演活動。小記者團先後採訪了市區部分領導,社會商界名流,一些社區居民、學生等,“小記者有大作為”是原市委書記仇和同志對小記者出色表現的熱情鼓勵。“霸王鞭”節目先後多次參與市區大型活動;楚苑小導遊團多次為省內外客人作導遊,為弘揚楚文化和宣傳宿遷作出了應盡的貢獻;2006年江蘇教育電視台到我校對校本課程開發所取得的成果進行了深入採訪報導。為了使更多的學生具備才藝多能的素質,學校積極鼓勵學生參加舞蹈、美術、書法、電腦繪畫、電子琴等特長班,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全區素質教育展演活動中,我校學生囊括了科技、繪畫、電腦製作、書法、藝術表演等所有項目一等獎。
辦好家長學校 延伸教育觸角
為構建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內外部育人環境,學校十分重視家長學校建設,不斷拓寬家長學校育人途徑,暢通家長學校育人渠道,創新家長學校活動形式,特別是探索出了“兩手抓,三結合”的工作模式,即:一手抓家長學校,一手抓校外輔導站,並以此為紐帶實現學校教育,社區教育與親職教育的三結合,此模式的運作延伸了家長學校的工作職能,豐富了家長學校的工作內容。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校外輔導站對節假日的活動也預先作了周密的安排。
滿園春華秋實,採擷累累碩果
悠久的辦學歷史,積澱了豐厚辦學成果。我校先後被評為全國“藝術教育特色單位”、“普法教育示範學校”、“文明禮儀教育示範學校”、“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優秀學校”、“科普創新先進單位”;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學校”、“紅旗大隊”、“先進工會”、“優秀家長學校”、“科普宣傳先進集體”、“‘社會尊師重教 教師回報社會’先進單位”;被評為宿遷市“青少年維權崗”、“規範收費學校”;被評為宿城區“素質教育先進學校”、“目標綜合考評第一名”、“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常規管理示範學校”。
在教育的征程上,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不斷超越,不斷發展,才有生機,才具活力。附小人將更奮然而前行,崇尚一流、追求卓越,在新的征程中,用心智和汗水,譜寫萬代功業絢麗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