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義林院

《宿義林院》是南宋詩人范成大在赴金陵參加漕試途中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該詩首聯以“昏”“冷”道出幽寂之感;頷頸兩聯“月”“燈”“鶻”“螢”寫出禪的明淨與魅力;尾聯在奮起中表達作者自己追求澄清明澈的渴望。這首詩以景抒情,寫景清幽,抒情激昂,筆法輕妙自然、神韻悠遠。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宿義林院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范成大
  • 作品出處:《石湖居士詩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宿義林院
暝氣昏如雨,禪房冷似冰。
竹間東嶺月,松杪上方燈。
驚鶻盤金剎,流螢拂玉繩
明朝窮腳力,連夜斬崖藤。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義林院:地址不詳,當在金陵。
②暝(míng)氣:傍晚的煙靄。
③禪房:佛徒習靜之所。泛指寺院。
④松杪(miǎo):松樹枝梢。
⑤上方:本指天界高處。普通也用以指寺院,有時也兼含建築在高處的意思。
⑥鶻(gǔ):為鷹類鷙鳥。
⑦金剎(chà):佛地懸幡的塔柱。引申指佛寺。
⑧流螢:螢是尾部發光的小蟲,飛起來像水流無定,故稱飛行無定的螢為流螢。
⑨玉繩:星宿名。常泛指群星。
⑩窮:猶竭盡。
⑪腳力:兩腿的力氣。

白話譯文

夜晚的煙靄昏暗如雨,幽寂的禪房寒冷如冰。
東嶺的月光灑在竹間,寺院燈光照在松枝上。
驚飛鶻鳥盤旋於禪寺,螢光與星光交相輝映。
明日竭盡兩腿的氣力,連夜趕路登上山崖頂。

創作背景

范成大遭父母喪亡後,就移居崑山薦嚴資福禪寺之中,在原有學業的基礎上,閉門潛修,取唐人“只在此山中”之語自號“此山居士”,無意於科舉,但迫於生計,又不得不時時外出薄游奔波或參加考試。
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范成大由家鄉蘇州赴金陵(即建康,今江蘇南京)參加漕試,這首詩是途中夜宿於義林禪院時所作。曾隱居崑山禪寺的范成大,此番再宿禪寺,卻是去追求功名,心有感觸,遂作此詩。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暝氣昏如雨,禪房冷似冰”,首聯寫詩人因赴試趕路至此地,見天色已晚,便就近於義林禪院宿下。“昏如雨”形象的寫出了當時的天色,“冷似冰”既寫出了此間地勢高而人少,又喻所在之處冷僻而幽寂。而這熟悉的幽靜,又讓范成大想到了那個為他提供了心靈庇護的崑山薦嚴資福禪寺,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竹間東嶺月,松杪上方燈”,頷聯與唐代詩人李嘉祐“月在上方諸品靜”(《贈錢起秋夜宿靈台寺見寄》)意思相近,明月高懸之下,萬籟俱寂,仿佛是明月所象徵的清靜智慧的力量鎮定了萬事萬物。“竹間”對“松杪”,對仗工整,竹、松均為高潔的象徵。又以“月”和“燈”暗寓習禪可使人變得明淨高潔。
“驚鶻盤金剎,流螢拂玉繩”,頸聯寫夜間被驚起的鶻鳥在義林院上空盤旋,螢光和星光交相閃動,進一步襯托禪院所在地勢之高,以“驚鶻”盤飛而不離去,暗寓“月”和“燈”所代表的禪慧有極大的吸引力。
“明朝窮腳力,連夜斬崖藤”,尾聯表示宿後起身的明日一定要竭盡全力,披荊斬棘,一往直前,直達山的最高峰,頗有王之渙登鸛雀樓》詩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意蘊。詩中“窮腳力”之志,正是因在宿義林院得到禪力之功的緣故。

名家點評

山西人民出版社文史編輯室副主任梁申威《禪詩奇趣》:《宿義林院》造語新穎,別具匠心,展示了詩人精誠專一、鍥而不捨的禪定之心,果真是“定中久已安心竟”(《乙未元日用前韻書懷》)矣,足見詩人輕妙自然、神韻悠遠的藝術才能。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號山中居士,又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紹興年間進士,歷任知處州、知靜江府兼廣南西道經略安撫使、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等職。曾使金,堅強不屈,幾被殺。晚年退居故鄉石湖,卒諡文穆。其詩題材廣泛,與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稱“中興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又工詞,文賦也享有盛名。著作頗富,傳世作品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桂海虞衡志》《吳船錄》《吳郡志》等,存詩1900多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