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童謠

宿松童謠

宿松童謠過去在宿松農村廣泛流傳,具有啟蒙教育的作用。一般小孩在很小就能背誦多首童謠。這些童謠,詼諧有趣,壓韻上口,貼近生活,充滿哲理。

宿松方言屬北部贛語區。近代系三省交界,南來北往,兼收並蓄,方言中也就既有九歌楚辭中的“剛”,也有吳儂軟語中的“柔”。剛起來,青雲直上,凜凜威風。小時候,每當村子有人家東西被偷,女主人必定有一番“村罵”,那架勢之雄偉、表達之豐富、神情之生動,令我至今記憶猶新,確實可以和任何語言媲美。柔起來,肝腸寸斷,纏綿悱惻。黃梅戲就吸收了相當多的宿松方言,所以唱起來柔情百轉,百聽不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宿松童謠
  • 作用:啟蒙教育
  • 語言:宿松方言
  • 流傳範圍:宿松農村
  • 地處大別山南麓
簡介,童謠,

簡介

宿松童謠過去在宿松農村廣泛流傳,具有啟蒙教育的作用。一般小孩在很小就能背誦多首童謠。這些童謠,詼諧有趣,壓韻上口,貼近生活,充滿哲理。
宿松縣地處大別山南麓、皖江之首,東與望江縣共抱泊湖,南與江西省湖口縣、彭澤縣隔江相望,西同湖北省蘄春縣黃梅縣接壤,北和太湖縣毗鄰,是皖鄂三省八縣結合部,為皖西南門戶。宿松地跨東經115°52′~116°35′,北緯29°47′~30°26′,處長江下流頂段北岸。縣域南北長約71公里,東西寬約67公里,國土面積2393.53平方公里。
宿松方言屬北部贛語區。近代系三省交界,南來北往,兼收並蓄,方言中也就既有九歌楚辭中的“剛”,也有吳儂軟語中的“柔”。剛起來,青雲直上,凜凜威風。小時候,每當村子有人家東西被偷,女主人必定有一番“村罵”,那架勢之雄偉、表達之豐富、神情之生動,令我至今記憶猶新,確實可以和任何語言媲美。柔起來,肝腸寸斷,纏綿悱惻。黃梅戲就吸收了相當多的宿松方言,所以唱起來柔情百轉,百聽不厭。
與國語相比,宿松方言中的人稱代詞和稱謂確實比較獨特,差異較大。一是用“儂”來表示單稱,如“我儂”(我)、“嗯儂”(你)、“喀儂”(他)。二是用“幾”來表示復稱,如“我幾”(我們)、“嗯幾”(你們)、“喀幾”(他們)。三是一些稱謂是國語里沒有的,如“父哇、跌跌”(父親),“姆媽、姨呀”(母親),“麻媽、待媽”(伯母),“伢伢”(叔叔),“的娘、的媽”(嬸嬸),“母母”(舅舅),“甲甲”(姐姐)等。特別是“滴滴伢兒”(小孩)一詞,把大人對孩子的痛愛、惜愛、溺愛之情,溢於言表,是宿松話里最生動的一個稱謂了。

童謠

童謠一:
滴滴伢(多稱學齡前兒童。意即:小小孩)——(在吟誦時,一般拖長音),哪裡來(雷)——
家(ga)婆(外婆)家(gae)看(kong)(放)牛來(雷)——
幾深草 (意即:問放牛的草地的草有多長。因深草一片,宿松話便說幾深草)——,尺五(即:一尺 五寸)長——
幾深水(shu)——,拍(pae)滿(men)(宿松話表示程度常用此類修飾詞組,意即:非常滿,滿到不能再滿)塘——
么事(什麼)菜(cei)——,鴨子(鴨蛋)黃(wang)——
鹹(han)呢淡——,我莫嘗——
留待(tei)我好吃(七)家(ga)公(外公)娘——
童謠二:
一百餅子一百粑
一肩(不停歇)挑到外母(岳母)家(嘎)
外母尋(勤)我討肉吃(七)
我尋外母討馬媽(未婚妻)
童謠三:
騎馬騎馬登登
一肩(不停歇)登到烏稱
烏稱吃(七)碗面
一肩登到縣
縣裡吃碗粑
一肩登到家(嘎)
家裡喝碗茶
叫一聲爺(音:衙,指父親)
爺不應
呵下(音:哈)罄(古樂器)(意即:應聲小)
罄不響
投(投訴)保長
保長不講理
打脫(打掉)保長的嘴(音;即)
保長不講話
打脫保長的下巴(音趴)
(此童謠現在家鄉還經常有人唱起,
大抵在把小兒放在自己腿上蹬而逗小兒樂的時候
動作如下:
自己坐下,把小兒跨在自己雙腿上
自己的雙手牽著小兒的雙手,做飛翔狀
雙腿有節奏地抖動,邊抖邊唱)
童謠四:
落雨(耳)落雪(歇)
叫(告)花子角(各)躡(打小架,多指小孩吵架)
黃(音:王)花子(舊時鄰縣黃梅人多挑著貨擔做雞毛換糖一類的買賣,故稱)拉跤(音:高,意即;拉架)
拉一頭胞。
童謠五:
天那天,莫起風
二十四里接祖宗
二十五打豆腐
二十六剁年肉
二十七做粑吃(七)
二十八剎雞剎鴨
二十九樣樣有
三十夜講(剛)好話
初一初二不馱(挨)罵
童謠六
張打鐵,李打鐵
打一把剪刀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
我不歇,我要去(氣)家(嘎)打夜(呀)鐵
夜鐵打到正月正
我要去家搖花燈
花燈搖到清明後
我要去家點黃(王)豆
黃豆開花綠(六)豆芽
哥薅(hong)(鋤)草,妹送茶
妹呀妹,你莫哭
我把(馬)你搭個好花屋
妹呀妹,你莫嚷(惹)
我把(馬)你尋(勤)個好婆家(gae)
堂前吃飯婆檢碗
房裡梳(搜)頭郎插花
左一插,又一插
中間(刊)插朵牡丹花
牡丹花上一對蛾
一肩(一直)飛到二郎河
二郎河裡姊妹多
丟脫(放下)生活(古語,意即:為生計的勞作)來唱歌
企倒(站著)的(里)唱,腳又酸
坐倒的(里)唱,嘴(幾)又乾(gong)
倒一碗茶,茶又澀
倒一碗酒,酒又酸
難為(音:撓威,意即:多謝)隔壁奶奶
倒一碗開水(shu)泡心肝
童謠七:
一粒谷,兩頭尖
爺(ya)娘留我過千年
千年萬年留不住
婆家(gae)打轎待(tei)大門前
爺哭三聲牽上轎
娘哭三聲鎖轎門
哥哭三聲抬轎走
嫂哭三聲別人家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尚有哭嫁風俗。以上四句為互文)
滿著月,來間家
走到學堂(學校)里叫一哥
哥說(音:些)妹子來(雷)著家(嘎)
走到田裡叫一聲爺(音:牙,指父親)
牙說乖兒來(雷)著家(嘎)
走在堂廳(音:堂心)叫一聲娘
娘說好兒來(雷)著家(嘎)
走到房裡叫一聲嫂
嫂說冤家來(雷)著家(嘎)
你惹得(daili)我貓兒不吃食
惹得我狗兒不看家
惹得我桃樹不結果
惹得我梨樹不開花
罷罷罷,我去家
等你家貓兒好吃食
等你家狗兒好看家
等你家桃樹好結果
等你家梨樹好開花
(這首童謠反映的女兒在娘家時,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雖想多留幾年,但大了,不得不嫁之。出嫁時,以哭嫁的儀式相互敘說著種種美好的往事和祝願。回門時,父母喜悅,嫂嫂說閒話,娘家已不是自己的家了,雖留戀,但無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