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lef-11基因對病毒增殖的調控研究

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lef-11基因對病毒增殖的調控研究

《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lef-11基因對病毒增殖的調控研究》是依託西南大學,由潘敏慧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lef-11基因對病毒增殖的調控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潘敏慧
  • 依託單位:西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家蠶是重要經濟昆蟲, 同時也是鱗翅目模式昆蟲。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是家蠶重要病害家蠶核型多角體病的病原,由於其侵染增殖的分子機制未完全解析,阻礙了家蠶抗BmNPV病毒的抗性機制解析和家蠶抗病毒育種進程。本項目在前期研究中通過對BmNPV編碼基因進行逐一沉默,篩選到了病毒複製增殖的關鍵基因lef-11。本項目擬採用分子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等方法,鑑定LEF-11核定位信號,揭示其核轉運機理;構建lef-11基因敲除病毒,解析其對病毒增殖的分子調控機制;通過免疫共沉澱技術篩選並鑑定與LEF-11互作的宿主蛋白,分析過表達lef-11的家蠶細胞中的差異表達基因,闡明LEF-11調控宿主細胞的分子機理。通過本項目研究,可完善BmNPV侵染增殖的分子機制和揭示BmNPV與家蠶的互作機制;可為解析家蠶抗BmNPV病毒的抗性機制、加快家蠶抗病毒育種進程以及開發高效的生防製劑奠定基礎。

結題摘要

家蠶(Bombyx mori,B. mori)是一種具有很高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的泌絲昆蟲,以家蠶為基礎的蠶桑產業曾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功勳產業。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B.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 BmNPV)病是養蠶生產上最常見的危害最嚴重的一類蠶病之一,每年給我國蠶桑業產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但是目前其侵染機制及其調控宿主細胞作用機制仍然不是很清楚。為了解析BmNPV和宿主相互作用機制,為家蠶抗病育種提供靶標基因,本研究以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lef-11基因為研究對象,採用分子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等手段,鑑定到LEF-11是一個13.1 KDa的小分子蛋白,確定LEF-11核定位信號位於aa72-101,揭示其能夠和核轉運蛋白相互作用進入細胞核,參與病毒DNA複製。亞細胞定位發現LEF-11在細胞中能夠聚集到一處,非還原性SDS-PAGE結果表明LEF-11主要以四聚體的形式存在,LEF-11 C端多聚化功能域位於aa42-61,N端多聚化功能域位於aa72-101。通過Bac-to-Bac系統回復缺失多聚化功能域的LEF-11,鑑定了該多聚化功能域對病毒DNA複製是必要的;同時,對LEF-11多聚化功能域疏水性胺基酸定點突變,確定I55、Y58&I59、I85、L88&L89對LEF-11蛋白四聚體形成和病毒DNA複製是必要的。利用酵母雙雜交技術和免疫共沉澱技術,確定有6個蛋白與LEF-11具有相互作用,分別是BmATAD3A、BmHSPD1、BmIMPI、BmSamui、BmMyosin及BmROBL2;過表達和敲出LEF-11互作蛋白後流式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顯示BmATAD3A、BmHSPD1、BmIMPI和 BmMyosin都具有明顯抑制病毒增殖複製的作用。研究表明BmATAD3A和BmHSPD1均能夠和線粒體共定位,通過RNAi分析表明BmHSPD1基因對病毒複製的影響主要是受BmATAD3A調控。最後以ATAD3A為靶標基因構建了轉基因品系,該品系能夠高效抑制病毒複製。以上結果基本確定了LEF-11調控宿主細胞的網路模型,鑑定了LEF-11劫持宿主ATPase酶家族作用機制,創製了家蠶抗病毒素材創。該研究補充了BmNPV關鍵基因功能驗證,完善了LEF-11劫持宿主細胞作用機制,為家蠶抗病育種提供了優秀的素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