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府

宰相府,①歷代總攬政務的官員稱宰相,其官署稱宰相府。 ②契丹王朝中央官署。建置於開國前遙輦氏部落聯盟時期,《遼史·列傳》曾記,蕭只魯於遙輦氏時為北府宰相。有人推測,是府建立可溯至涅里扶立阻午可汗之時(735年)。時掌契丹八部之政,為管理部族的機構。《百官志》載,契丹開國後,“官分南、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宰相府亦北、南兩面分置。《太祖紀》稱:遼太祖四年(910)七月,“以後兄蕭敵魯為北府宰相,後族為相自此始。”神冊六年(921)正月,耶律阿保機任其弟耶律蘇為南府宰相,“宗室為南府宰相自此始。”北、南宰相府皆屬北面朝官,“掌佐軍國之大政”(《百官志》)。一說此為遼初情況,自遼太宗大同元年(947)以後置北、南樞密院,實權漸由府移院,然府相亦參預國事決策。一說宰相府是部族官衙,北樞密院位其上,實際相權屬院,三使契丹的余靖在《武溪集·契丹官儀》中云:“漢宰相必兼樞密使乃得予聞機事。”北、南兩宰相府各設左、右宰相,總知軍國事,知國事。北宰相府,“國舅世帳五預其選”。南宰相府,“皇族四帳世預其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