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動過速經導管射頻消融

室性心動過速經導管射頻消融是一種通過消融導管釋放射頻電流破壞室性心動過速起源或維持的關鍵部位的治療方法。室性心動過速(室速)可分為特發性室速和器質性心臟疾病室速。無明顯器質性心臟病變的患者所發生的室速即為特發性室速,其射頻消融成功率為85%~95%;器質性心臟疾病患者所發生的室速即為器質性室速,患者易發生猝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室性心動過速經導管射頻消融
  •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 適應症:藥物治療無效或藥物不耐受者
麻醉方法及術前準備,適應證,操作方法,消融終點,

麻醉方法及術前準備

1.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
2.術前準備
(1)完成術前檢查,包括血、尿常規,出、凝血時間,甲狀腺功能和生化檢查。
(2)記錄竇性心律和心律失常發作時的12導聯常規體表心電圖。
(3)消融前行經食管超聲心動圖檢查。
(4)胸部X線檢查。
(5)心臟和肺靜脈CT或磁共振成像(MRI)檢查。

適應證

1.藥物治療無效或藥物不耐受者。
2.症狀明顯的持續性或非持續性的單形性室速患者。
3.不願長期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

操作方法

1.尋找消融靶點
(1)為準確、快速地確定起源點或折返環的關鍵峽部點,通常需要兩種甚至多種標測方法聯合使用,標測消融前必須先誘發室速。
(2)室速的基本標測包括拖帶標測、基質標測、激動標測和起搏標測。拖帶標測和基質標測只適用於折返機制,激動標測和起搏標測適用於局灶機制。特發性室速發生在左心室或右心室時,起源點各有不同,左心室起源的室速多見於室間隔和流出道,右心室起源的室速起源於流出道及三尖瓣瓣環。器質性室速主要與心肌瘢痕有關,瘢痕多參與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部分參與折返性室速。
(3)隨著三維標測系統及非接觸標測技術的迅速發展,消融位點的準確性不斷提高,X線曝光時間減少,手術併發症的發生也隨之減少。
2.心內膜消融
心內膜消融深度往往達不到心外膜病灶,通常使用實心4mm射頻消融導管,溫度控制在30~50W功率,滴定到電極溫度55℃~70℃或阻抗下降10~15Ω。由於8mm導管尖端電極表面積會增加循環血液的冷卻,故常需更大的功率,灌注消融電極可發放更大的功率,從而增加射頻損傷病變的範圍,是瘢痕相關室速消融的首選方法。
3.心外膜消融
瘢痕相關性室速或特發性室速患者,若心內膜消融失敗可考慮經皮心外膜消融。心外膜消融會產生更嚴重的損傷,其射頻消融功率為25~50W,體外灌注速率標測時設定為0~2 ml/min,消融時增至10~30 ml/min,保證電極溫度<50℃。

消融終點

室速射頻消融終點為不可誘發任何室速。術中不可誘發任何室速的患者復發率較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