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扇

宣扇

“宣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宣扇”,是以產地命名的一種摺扇,產於安徽省宣城地區。宣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說。自西漢設郡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為中國文房四寶之鄉、中國竹之鄉,宣城地處江南,楚頭吳尾,江南通都大邑,江南魚米之鄉。宣城文化底蘊深厚,自西漢時起就一直是江東大郡,晉永嘉年間,首開文化昌盛之風,歷經六朝, 隋、唐、宋、元、明、清諸朝文化發展,其文脈源遠流長,宣扇因此孕育而生。

宣扇起源於宋代,當時摺扇普遍被稱為“聚骨扇”,時值宣紙技藝成熟之時,對宣扇的產生有巨大的催化作用。明清時期宣扇進入鼎盛時期,各項技藝達登峰造極,被文人墨客們深深喜愛。明代文徵明,清代石濤等一代藝術大家都以宣扇為載體造作過作品。宣扇製作精湛,美觀典雅,寓意吉祥,內涵豐富,文化、工藝、收藏價值高。其每道工序要求之高之嚴謹,無處不透露出宣扇是傳統手工藝與文化的結晶。

宣扇,竹扇骨取材於六年以上竹類,如毛竹、紫竹、香妃竹等。木扇骨取材於生長50年以上名貴樹木,如紫檀、沉香木等。扇面使用優質絲絹和上好的宣紙。

摺扇,最早起源於中國,宣扇作為摺扇的一種,產生於宋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宣扇
概況,發展歷史,

概況

“宣扇”,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產地命名的一種摺扇,產於安徽省宣城地區。宣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說。自西漢設郡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為中國文房四寶之鄉、中國竹之鄉,宣城地處江南,楚頭吳尾,江南通都大邑,江南魚米之鄉。宣城文化底蘊深厚,自西漢時起就一直是江東大郡,晉永嘉年間,首開文化昌盛之風,歷經六朝,隋、唐、宋、元、明、清諸朝文化發展,其文脈源遠流長,宣扇因此孕育而生。

發展歷史

宣扇起源於宋代,當時摺扇普遍被稱為“聚骨扇”,時值宣紙技藝成熟之時,對宣扇的產生有巨大的催化作用。明清時期宣扇進入鼎盛時期,各項技藝達登峰造極,被文人墨客們深深喜愛。明代文徵明,清代石濤等一代藝術大家都以宣扇為載體造作過作品。宣扇製作精湛,美觀典雅,寓意吉祥,內涵豐富,文化、工藝、收藏價值高。其每道工序要求之高之嚴謹,無處不透露出宣扇是傳統手工藝與文化的結晶。
宣扇,竹扇骨取材於六年以上竹類,如毛竹、紫竹、香妃竹等。木扇骨取材於生長50年以上名貴樹木,如紫檀、沉香木等。扇面使用優質絲絹和上好的宣紙。
摺扇,最早起源於中國,宣扇作為摺扇的一種,產生於宋代
宣扇扇面上有時還要題詩作畫,表現出了中華柔情氳氤的詩畫美境。在扇子上題詩作畫第一次出現於三國。據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載有曹孟德的主簿楊修與魏太祖“畫扇誤點成蠅”的故事。
到了南宋,畫扇、賣扇、藏扇之風盛行,並出現了扇鋪和畫商。明清文人墨客題扇畫扇成為一種時尚。近現代的惲壽平、鄭板橋、金農、石濤、任伯年以及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李可染等都是題扇畫扇的藝術大師。眼下,這些名家的翰墨丹青扇子,每柄價值都高達數萬,乃至數十萬元.
北宋時摺扇開始流行,明清時期,摺扇技藝達至巔峰,摺扇尤為盛行。皇朝貴族、文人墨客都喜隨身帶摺扇,明永樂大帝,清乾隆皇帝更是鐘情於扇,清代皇帝幾乎人人喜扇。清代國畫一代宗師,題扇畫扇大師石濤旅居宣城一十四年之久,期間與宣扇為載體,創作了不少翰墨丹青扇子。明成祖朱棣的推廣,為摺扇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明中後期以後“吳門畫派”的崛起,其代表人物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祝枝山等有大量精緻的書畫摺扇(扇面)作品流傳後世,其中就有以宣扇為創作載體的。
清鹹豐年間,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宣城成為南京前哨,也是經濟、物資的後方,因此成為太平軍與清軍及其地方武裝力量爭奪的戰場。1856-1864年間,曾先後被對方三占三陷,歷時共4年5個月又17天,境內人口摧殘特重。由於連年戰禍,田地荒毀,人避荒山僻處,飢餓而死,許多地方,室空無人。兵禍之後,大疫又生,“各屬軍民死亡相連,道殣相望,河中積屍生蟲,往往緣船而上,河水及井水皆不可食”,到同治七年,宣城縣僅剩251300人。宣扇傳人黃氏山等眾技師被迫遠赴他鄉,前往永嘉等地謀生。宣扇進入休克期。同治己巳年(1869年),在外漂泊四年後重回故鄉,重新開始宣扇製作工作,
當時整個宣城地區剩僅黃式山一家作坊。經過黃式山,黃勤深,黃秀生三代人70多年的努力,宣扇在洪林重新煥發活力。
宣扇多災多難,好景不長,抗日戰爭隨後爆發,宣州地區成為新四軍活動重要地區,宣城人民英勇抗日,縣城多次易主,四次被日車占領。宣扇技師家破人亡,大多技師放下手中的工作,拿起製作宣扇的鐵刀加入到抗戰救國的行列,洪林等地歷經日軍數次掃蕩,十室九空,大量製作宣扇的刀具被銷毀,技師們成為日軍追殺目標,日軍為消滅抗日游擊隊甚至數次放火燒山,大量宣扇竹木類生產山林被燒,至此宣扇製作已完全停止,宣扇技師百不存一,宣扇技藝傳承已至無法可傳地步。至抗戰結束只有幾位技師存活,但宣扇作坊已全毀,再也無法組織宣扇的生產。直到新中國建立,宣扇才迎來重生的曙光。
第二代傳人黃勤深攜子黃秀生在抗戰中輾轉多地,1941年得孫,取名黃家成,希望其子繼承祖傳家業並能有所成,表達了黃秀生對宣扇的深深的情感。1944年黃勤深等人回到洪林重建家園,再次開始宣扇製作,但已不復當年光景。
新中國成立後,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對宣扇的打擊再次到來,宣扇生產完全終止。宣扇傳承工作無法向外進行,黃秀生被批判成封建主義,被批鬥至中風,第四代傳承人黃家成只能在家偷偷傳給其妻和尚年幼的黃俊和羅亞蘭(原名黃兆蘭),黃家成一生無法將祖業發揚光大,愧對祖先,1985年鬱鬱而終,終年44歲。
直至1990年羅亞蘭重建宣扇作坊,宣扇已有五十餘年不現於世,世人幾乎已忘記曾經輝煌的宣扇。
隨著歷史的變遷,社會變革,宣扇幾經起落,傳統制扇工藝流失嚴重。宣扇歷經波折,最終於洪林鎮留下傳承,而今經過安徽艾蘭竹木工藝製品有限公司的努力,宣扇的傳承得以保留。經過安徽艾蘭竹木工藝製品有限公司20多年的努力,宣扇早已成功走出國門,國內更是遍地開花。目前宣扇在國內摺扇市場占有重要地位,北京、杭州、上海、西安、南京、洛陽、三亞等20多個地區均有宣扇銷售,在國際市場宣扇知名度頗高,歐美、東亞、東南亞、中東、南美等區域都有斬獲,特別是在韓國與日本,宣扇十分受歡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