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宣州府君喪過金陵
百年難盡此身悲,眼入春風祗涕洟。
花發鳥啼皆有思,忍尋棠棣鶺鴒詩。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府君:舊時對已故者的敬稱。這裡指的是王安石的兄長王安仁,他曾任職宣州司戶。
②百年:一生。也作為死的諱稱。
③涕洟:涕淚。涕,眼淚。洟,鼻涕。
④忍:怎么忍心。表示反詰語氣。常棣鶺鴒:即《詩經·小雅·常棣》,這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也是歌唱兄弟親情的詩。鶴:在《小雅·常棣》中有記載“脊令在原,兄弟急難。”後以“鶺鴒”比喻兄弟。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即使是死也難以消除我心中的悲哀,春風吹進了眼睛,只能讓我更加痛哭流涕。
花的盛開,鳥的鳴叫,都能引發我的思緒,又怎忍心再查看《常棣》裡面表達兄弟情意的詩句?
創作背景
王安石得知長兄王安仁病死,已經葬於江寧(即金陵)時,心中萬分悲傷,於是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為其兄長寫了一篇墓志銘,並作了這首詩。
作品鑑賞
此詩中以平易的語言起筆,卻是筆筆浸滿哀傷,瞬間悲從中來,如泉水奔涌,直接抒發了心中難以抑制的悲哀。所謂“長兄如父”,王安石與兄長之間手足情深,此刻他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詩中結句引用了《詩經》中的典故抒發王安石喪兄的悲哀之情,表達了他們兄弟之間的深情厚誼。所以說,這首詩溢滿了骨肉親情,讀來誠摯感人,令人禁不住也隨之潸然淚下。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慶曆二年(1042)進士。嘉祐三年(1058)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熙寧七年(1074)罷相,次年復任宰相;熙寧九年(1076)再次罷相,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半山園,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諡文。執政期間,曾與其子王雱及呂惠卿等注釋《詩經》《尚書》《周官》,時稱《三經新義》。其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所著《字說》《鐘山一日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後人輯有《周官新義》《詩義鉤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