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宣城木榨油
- 產地名稱: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
- 品質特點:香味濃郁持久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2015年第143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5年12月4日
產品特色,工序,特色,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色
工序
木榨榨油生產技藝通過選料、車籽、炒籽、磨粉、蒸粉、結草、鋪粉、圈餅、踩餅、壓餅、上榨、插楔、撞榨、接油、沉澱、缸醒等16道工序100多個流程,每道工序、每個流程都靠師徒口傳心授,心領神會,很難為現代技術所替代。相較於現代榨油,古法木榨油能最大程度保留油的原香和營養。
特色
宣城木榨油,色澤棗紅、澄清透亮,不渾濁。具有菜籽油固有的氣味和滋味,香味濃郁持久,口感純正。
產地環境
宣城市宣州區地處安徽省東南,毗鄰蘇浙滬,是長三角經濟由沿海向內地梯度轉移的過渡帶。宣州區是國家級生態示範試點區、全國農產品標準化綜合示範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綠化模範縣、中國茶業發展示範縣。境內森林面積百萬餘畝,耕地面積83萬畝,水面54萬畝,享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宣州區盛產油菜籽,宣城市劃定油菜籽生產保護區56萬畝。糧油生產加工是宣州區四大支柱產業集群之一。
宣州自秦初正式置縣, 始名“爰陵”,漢初改稱“宛陵”,隋代易名“宣城”,自古以來均為歷代郡、州、府、行署和市駐地。古老的徽州流傳著許多傳統的製作工藝,木榨榨油便是其中的一種。
歷史淵源
木榨榨油歷史悠久,工藝源遠流長,早在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就有記載,截至2017年已有1600多年歷史。2012年,安徽省宣城市的王寶善先生從中國各地收購了三十多台有百年歷史的木榨工具,聘請為數不多的木榨工藝守藝人,每道工序,每個流程都口傳心授,接力傳承,在宣城敬亭山附近的養賢鄉建起了中國木榨油博物館,將皖南木榨油的非遺文化傳承和發揚光大,2014年,王寶善先生領銜的皖南木榨油生產技藝入選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生產情況
2017年,宣城市宣州區敬亭山年產木榨菜籽油、芝麻油、山茶油已達4000餘噸。
產品榮譽
2015年12月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宣城木榨油”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宣城木榨油產地範圍為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要求
1.油菜籽:產地範圍內籽粒飽滿的“雙低”油菜籽。
2.播種:播種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密度每畝播種12000至18000株。手工撒播方式。
3.施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00千克至400千克。
4.用水:產地範圍內的地下水。
5.收播:手工收割。收割期為第二年4月底至5月中旬。
二、生產加工工藝
(一)生產流程。
篩籽、車籽→炒籽→粉碎→蒸粉→結草→鋪粉、踩餅→壓餅→上榨、插楔→撞榨、接油→脫磷、脫水、過濾→灌裝。
(二)主要程式要求。
1.炒籽:猛火烘炒15至20分鐘,至發出油香味。
2.粉碎:攤涼,冷卻至20℃,碾軋成均勻的細粉。
3.蒸粉:菜籽細粉放置蒸籠內,沸水蒸煮5至8分鐘,至菜籽顏色由黃色完全變為咖啡色。
4.結草:取乾淨稻草製成草結,厚薄均勻、呈放射狀放入鐵環中。
5.鋪粉、踩餅:蒸好後的粉料倒入圈內,形成厚薄均勻重量約4千克、高度約7厘米的圓餅。
6.上榨、撞榨:粉餅碼放榨堂內,裝上木楔。人工用木槌撞擊,將餅內的油榨乾為止。
7.脫磷、過濾:成油低溫脫磷,濾去雜質。
8.灌裝:成油灌入瓶中,木塞填實,食用蜂膠密封。
三、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項目 | 要求 |
氣味、滋味 | 具有菜籽油固有的氣味和滋味,香味濃郁持久,口感純正。 |
透明度 | 色澤棗紅、澄清透亮,不渾濁。 |
2.理化指標 :
項目 | 指標 |
酸值(KOH),毫克/克 ≤ | 2.5 |
過氧化值,(毫摩爾/千克) ≤ | 5.0 |
油酸,% | 61.0-63.0 |
飽和脂肪酸,% | 5.0-7.0 |
芥酸% ≤ | 3.0 |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宣城木榨油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宣城木榨油的檢測機構由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