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客體化
- 性質:使之成為其承受的對象的行為
- 出自:《愛與生的苦惱》
- 抽象事物:抽象事物
Bartky (1990)提出了性客體化(sexual objectification)的概念, 指女性的身體、身體部分或性功能脫離了她本人, 淪為純粹的工具或被視為能夠代表女性個體本身。即當...
即抽象事物用於施加到其他具體事物使之成為其承受或所表現的對象的行為。 例如:人由於是意志客體化的最完善形態,也就相應的是一切造物中所需最多的東西了。(...
《末世論形上學:創造與客體化》是2003年中國城市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別爾嘉耶夫。本書是別爾嘉耶夫形上學思想的系統表達,作者探討了形上學中最基本的...
《對客體化世界的反抗》是2008年9月1日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麗雙。...
《對客體化世界的反抗--別爾嘉耶夫思想研究》是2008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麗雙。...
1992年,李文釗根據主客體化學概念,首次合成了穩定的、單分散的、尺寸可固定在脫氧淨化催化劑 1納米的ZnS半導體超細微粒體系,具有顯著量子限域特性和超常光催化活性。
人類的活動(勞動實踐)使主體客體化,也使客體主體化。文化就是人類活動(勞動實踐)的外化和對象化。文化的本質是人化,是創造。強調了人在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即文化...
道,是中華民族為認識自然為己所用的一個名詞,意思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跡,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情況。 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
《黃帝內經》中關於“生、化、極、 變”的事物發生髮展規律是這樣論述的“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 《素問·天元紀大論》) ,“夫物之生從於化 ,物之極...
第三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化發展價值實現的影響因素 3.1主體客體化的前提性因素:價值主體及價值主體需要 3.2客體主體化的基礎性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