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知識:一個進化論的研究

客觀知識:一個進化論的研究

《客觀知識:一個進化論的研究》是英國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爾創作的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72年。

《客觀知識:一個進化論的研究》中波普爾提出了他的完整的知識論。波普爾把宇宙現象分為三個世界,其中世界1是物理世界;世界2是精神世界;世界3是客觀知識世界。他認為這三個世界都是實在的,世界3與世界1、世界2一樣,在對象和增長方面具有自主性,它只是在起源上是人造的,但它一旦產生後就開始了自己的生命。波普爾“三個世界”的理論曾引起西方哲學界和科學界的熱烈爭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客觀知識:一個進化論的研究
  • 外文名稱:Objectlve Knowledge:An Evolutionary Approach
  • 作者:卡爾·波普爾
  • 類別:哲學
  • 首版時間:1972年
  • 字數:28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客觀知識:一個進化論的研究》中從批判理性主義和歷史主義科學哲學的基本立場出發,提出了三個世界的理論:世界1是物理世界,如物質、能量、一切生物的機體,等等;世界2是人的心理現象,包括意識、感覺等心理狀態和過程,是主觀世界;世界3是思想內容及其物質化而形成的人造產品或文化產品和用語言表達出來而成為固定對象的思想意識,如語言、藝術品、圖書、機械設備、工具、房屋、問題、猜測、理論、反駁、證據等等,是客觀知識的世界。三個世界統一連貫而相互作用。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猜想的知識:我對歸納問題的解決
致謝
1 歸納法常識問題
前言
2 休謨的兩個歸納法問題
3 休謨成果的重要影響
4 我對歸納問題的處理方法
5 歸納法的邏輯問題:重述與解決
6 我對解決邏輯問題的意見
7 優選理論與探索真理
8 確證:不可幾性的優點
9 實用上的優選
10 我對休謨歸納法的心理學問題作重述的背景
11 對歸納法的心理學問題的重述
12 歸納法的傳統問題與一切歸納原理或規則和無效
13 歸納問題和分界問題以外的問題
第二章 常識的二重性:贊同常識實在論和反對常識知識論的理由第三章 沒有認識主體的認識論
1 為哲學辯護
1 認識論的三個論點與第三世界
2 不可靠的出發點:常識和批判
2 對第三世界的生物學探討
3 與其他研究的對比
3 第三世界的客觀性和自主性
4 實在論
4 語言、批判和第三世界
5 贊同實在論的理由
5 歷史的評論
6 論真理
6 對布勞威爾認識論的評價和批判
7 內容、真理性內容和虛假性內容
7 邏輯、機率論和物理學中的主觀主義
8 論逼真性
8 發現的邏輯和發現的生物學
9 逼真性與探求真理
9 發現、人本主義和自我超越
10 作為目標和真理和逼真性
精選的文獻目錄
11 關於真理和逼真性概念和評論
12 錯誤的常識知識論
13 常識知識論批判
14 主觀主義知識論批判
15 常識知識論的前達爾文特徵
16 進化認識論梗概
17 背景知識和問題
18 包括觀察在內的所有知識都滲透了理論
19 回顧主觀主義認識論
20 客觀意義的知識
21 探求確定性和常識知識論的主要弱點
22 對確定性的分析性評論
23 科學方法
24 批判討論、合理優選以及我們的選擇和預言的分析性問題
25 科學:知識通過批判和創造而增長
26 休謨的因果問題和歸納法問題
27 為什麼休謨關於歸納的邏輯問題比他的因果問題更深刻
28 康德的干預:客觀知識
29 休謨悖論的解決:理論的恢復
30 與歸納問題有關的混亂
31 錯誤的歸納證明問題中遺留了什麼?
32 動力論的懷疑論:同休謨對抗
33 關於偶然事件的不可幾性論證的分析
34 總結:常識的批判性哲學
第四章 關於客觀精神的理論第五章 科學的目的
1 多元論與三個世界的論點
2 三個世界之間的因果關係
3 第三世界的客觀性
4 作為人工產物的第三世界
5 關於理解的問題
6 思想的心理過程和第三世界客體
7 理解與解決問題
8 一個極度其平常的例子
9 客觀歷史的理解一例
10 問題的價值
11 人文科學中的理解
12 與科林伍德的主觀重現法比較
第六章 關於雲和鐘—對理性問題與人類自由的探討第七章 進化與知識之樹
1 關於問題與知識增長的一些看法
2 關於生物學方法,特別是進化論方法的看法
3 一種推測:“遺傳二元論”
補遺 有希望的行為怪物
第八章 實在論者的邏輯觀、物理觀和歷史觀第九章 對塔爾斯基真理論的哲學評述
1 實在論和多元論:還原對突現
2 歷史上的多元論和突現
3 物理學上的實在論和主觀主義
4 邏輯學上的實在論

創作背景

在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卡爾·波普爾從社會研究重新回到了科學哲學。《客觀知識:一個進化論的研究》一書就是他在這一時期的一些主要論文和講演的集子,其中只有兩篇是較早時候寫的。這些文章大部分已經發表過。

作品思想

該書的思想傾向非常鮮明:反對主觀主義知識論,提倡客觀主義知識論。它作為絕交書,表現了同自亞里士多德以來的常識知識論傳統相決裂,表現了對支配西方哲學的主觀主義進行批判。波普爾認為:知識不是任何信念,也不是不變的觀念;而笛卡兒、洛克、貝克萊以來的傳統卻把知識當作特別可靠的信念。波普爾把傳統思想分析為一連串等式:P被感性經驗證實或證明→我們有充足理由相信P→我們相信、判斷、斷定、同意或知道P是真實的→P是真實的→P。簡單地說,“我知道”、“我思”等於知識。由此引出結論說:主觀主義知識論的主要錯誤之一在於它以為沒有讀者就沒有書。不僅如此,波普爾還認為,傳統認識論在研究方向上錯了。它集中於研究主觀知識,這是偏離了正題。他主張,對於認識論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是研究客觀知識。
波普爾的知識論有兩個基本思想,即:知識是客觀的,本質上是猜測性的。書名本身強調知識的客觀性,即世界3的存在。這裡所謂的知識的客觀性不同於唯物主義的理解,並且他還把客觀知識置於多元論框架之中而反對一元論。波普爾自稱他的許多工作是捍衛客觀性,向主觀主義觀點進攻或反攻。按照這個說法,這本論文集就是哲學競爭的紀實,關係到知識論的發展方向。他本人為此而感到驕傲,而他的對手則從此窺察理論上的漏洞。他們之間的許多爭論引起科學家和哲學家的濃厚興趣。
在《客觀知識》中,物理學的影響仍然很明顯,尤其對主觀主義的批判進到了物理學思想領域,不過比起生物學的影響已有遜色。知識背景的色彩在變換。達爾文主義的幽靈到處出現。達爾文主義與一種知識理論全面地結合為整體模式,而不是當作比喻,也不是形象性聯想。知識作為進化的成果而進入進化論,成了進化長鏈中的一環。達爾文主義進化論又作為一種形式而包含在知識增長的邏輯之中。在波普爾哲學中,客觀知識、猜測性知識與進化知識合而為一;它們是知識的本體論、方法論和進化論的結合,並且以後者為基礎。無論與傳統哲學還是與邏輯經驗主義和歷史學派科學哲學相比較,波普爾對知識的邏輯和歷史兩個方面關係的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
區分知識的兩類問題,在邏輯上以理解知識本身為前提。波普爾一再強調,重要的是:區分主觀意義的知識與客觀意義的知識。主觀知識是由某些天生的動作意向以及某些意向的獲得改變所組成,或者說,是由以一定方式行動、相信一定事物、說出一定事物的意向所組成。它包括具體精神氣質,尤其期望的精神氣質,包括世界2思想過程以及與之相關的世界1大腦過程。客觀知識是由說出、寫出、印出的各種陳述組成,如科學知識是由問題、問題境況、假說、科學理論、論據等組成。客觀知識包括思想內容以及語言所表述的理論內容,它們出現在雜誌、書本、圖書館等一定環境之中。波普爾對所謂“客觀的”這個詞的用法不同於康德。那不是指可證明的、不依賴於任何人的意念的,而只是說的能被主觀間相互檢驗,指非私人的意義。波普爾聲稱,說到“人類知識”時只取“知識”一詞的客觀意義或非私人的意義。
於是,在波普爾看來,存在三個世界。第一世界是包括物理實體和物理狀態的物理世界,簡稱世界1。第二世界是精神的或心理的世界,包括意識狀態、心理素質、主觀經驗等,簡稱世界2。第三世界是思想內容的世界、客觀知識世界,簡稱世界3。波普爾主要致力於為世界3的客觀性、自主性和實在性作辯護。
世界3客體具有客觀性特徵。它可處在彼此之間的邏輯關係之中,包括邏輯等價性、可演繹性、可相容性、不相容性等關係。它可成為一個可能的批判對象。客觀思想內容是在合理的優良翻譯中保持不變的東西。與世界2思想過程不同,世界3思想內容是抽象的客體、而不是具體的;它們處於邏輯關係之中,而不是聯繫著大腦過程。理論的邏輯結果特別標誌世界3思想內容的特徵,以至於可把理論的抽象思想內容看作是它的邏輯結果的集合。簡單地說,世界3客體可以通過批判而得到改進,而這種批判可能是抱合作態度的,可能來自同原有觀念毫無關係的人們;另一方面,世界3客體可以引起人們去想、去做——這就是世界3客體的客觀性的論據。
知識的客觀意義可與蜜蜂釀的蜜相類比。(1)它們是產品,人生產知識好比蜜蜂釀蜜。(2)它們可貯存,知識貯存在書本或圖書館中好比蜂蜜貯存在罐子裡。(3)它們可供消費,尤其自己的產品可供同伴消費,或者自己消費同類者生產的產品。(4)產品生產者也是這產品的消費者,生產知識、理論者也是知識、理論的消費者。這就是說,知識像蜂蜜一樣是客觀的。

作品影響

該書標誌著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的理論從孕育發展成完整的系統,標誌著批判理性主義從方法論和認識論擴展到本體論。
《客觀知識:一個進化論的研究》提供了一些與傳統不同的新思想。它們引起了知識界的廣泛興趣,除了哲學家以外,還有物理學家、心理學家、生理學家甚至情報科學專家等。對於包括世界3理論在內的一些新建議、新構思,贊同者、褒者有之,反對者、貶者亦有之。

作品評價

正面
澳大利亞神經生理學家約翰·卡魯·埃克爾斯《了解大腦》:“我完全接受了卡爾·波普爾爵士的哲學成就以及他所提出的三個世界的概念。”
負面
美國哲學家保羅·法伊爾阿本德:沒有恰當的證據或發現支持波普爾的論點,世界3隻不過是怪物,是投射在物質世界的影子。

出版信息

《客觀知識:一個進化論的研究》中譯本根據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1972年版譯出,舒煒光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

作者簡介

卡爾·波普爾(Karl Popper,1902—1994年),英國哲學家、批判理性主義的創始人。出生於奧地利的維也納,1928年獲維也納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次年取得任中學數學和物理教師的資格,1933年出版《研究的邏輯》後,波普爾名聲大振,1936年應聘前往紐西蘭坎特博雷大學任教。1945年先受聘為倫敦大學講師,翌年赴倫敦經濟學院工作,1948年升為倫敦大學教授,不久出任倫敦經濟學院哲學、邏輯與科學方法系主任,後加入英國籍,獲爵士稱號,當選為英國科學院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1970年退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