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風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急救仙方》卷四。主治痔瘡。
基本介紹
- 名稱:宜風散
- 出處:《急救仙方》卷四
- 組成:巴豆、大黃、朴消、枳殼、陳皮
- 主治:痔瘡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巴豆(去油)、大黃(炮)、朴消、枳殼、陳皮(去瓤)各等分。
用法用量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如服藥後大便結澀,二三日再服。
主治
痔瘡。
附方
名稱:宣風散
組成:檳榔二個,陳皮、甘草各半兩,牽牛四兩
用法:上為細末,三二歲兒,蜜湯調下五分。以上,—錢,食前服
主治:小兒慢驚
出處:《錢乙劉昉醫學全書》
重要文獻摘要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前人以宜風散導之,以生犀散解之,使熱不壅脹,必結痂庀矣。又有發如膿窠,不肯作靨者,調砂糖水輿吃即結庀,此法須觀瘡子,未出盡切不可用。蓋瘡子初發而食甜物,如糖蜜棗柿,必使瘡子人目,尤宜忌之。此雲用砂糖者,是瘡子作膿窠,毒氣已定而用之,庶不為目害矣。”
《近代中醫珍本集》:“若不急治則上下唇破,鼻穿齒落,此名崩砂。氣喘痰潮,飲食減少,不可治矣。當服黃柏丸,外用如聖散敷之。咬牙者,風熱也。由陽明太陽二經積熱,熱則生風,故相擊而作聲也。必於夢中者,蓋動則風散於表,靜則風歸於里也。宜風散主之。亦有戰慄鼓頷而斗牙者,治其病則自然止失。咽喉咽者,肯脘水谷出納。滔者,肺中生氣出入。共三條咽喉為一身之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