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宜紅

宜昌宜紅

宜昌宜紅,湖北省宜昌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宜昌宜紅
  • 登記年份:2020
  • 產地名稱:湖北省宜昌市
  • 品質特點:外形條索緊細勻整,烏潤帶金毫;果蜜香濃郁持久;湯色橘紅明亮;滋味醇爽;葉底細嫩勻整紅亮
產品介紹,自然生態環境,地域範圍,產品品質特徵,特定生產方式,包裝標識規定,

產品介紹

“宜昌宜紅”外形條索緊細勻整,烏潤帶金毫;果蜜香濃郁持久;湯色橘紅明亮;滋味醇爽;葉底細嫩勻整紅亮。其典型特徵為:“橘紅湯、果蜜香、味醇爽”。

自然生態環境

2.1 地形地貌:宜昌市位於長江中上游,地處中緯度亞熱帶地區,西、南、北三面環山,中部丘陵起伏,東部與江漢平原相連,是鄂西山地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宜昌地形複雜,高低相差懸殊,整個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境內溪河密布,山巒層疊,西部山地占全市總面積的69%,主要分布在興山、秭歸、長陽、五峯縣和夷陵區的西部,大部分山脈在海拔千米左右。 2.2 氣候條件:全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除少數高山地區外,冬冷夏熱,秋溫高於春溫,冬乾夏濕,雨熱同季,四季分明的特點十分明顯。北部山脈的天然屏障作用,導致全市冬季氣溫明顯高於同緯度其它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1215.6毫米,平均氣溫16.9℃,年平均大於10℃的活動積溫5200℃以上,持續天數達250天。年降雨量750~1500毫米,無霜期250~300天。年平均輻射量100.7千卡每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538~1883小時,日照率40%。全市從低山平丘到海拔1200米左右均有茶葉種植,資源豐富,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優越的氣候條件利於茶葉滋味物質和香氣物質積累。 2.3 土壤狀況:全市土壤從紅壤土到棕壤等九種類型均有分布,其中優質熟化土壤占耕地的48%。適茶區土壤大部屬微酸性黃壤、紅壤及黃棕壤,土質肥沃疏鬆,有機質含量豐富,保水保肥性能好,養分全面,特別適合茶樹生長。宜昌種茶起於秦漢興於唐而盛於宋,“茶聖”陸羽在茶葉專著《茶經》中記述:“山南,以峽州上”,說明宜昌不僅產茶歷史悠久,而且質量上佳。

地域範圍

“宜昌宜紅”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範圍為東經110°15′-112°04′,北緯29°56′-31°34′。分布於夷陵區、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宜都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秭歸縣、興山縣、遠安縣、當陽市、點軍區等9個縣市區的74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具體包括:(夷陵區:鄧村鄉、下堡坪鄉、霧渡河鎮、太平溪鎮、樂天溪鎮、三斗坪鎮、黃花鎮、樟村坪鎮、鴉鵲嶺鎮、分鄉鎮、小溪塔街道辦事處、龍泉鎮;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採花鄉、漁陽關鎮、五峰鎮、長樂坪鎮、仁和坪鎮、灣潭鎮、傅家堰鄉、牛莊鄉;宜都市:紅花套鎮、王家畈鎮、潘家灣土家族鄉、五眼泉鎮、聶家河鎮、松木坪鎮、枝城鎮、姚家店鎮、高壩洲鎮、陸城街道辦事處;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都鎮灣鎮、大堰鄉、賀家坪鎮、磨市鎮、資丘鎮、龍舟坪鎮、鴨子口鄉、漁峽口鎮、榔坪鎮、高家堰鎮、火燒坪鄉;秭歸縣:茅坪鎮、九畹溪鎮、郭家壩鎮、屈原鎮、水田壩鄉、梅家河鄉、沙鎮溪鎮、泄灘鄉、楊林橋鎮、磨坪鄉、兩河口鎮、歸州鎮;興山縣:水月寺鎮、峽口鎮、高橋鄉、南陽鎮、昭君鎮、黃糧鎮、古夫鎮;遠安縣:舊縣鎮、嫘祖鎮、河口鄉、花林寺鎮、茅坪場鎮、鳴鳳鎮、洋坪鎮;當陽市:玉泉街道辦事處、王店鎮、育溪鎮、廟前鎮;點軍區:土城鄉、橋邊鎮、聯棚鄉)。東臨枝江、松滋,西界鶴峰、巴東,南連湖南石門,北靠神農架林區和襄陽。宜昌茶區茶園面積88.8萬畝,茶樹品種資源豐富,多為紅綠兼製品種,宜昌宜紅2016年產量1.15萬噸。

產品品質特徵

4.1 產品外在特徵 “宜昌宜紅”外形條索緊細勻整,烏潤帶金毫;果蜜香濃郁持久;湯色橘紅明亮;滋味醇爽;葉底細嫩勻整紅亮。其典型特徵為:“橘紅湯、果蜜香、味醇爽”。 4.2 產品內在品質 宜昌宜紅品質獨特,內質物質豐富。其中茶多酚≥11.0%,水浸出物≥32.0%,游離胺基酸≥1.7%。 4.3 衛生安全指標 污染物限量應符合GB 2762的規定。農藥殘留限量應符合GB 2763的規定。

特定生產方式

3.1 產地要求與特殊內容規定 宜昌宜紅是採摘生長在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內,海拔300m以上茶樹[Camellia sinensis(L.) O.Ktze. ]的新梢芽葉,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工藝加工而成的具有“橘紅湯、醇厚味、花果香”特定品質的工夫紅茶。 茶園的土壤必須具備自然肥力水平高、土層深厚(有效土層達60厘米以上)、土體疏鬆、沙壤質地通氣性良好,土體中沒有隔層、不積水,有機質含量在1.5%以上,營養豐富而平衡,呈弱酸性黃壤等,pH值在4.5~6.5之間。一般30°以上的陡坡不宜開墾茶園,最好選擇在5~25°的坡地及丘陵地區的崗地上。 茶葉產地應選擇在生態條件良好,遠離污染源,並具有可持續生產能力的農業生產區域,環境符合《無公害食品:茶葉產地環境條件(NY 5020)》的規定。 3.2 品種範圍及管理規範 (1)品種。選用宜昌大葉種、宜紅早(鄂茶4號)、五峰212、鄂茶7號等茶樹優良品種。對有機茶園茶樹種子和苗木,應來自有機農業生產系統。發展初期若無法得到認證的有機種子和苗木時,可使用未經禁用物質處理的常規種子和苗木(來源應有記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輻射處理技術生產的種子與苗木。 (2)病蟲害防治。以預防為主,實行農業防治為基礎,生物防治為中心,化學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茶樹生長季節用針對性強的農藥進行挑治,並嚴格控制使用安全期。在防治上儘量選用植物源農藥生物源農藥,秋冬季茶園噴施石硫合劑做好清園封園,同時在用藥上應“輪換用藥、合理混配”,減少用藥次數,保護天敵。 (3)施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配合少量無機肥,每年秋冬季封園時進行,建議開溝深施。追肥以速效肥為主,一般在各季茶芽萌發前施用,幼齡茶園N P K比例為2:1:1,成齡茶園比例為3/4:1:1,施肥量以上年鮮葉採摘量為準,每100千克鮮葉年施純氮4千克以上,並配施磷、鉀肥和微肥。 宜昌宜紅生產過程中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必須符合《茶葉生產技術規範》(NY/T 5018)。 (4)修剪。茶樹各種類型的修剪均宜在春茶後(5月中旬前後)進行,修剪後做好肥培和病蟲害防治工作。 (5)自然災害。土壤肥沃、管理水平較高的茶園,茶樹健壯,抵抗旱害、凍害等自然災害能力就強,災後恢復也快。 3.3 生產控制 (1)適時開園。當茶園新萌發的芽葉有5%達到一芽一葉採摘標準時,可開園採摘。按標準及時分批採摘。 (2)採摘要求。鮮葉不帶鱗片、魚葉、茶果等夾雜物。採摘時間必須符合相關農藥安全間隔期的要求。採用透氣、衛生、無污染的採茶專用竹筐或竹簍等盛裝鮮葉,盛裝量以不影響鮮葉品質為度,嚴禁使用塑膠袋等不透氣的軟包裝材料。 (3)運送要求。採下的鮮葉要及時送往加工車間,做到及時加工製作。在運輸中過程中,注意輕放、輕壓,切忌重壓、日曬、雨淋以及發熱,減少機械損傷和變質。鮮葉進廠後按標準嚴格驗收分級。 (4)加工製作。宜昌宜紅加工過程必須嚴格按照《無公害食品 茶葉加工技術規程》(NYT 5019)操作。工藝流程為:萎凋—揉捻—發酵—乾燥—提香。 萎凋:採用萎凋槽萎凋,萎凋環境要求溫度25-30℃、濕度60%-80%;間歇性鼓風,每3 h停止吹風0.5-1.0 h。一般萎凋約12 h,期間翻動次數不超過3次。 萎凋適度感官標準葉色由鮮綠轉為暗綠,失去光澤;芽葉失去緊張狀態;鮮葉部分青草氣消失並散發出一定的清香;葉質柔軟,嫩莖折之不斷;一般含水量約60%。 揉捻:選用45、55和65型揉捻機,其中45型揉捻機萎凋葉投葉量為15±2 kg、55型揉捻機萎凋葉投葉量為30±3 kg、65型揉捻機萎凋葉投葉量為60±5 kg;揉捻時間控制在90-120 min範圍內,茶葉成條率≥85%。 發酵:採用專用發酵設備,發酵溫度27-30℃,濕度85%-93%,發酵時間約3 h,期間翻動1次。發酵葉表現為青草氣消失,出現花果香味,葉色呈黃紅色為適度。 乾燥:使用鏈板式烘乾機乾燥,面積範圍(6-10 m2)乾燥分兩次進行,第一次乾燥溫度進風口溫度120℃,時間10 min左右,葉層厚度1.5-2.0c m,至茶葉含水量約25%,下機攤涼1-2 h。第二次乾燥溫度90℃左右,攤葉厚度為2.0-3.0 cm,至茶葉含水量8%左右下機攤涼。 使用紅茶提香機乾燥,乾燥分兩次進行,第一次乾燥溫度120℃,上葉厚度<1.0 cm,時間35-40 min,至茶葉含水量約25%,下機混勻,攤涼2.0-3.0 h。第二次乾燥溫度75-85℃,攤葉厚度為1.5-2.0 cm,至茶葉含水量8%左右下機攤涼。 提香:使用提香機提香,厚度3.0 cm左右,溫度設定在80-85℃,至含水量5%左右為適度,此時手捏茶葉成粉末,茶梗折之即斷。 精選:除去灰、片、末,碎末控制在2%以內。精選除去梗片、非茶雜物及茶類級別不相符的茶葉,使純度達到95%以上。按不同等級進行歸類和分級。 (5)貯存與運輸。生產的成品宜昌宜紅應貯存在乾燥、衛生無異味的環境中,運輸工具也應清潔、衛生、乾燥、無異味、無污染,運輸時應防曝曬、防潮、防雨,裝卸時輕放,嚴禁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裝、混運。

包裝標識規定

“宜昌宜紅”生產地域範圍內的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宜昌宜紅”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