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豐18號是定西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以自育品系核1為母本、CMS579-1為父本,通過系譜法選育、有性雜交而成的小麥品種。
定豐18號株高90~102厘米,幼苗直立,葉色深綠,根系發達,抗倒伏能力強;長芒白穗、穗紡錘形;子粒飽滿,白粒,角質。苗期對混合菌表現感病,成株期對供試菌系條中32號、水4、條中33號、貴22-9、貴22-14等生理小種均表現免疫,總體表現抗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定豐18號
- 審定編號:甘審麥20170002
- 作物名稱:小麥
- 申請者:定西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育種者:定西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品種來源:核1(母本)、CMS579-1(父本)
選育過程,親本來源,選育經過,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要點,
選育過程
親本來源
母本為自育品系核1,該不育系群體農藝性狀較好,幼苗直立,生育期110~120天,株高80~95厘米,白粒角質,穗長9.1~9.5厘米,千粒重42.8克,容重805克/升;株型緊湊,群體結構好根系發達,成穗率高,具有豐產,抗逆性、抗病性好,株高適中的特點。父本為小麥品種CMS579-1,從墨西哥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引進,該品種春性,幼苗直立,生育期108~125天,株高85厘米,穗紡錘形,白粒角質,千粒重39.8克,容重789克/升,抗倒伏,落黃好,抗病性及綜合農藝性狀較好。
選育經過
核1不育系與小麥品系CMS579-1雜交,經過6年6世代系譜法獲得大量雜交後代,2009年株系已經穩定,且綜合性狀較好,對之進行混收,2003~2009年從大量的優良株系中選擇優良單株進行提純。2010~2011年參加產量鑑定試驗,2012~2013年參加品系比較試驗,2014~2015年參加甘肅省東片春小麥區域試驗,2016年在甘肅省多個地點同時進行小麥新品種生產試驗。2016年12月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甘審麥20170002。
特徵特性
- 生物學特性:定豐18號屬普通型春小麥,該品系幼苗直立,葉色深綠,生育期111~118天;株高90~102厘米,平均94.6厘米,根系發達,抗倒伏能力強;長芒白穗、穗紡錘形;子粒飽滿,白粒,角質;穗長9.4~10.0厘米,穗粒數37.75~54.0粒,平均39.7粒;千粒重40.4~48.5克,平均46.1克;容重835克/升;株型緊湊,群體結構好,分櫱成穗率高,穗層整齊,豐產性好。
- 抗性鑑定:2014年在蘭州溫室進行苗期混合菌接種鑑定和甘谷小種圃成株期分小種接種鑑定,該品種苗期對混合菌表現感病,成株期對供試菌系條中32號、水4、條中33號、貴22-9、貴22-14等生理小種均表現免疫,總體表現抗病。
- 品質性狀:2016年經農業部穀物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定豐18號容重835克/升,粗蛋白14.8%,濕麵筋30.4%,沉澱值32.5毫升,降落數值288秒。粉質儀分析:吸水量51.9%,形成時間2.2分鐘,穩定時間3.4分鐘,弱化度156F.U.,最大拉伸阻力295E.U.,延伸性171毫米,能量73.2平方厘米,R/E比值1.7。
產量表現
2010~2011年品系鑑定,每公頃產量分別為5062.7千克和5240.9千克,較對照定豐9號分別增產10.7%和10.9%,兩年均居參試材料首位。
2012~2013年品系品比試驗,每公頃產量分別為4993.5千克和5151.0千克,較對照定豐12號分別增產11.1%和10.1%,兩年均居參試材料首位。
2014~2015年甘肅省東片春小麥區域試驗,5個試驗點,每公頃平均產量分別為5482.9千克和6003.0千克,較對照隴春23分別增產6.5%和14.8%,分別居參試品種(系)第2位和第1位,兩年分別有4個和5個點次增產。
在2016年甘肅省東片春小麥生產試驗中,5個試點的產量為4448.9~6600.0千克/公頃,其中4個試點較對照隴春23號增產0.2%~11.8%,1個點減產5.4%;5試點平均產量為5662.4千克/公頃,較對照隴春23號平均增產4.8%,居參試品種(系)第2位。
適種區域
根據多年多點生產試驗結果,定豐18號適宜在海拔1700~2200米、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的甘肅省蘭州、張掖、定西、白銀,寧夏自治區的西吉、隆德縣、青海省的民和縣等生態條件相似的地區推廣種植。
栽培要點
定豐18號的播種量在中低水肥和不保灌區、中高水肥區及肥力較高的陰濕區及二陰旱地分別以每公頃625萬、600萬、450萬粒為宜。在水肥較高的地區種植時要注意氮磷合理配比。有灌溉條件的地區要灌好苗期水(3葉一心到4葉一心)及灌漿水追肥最好在第一水(苗期)時一次性追施。要及時防治病蟲害。
- 合理耕作,蓄水保墒:夏收後立即淺耕滅茬,疏鬆表土,消除雜草;入伏後深耕曬垡,耕地深度要求達到20厘米以上;雨後及時耱地,保證充分接納7~9月的降水,以熟化土壤,充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
- 適期早播,合理密植:播期以旱區氣候回升、土壤解凍10厘米或氣溫穩定通過5攝氏度時為宜,具體為3月20日~25日。根據地力、墒情、播種方式靈活確定播量,一般在川旱地和梯田每公頃產量1500~3000千克的地區,播量以165~210千克為宜,保苗300萬~370萬株。山坡地每公頃產量1500~2300千克的地區,播量以140~200千克為宜,保苗225萬~300萬株。
- 病蟲防治:小麥生育期要注意防治蚜蟲和白粉病。蚜蟲用藥劑混合兌水噴霧防治;白粉病可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75千克兌水750千克於孕穗期噴霧。
- 適時收穫:於7月下旬完熟期及時收穫,以防落粒和自然災害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