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定西馬鈴薯是多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兩季栽培。地下塊莖呈圓、卵、橢圓等形,有芽眼,皮紅、黃、白或紫色。地上莖呈棱形,有毛,奇數羽狀複葉。聚傘花序頂生,花白、紅或紫色;漿果球形,綠或紫褐色;種子腎形,黃色。
營養價值
馬鈴薯鮮薯可供燒煮作糧食或蔬菜。但鮮薯塊莖體積大,含水量高,運輸和長期貯藏有困難。馬鈴薯的鮮莖葉通過青貯,可作飼料。馬鈴薯的賴氨檢含量較高,且易被人體吸收利用。脂肪含量為千分之一左右。礦物質比一般穀類糧食作物高一至二倍,含磷尤其豐富。馬鈴薯是含維生素種類和數量非常豐富的作物,特別是維生素C,每百克鮮薯,含量高達20至40毫克。
馬鈴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族維生素及大量的優質纖維素,還含有微量元素、胺基酸、蛋白質、脂肪和優質澱粉等營養元素。
產地環境
定西馬鈴薯產自甘肅省
定西市,定西地處西秦嶺余脈和黃土高原結合部的高原丘陵地帶,處在北緯34°26'~35°35',東經103°52'~105°13´之間,全市總面積1.96萬平方千米,總耕地面積1218.6萬畝。地勢西高東低,海拔1420~3941米,境內渭河逶迤東注,洮河曲折北流,構成黃河中上游的主要支流。
定西氣候屬溫帶半濕潤和中溫帶半乾旱區,東南暖濕氣流受阻,大陸性氣候特徵明顯,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5.7℃~7.7℃,年降水量400毫米~600毫米,無霜期142天,日照充足,適宜種植馬鈴薯。
歷史淵源
定西種植馬鈴薯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20世紀80年代之前,馬鈴薯在甘肅定西被看做度荒充飢的口糧。
1996年,定西提出實施“洋芋工程”,開始轉變生產方式,由自給自足走向規模擴張、產業培育。
2008年,定西馬鈴薯產業步入科學化布局、集約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行銷的階段。
生產情況
2015年,馬鈴薯產業總產值達到135億元,薯農產業純收入1280元。定西市萬噸以上馬鈴薯加工企業有27家,加工能力達70萬噸,其中精澱粉及其製品加工能力達45萬噸、變性澱粉及高檔休閒食品、主食產品加工能力達25萬噸。2015年,定西市僅馬鈴薯精澱粉及其製品一項,就生產了20萬噸。
截至2016年底,定西市完成馬鈴薯種植302.14萬畝,其中主食專用品種120萬畝,建立標準化示範基地271.04萬畝;建成各類貯藏窖(庫)93.6萬座,定西市馬鈴薯貯藏能力穩步突破350萬噸。
產品榮譽
2017年12月2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定西馬鈴薯”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質量技術要求
青薯9號、冀張薯8號、冀張薯14號、新大坪、隴薯系列、定薯系列。
海拔在1640至3900米,土壤類型主要為黑壚土、黃綿土為主,耕層深厚,有機質含量≥0.8%,土壤PH值為5.5至7.8。
播種:10厘米土層溫度穩定在7至9℃即可播種,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種薯薯塊≥25克,每個薯塊1至2個芽眼,每公頃播種密度49500至75000株。
施肥:每公頃施優質農家肥15000千克,馬鈴薯專用肥750至1200千克。
輪作制度:實行3年以上輪作。
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收穫。
收穫後及時入庫,以免薯皮變綠,強制通風,避免腐爛,貯藏期間溫度保持在0℃至4℃,相對濕度80%左右。
感官特色:呈圓形或橢圓形,芽眼淺,薯皮光滑。
理化指標:澱粉含量≥16克/100克,乾物質含量≥23克/100克,鉀含量≥350毫克/100克。
安全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定西馬鈴薯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定西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定西馬鈴薯的檢測機構由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