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學校

定向學校是指學校根據一定的培養方向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育,目的是將學生培養成該方向所需要的人才,以便於學生在畢業後能夠進入預定的方向進行工作或繼續學習的學校。定向學校主要是針對具體職業而言的,例如定向師範類院校、護士學校、廚師學校、美容美髮學校等。定向學校相比於非定向學校更強調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定向學校
  • 外文名:cycled'orienhhon
  • 定向招生:招生時就明確就業方向的招生辦法
  • 目的:培養專業技能人才
釋義,定向教育,定向招生,

釋義

由定向學校的概念可得,定向學校是進行定向教育和定向培養的學校,下面將從這兩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定向教育

職業定向教育的發展
在國外,中學畢業生升入大學的最高比率只佔畢業生的40%。因此,每年都有60% 左右需要就業。如何使這些畢業生就業不僅是學校管理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各國政府的一個大問題。因為中學畢業生不能就業,會給社會增加不安定的因素。因此,如何提高中學畢業就業率、如何降低他們的失業率,就成為各國政府非常關注的問題了。
近二十年來,瑞典失業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二左右。對失業問題感到頭痛的西方國家非常羨慕。瑞典是怎樣做好這一點的?據說是他們進行了職業定向教育的結果。因此,許多國家開始認真地探討並且加強了職業定向教育。
南斯拉夫從1974 年開始實行了定向教育。學生進入中學後就確定自己的專業方向,畢業後都能掌握一種職業技能。目前大部分中學實行前兩年學習基礎課,後兩年學習專業技術課。定向教育的根本出發點是要使學生畢業後能成為一個能參加生產、管理生產、管理社會的“自由的自治者”。
挪威為了加強定向教育,制訂了《高級中學教育法》。這個教育法的中心是加強職業定向教育。他們認為,“高級中學階段要著重發展職業定向教育”,學生畢業後才會有廣闊的出路。
日本為了加強職業定向教育,在改革高中的教育。他們採取的措施是①加強基礎教育,使學生掌握寬厚的基礎知識,培養其應變能力。為此,把高中部分專業合併、使原來的五十種減至三十四種,並在一些專業學科中開設專業基礎課。②吸收科技新成果,充實教學內容,增設新學科,如“電子機械科”進行電子計算機和信息處理教育。 ③建立選修型多科化的課程結構,適應學生多種職業定向的需要。④加強教學與實踐的聯繫,開設綜合實踐課,培養手腦並用能力。 ⑤開展校際協作、加強學校與社會的聯繫、建立開放的體制。校際協作主要是共同利用教學設施,交流職業科目任課教員,互相利用聯業教育設施設備,用交換的方法互相承認學生在對方所取的學分。⑥充實普通學科的職業定向教育內容,培養勞動觀。高中普通學科的職業定向教育測重於學習職業上的一般知識、加深對職業的理解,培養勞動觀點。 ⑦開設授予職業資格科目,提高職業教育的眼引力。⑧招聘有實踐經驗的人任職業課教師,加強對學生的技能指導。⑨加強職業指導,培養職業觀。日本很重視高中階段的職業指導,廣泛地為學生提供職業情報,提高學生對社會職業的興趣,培養獨立選擇職業能力。
定向教育的內涵
定向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畢 業後選擇和參加職業做好思想和知識、技能準備的教育。職業定向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學生畢業前能熟悉一般職業的概況;要使學生畢業前能選擇一項適合自己的職業,要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適應其選擇的職業活動,並有效地進行工作。
定向教育的實施
為了加強職業走向的管理,許多國家建立了職業定向教育的機構。 日本《學校教育法》中規定,在校長領 導下,設立“進路指導部”。指導部下設有 計畫組、調查組,情報組、商談組、就業組、 升學組、畢業後輔導組。各組成員都由教師兼任。在日本、職業定向教育被認為是每個教師的責任,職業定向教育的管理被認為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環節。 法國教育部為了對學生進行職業定向教育,成立了“教育、職業問題國家情報局”, 既是負責研究職業定向指導的組織、也是負責審定國家勞動力的機構。各省設立方向指導情報中心,負責召開有關會議。參加這種 會議的有,省情報中心的負責人、省各級教育機關的負責人和四名教師、三名家長代表。前蘇聯的教育部設有職業定向教學法委員會,由國家計畫委員會、國家勞動與社會問題委員會、全蘇工會、共青團中央和其他有關部門代表組成。普通學校設立職業定向委員會、管理和幫助教師做好具體職業指導 工作。企業單位設立職業定向辦公室,組織普通學校了解本企業的歷史、現狀、職業種類及其特點、勞動組織情況和生活條件。地 區設有職業定向諮詢機構,諮詢人員由心理 學家、生理學家、工程師和醫生等組成。 澳大利亞設有“聯邦就業服務中心”, 各州設有分部。瑞典國家勞動局和教育部聯合組成的“職業訓練中心”都是管理職業定向教育的機構。

定向招生

從巨觀層面來說,教育與貧困之間存在著雙向的關係。一個地區或國家的教育水平越低,其收入貧困程度也越嚴重。反之亦然,即教育貧困與收入貧困之間有負向的反饋機制。與此同時,教育狀況的改善能促進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成長,教育水平的提高與貧困緩解之間有正向的反饋機制。對個人而言,教育不僅培養實用的技能,更能拓展受教育者的眼界、增長膽識。而正是由於貧困地區的教育資源匱乏與教育觀念落後,導致當地民眾在接受新知識、新觀念方面遠遠落後於發達地區。他們既缺乏擺脫貧困的勇氣和信心,也沒有利用市場脫貧致富的意識,更難具備走出貧窮的工作技能。教育缺乏導致貧困地區的人力資源缺少激活的機會, 即使是從貧困地區轉移到城市務工的人員也多數是從事最為底層的“無技能”類職業,陷入了“越窮越不重視教育,越不重視教育越窮”的怪圈。由此,產生了定向招生和定向就業的扶貧政策。
在培養模式上,定向農村職教要依託地方政府、高職院校、中職學校、企業以及各類專業合作社共同建立聯合培養體。注重依託貧困地區的高職學院、中等職業學校、縣級職業教育中心的相關機構開展理論教學與實習實訓,也要與農村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以及其他相關企業合作,實行合作培養,拓寬培養路徑,改進定向培養的效果。
定向招生是指在招生時就明確就業方向的招生辦法,其目的是為了鼓勵學生到農村及比較艱苦的地區工作。定向招生辦法是高校在國家任務招生計畫中確定適當比例,實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