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冠狀動脈內斑塊切除術是一種通過特殊設計的導管,將冠狀動脈內的粥樣斑塊切除,使冠狀動脈血流增加的介入性治療技術。
概述,操作名稱,適應證,禁忌證,準備,方法,注意事項,
概述
冠狀動脈內膜旋切術(coronary atherectomy)是一種通過特殊設計的導管,將冠狀動脈內的粥樣斑塊切除,使冠狀動脈血流增加的介入性治療技術。它包括定向冠狀動脈內斑塊切除術(diectional coronary atherectomy,DCA)、冠狀動脈內膜旋切吸引術(coronary transluminal extraction atherectomy)和冠狀動脈腔內斑塊旋磨術(coronay transluminal rotational atherectomy,Rotablator)。
操作名稱
定向冠狀動脈內斑塊切除術
適應證
定向冠狀動脈斑塊切除術治療適用於DCA的適應證:複雜的病變如偏心的病變、潰瘍性病變和形成內膜懸浮物的內膜撕裂等,是DCA良好的適應證。Phillips等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病變越複雜採用DCA治療過程發生血管夾層和急性閉塞的可能性越小。DCA治療病變的理想長度為10mm。DCA能夠很好
禁忌證
1.血管徑小於2.5mm處的病變。
2.血管扭曲度或成角度大處的病變。
3.長度在20mm以上和瀰漫性的病變。
4.陳舊性大隱靜脈橋內的退行性病變。
5.嚴重鈣化的病變。
6.呈螺旋狀或撕裂過深(達中外膜)的夾層。
鈣化病灶和鈣化明顯的血管的病變DCA療效不佳,原因有:血管順應性差,切刀筒不能到達病灶處;病變處無彈性致使切刀筒不能通過病變處;斑塊堅硬,切刀不能切掉病變組織。Hinohara等報導,PTCA後再狹窄的鈣化病變其鈣化程度不如原發病變鈣化嚴重,DCA切除的成功率可達83%。
準備
1.向患者介紹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取得患者的合作。做好術前各項輔助診斷檢查,掌握適應證。
2.定向冠狀動脈斑塊切除術的導管裝置
1986年Simpson等發明了定向性冠狀動脈旋切導管,由切刀筒、可旋轉式圓形切刀、旋轉驅動導管、支撐球囊、鼻式頭部和導絲組成。該裝置為一多腔導管,球囊位於視窗背面,通過低壓(2個大氣壓)加壓擴張,可固定切刀筒及刀具於欲行旋切的部位。導管內有一個腔連線加壓裝置,可使球囊充盈或抽癟。另有一腔,內裝傳動桿並與馬達相接,可使刀具以約2000轉/min的速率轉動。傳動桿內還有一中心腔,藉以通過導絲,引導旋切導管推送至狹窄段部位。最遠端有一可彎曲的前錐體,可收集旋切下來的組織。近端有一旋轉器,可使切刀筒的視窗面向病變部位。導管型號5~7F,可依血管直徑選用。
方法
定向冠狀動脈斑塊切除術基本的操作過程:
導管使用前以2∶1稀釋的造影劑充盈球囊並連線加壓裝置和馬達。用Seldinger技術穿刺股動脈,放置鞘管並注入普通肝素10000IU,沿鞘管插入特製的旋切導引管至冠狀動脈口,將Y形接頭與導引管口連線。將旋切導管的刀具推向最前端,然後經Y型接頭送入。先使導絲通過狹窄病變至冠狀動脈遠端,再沿導絲推送旋切導管使其切刀筒置於狹窄病變部位,通過轉動旋轉器使切刀筒的視窗面向病變。通過手柄將刀具拉回至切刀筒視窗的近端,以1~2個大氣壓加壓充盈球囊,使切刀筒固定。開動馬達使刀具轉動,緩慢推動手柄使刀具前進直到機械終點,以切削狹窄病變並將切削下來的碎片貯存於前椎體的收集腔內,然後關閉馬達,抽癟球囊。對殘餘病變可重複旋切,先轉動切刀筒,使其視窗面向殘餘病變,回拉刀具前必須再次充盈球囊,以免前椎體內貯存的組織碎片栓塞遠端血管,一般可重複旋切4~6次,直到無殘餘狹窄為止。旋切完成以後,必須確認刀具位於最遠端的機械終點,抽癟球囊,然後撤出旋切導管。術後處理同PTCA。術前、術中、術後用藥與PTCA類似。
注意事項
注意防治DCA的主要併發症。
1.急性血管閉塞 常見的閉塞原因:導引管過硬或過大,致使近段血管撕裂,這種情況在右冠脈的發生高於左冠脈。減小導引管的直徑或使用短頭的導引管,能降低血管開口處夾層的發生率。
2.導管鼻式頭尖造成切除點遠端血管的夾層,常發生於切除點遠端有血管扭
曲尤其是動脈粥樣病變累及遠端血管時。使用尖頭柔軟性更大的DCA導管有助於防止其發生。
3.DCA導致血管穿孔較少見,一旦穿孔可造成心包填塞,多需外科急症手術。與DCA穿孔有關的因素有:DCA術前就存在冠脈撕裂;病灶切除點位於有明顯成角的血管處;被切血管過小或DCA導管過大;球囊充盈壓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