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同一性

宗教同一性,是指個體同一性的一種。不僅限於個體同父母或教師等某方面幼稚的自居作用(即個體模仿父母或教師的某些特徵,按他們的方式行動),還涉及個體對自己的本性、信仰以及一生趨向的一種相當一致和比較完善的意識。

社會心理學把這種自我同一性過程看作個體與社會的統一、個體的主動與被動方面的同一;個體在同社會的相互關係中,通過自我調節,使自己的態度及行為逐漸接近所參照的宗教群體或宗教人物的行為規範和思維模式。從歷史淵源看,同宗教神學中的宗教皈依、神人同一問題有密切聯繫,已是當代宗教心理學研究的主要領域之一。當代宗教心理學對此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發展階段,認為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兒童發展階段,主要研究成果來自於皮亞傑的研究;(2)青年發展階段,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這個時期是個體確立自我同一性過程中最活躍的時期;(3)中年發展階段,榮格強調自我的概念,認為自我為人格的整個結構提供統一性和穩定性,當個體呈現為“整個人”時,自我力圖使自我成為一個完全整體。不過他認為這種情況只有人到中年時才會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