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大黃

宕昌大黃

宕昌大黃,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宕昌大黃”屬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葉大黃,主根及根莖肥大,具側根,鮮品外皮多具繩捆狀橫向皺紋,橫切面淡黃色;加工成成品後呈圓柱形、圓錐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塊狀,多具粗皺紋,質堅實,氣味清香,味苦而澀,嚼之粘牙,有沙粒感,無異味。具瀉下攻積,清熱瀉火等功效。

2015年7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宕昌大黃”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宕昌大黃
  • 產地名稱: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
  • 品質特點:氣味清香,味苦而澀,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公告第2277號
  • 批准日期:2015年7月22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特徵,內在品質特性,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

“宕昌大黃”屬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葉大黃,主根及根莖肥大,具側根,鮮品外皮多具繩捆狀橫向皺紋,橫切面淡黃色;加工成成品後呈圓柱形、圓錐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塊狀,多具粗皺紋,質堅實,橫切成段狀或縱切成片狀,表面黃棕色,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顯顆粒性,切面有明顯的環紋及放射狀紋理;髓部有環列的星點或散在的顆粒,氣味清香,味苦而澀,嚼之粘牙,有沙粒感,無異味。品質佳,商品性好。具瀉下攻積,清熱瀉火等功效。

內在品質特性

經檢驗,宕昌大黃藥用成分均高於藥典標準,其中蘆薈大黃素≥0.151克/100克、大黃素≥0.316克/100克、大黃酸≥0.129克/100克、大黃酚≥0.922克/100克。宕昌大黃營養豐富,富含鋅、鐵、錳、鈣、鎂、磷等元素。
宕昌大黃
宕昌大黃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宕昌縣地域內土壤以暗棕壤、黑鈣土、紅褐土、高山草甸土為主,土質富含腐殖質,土層深厚,疏鬆,易耕作,易排水,pH值7.5~8.5之間,土壤有機質含量均在3%以上,最高達7%,速效氮、磷、鉀元素含量豐富,區域內多為5~15度的山坡地,不易積水,適宜大黃忌積水又怕旱的特性,從而使地上地下充實健壯,很少受病蟲感染。

水文情況

宕昌縣宕昌大黃種植區屬濕涼半乾旱和溫寒半濕潤區,年降水600~750毫米,自然降水充足,大黃生長忌水澇,主要靠自然降水,無需灌溉。

氣候情況

宕昌縣宕昌大黃產地無霜期145天左右,年太陽總輻射量127.2~132.3千卡/平方厘米,生長季總輻射77.6~80.4千卡/平方厘米,達年總輻射的60%以上,日照總時數2260~2370小時,平均氣溫2.7~5.1℃,6~8月平均溫度19.2℃。在大黃塊根膨大期,光照充足,溫差大,完全滿足大黃塊根形成期對溫度和光照的需求。
宕昌大黃
宕昌大黃種植基地

歷史淵源

宕昌歷史悠久,早在西晉永嘉元年(307年),就有宕昌國,羌族人長期經營養殖業種植業。在這悠久的歷史當中,中藥材的種植、生產,尤其是大黃的生產發展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據史料記載,宕昌縣竹院一帶大黃種植始於東漢時期,唐朝天寶十二年(753年),宕州(今宕昌)大黃被鑒真和尚東渡日本時捎去,與日本大黃雜交,育成日本紋州大黃。《唐本草》“大黃,幽,並以北漸細,氣力不如蜀中者,今出宕州、涼州、西羌、蜀地皆佳,陶稱不及隴西,誤矣”。
清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隨著人們對宕昌大黃的優良品質有了較高的認識,宕昌大黃銷量大增,湧現出許多本地和外地商人,進行收購、加工,出現了“協同源”、“照興茂”、“義和昌”等有名商號。
改革開放後,大黃被列為甘肅四大藥材之一,1984年,經經貿部批准,宕昌大黃以“雙鹿牌”商標遠銷東南亞各國,年出口20~30萬公斤,創外匯38萬美元。
1992年,國家工商總局審批註冊商標為《哈達鋪》牌大黃。
宕昌大黃
宕昌大黃

生產情況

2013年大黃種植面積4260公頃,年產量為3.8萬噸。

產品榮譽

2007年,宕昌大黃通過了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
2012年,宕昌大黃獲第十九屆楊凌農高會“后稷獎”。
2015年7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宕昌大黃”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宕昌縣所轄阿塢鄉哈達鋪鎮理川鎮八力鄉龐家鄉南河鄉何家堡鄉木耳鄉興化鄉車拉鄉將台鄉賈河鄉、城關鎮、新城子鄉、臨江鄉、甘江頭鄉兩河口鄉沙灣鎮官亭鎮新寨鄉獅子鄉南陽鎮好梯鄉竹院鄉韓院鄉等25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4°01′~104°48′,北緯33°46′~34°23′。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5-02-1727。
安全要求
宕昌大黃產地安全應當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進行監督和管理,產品除按照無公害農產品嚴格管理和生產外,還要遵照國家相關中藥材生產管理的相關規定執行。宕昌大黃農藥使用按GB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T8321.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執行,肥料按NY/T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執行,產地環境按NY5332-2006無公害食品大田作物產地環境條件執行,包裝按NY/T658綠色食品包裝通用準則執行。嚴格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質量標準執行。
特定生產方式
1.大黃對種植環境的要求。
1.1 自然環境。
大黃適宜生長於海拔2400~4000米的高寒陰涼地區,年平均氣溫10℃,無霜期90~130天。夏季涼爽,平均氣溫10~18℃為宜,年雨量為400~700毫米左右,平均濕度50%~70%。土壤濕潤,但排水必須良好。
1.2 選地。
大黃對土鑲要求較嚴,一般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質壤土最好,粘重酸性土和低洼積水地區不宜栽種。忌連作,需經4~5年後再種。
1.3 種植基地環境質量要求。
生態環境質量標準。生產基地應選擇遠離交通幹道或周圍設有防護林帶等,大氣、水質、土壤無污染,周圍不得有污染源。空氣環境應符合“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的二級標準;灌溉水質應符合“農田灌溉水”質量標準;土壤環境質量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二級標準。
2、種子採收
2.1 採收時間:7月中、下旬。
2.2 採收 大黃品種易雜交變異,應選品種較純的三年生植株作種株,7月中、下旬待種子大部變黑褐色時,連莖割回,陰乾,脫粒,放通風乾燥陰涼處存放。
3、育苗
3.1 育苗時間:分春播和秋播,一般以秋播為好。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8月上旬。
3.2育苗:可條播或撒播。條播者橫向開溝,行距9~10厘米,深3~5厘米,每畝種子用量4~5千克,均勻撒播在溝間,覆土2~3厘米。撒播是將種子均勻撒在畦面,薄覆細土,蓋草。每畝用種量4.5~5.5千克。發芽後於陰天或晴天午後將蓋草揭去。
3.3苗期管理:苗出齊後,及時除草。如幼苗太密,可結合第1次除草間苗。苗期追施稀薄人畜糞尿2~3次。初冬回苗後用土、草或落葉覆蓋,至次年萌芽時揭去覆蓋物。
3.4起苗:第二年3月移栽前採挖。
3.5種苗選擇:選分叉少、無病蟲害、體均勻、較中指粗的種苗。
4、移栽
4.1 移栽時間 3月下旬至4月上旬。
4.2整地施肥:畝施腐熟農家肥4000千克,磷酸二銨或過磷酸鈣30~40千克耕翻入土。深翻30厘米,耕後及時耙耱,使土壤疏鬆,地表平整。
4.3定植:按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開穴,穴深20厘米左右,每穴栽苗1株,將苗立方穴內,用細土壓實,穴面應低於地面以利培土,畝保苗3000株。
5、田間管理
5.1 中耕除草:栽後第1年進行中耕除草3次。第一次在4~5月,出苗後立即進行,第二次6月下旬,結合除草適當培土。第三次,8月上旬,結合除草向基部擁土,以淹沒生長點為宜。第2年在春、秋季各進行1次。第3年在春季進行1次。
5.2追肥:大黃喜肥,種植後每年應追肥2~3次。第一年的6月下旬畝施腐熟農家肥4000千克,第二次8月上旬畝施磷酸二銨15千克或適量草木灰。第二年的2~3次追肥,畝施磷酸二銨15千克,在根側開溝施入。
5.3 摘除花莖:大黃移栽後在第2年的5~6月間,抽薹開花,除留種以外,均應及時摘除從根莖部抽出的花莖,用土蓋住根頭部分並踩實,以防止切口灌入雨水或腐爛。
6、病蟲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採用農業防治措施、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做好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和藥效試驗,提高防治效果,禁止使用國家禁用農藥,農藥使用執行GB4285和GB/T8321(所有部分)。注意藥物的安全間隔期,在收穫前30天禁止使用化學農藥。
6.1病害防治
6.1.1輪紋病:從幼苗出土至收穫前均能發生。發病重時常致葉片枯死。發病時,葉片上病斑紅褐色,近圓形,具同心輪紋,病斑上密生小黑點。防治方法:①冬季清除枯枝殘莖並集中燒毀,減少越冬菌源;②增施有機肥,適時中耕除草,促進植株生長健壯;③出苗後2周開始噴1:2:300波爾多液防治或用井崗黴毒50微克/毫升噴霧防治。
6.1.2根腐病:為大黃毀滅性病害。常在收穫當年7~8月高溫多濕季節時發病,連作地更為嚴重。發病初,根莖形成濕潤性不規則的褐色斑點,後迅速擴大,侵入根莖內部,並向四周蔓延腐爛,最後使全根變黑。地上莖葉先從葉柄基部開始出現水漬狀棕褐色長形或不規則病斑,後逐漸蔓延擴大,最後全株死亡。防治方法:①實行輪作。宜與豆類、馬鈴薯、蔬菜等輪作4~5年後才能複種;②及時挖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③發現病株,及早拔除,燒毀深埋,然後用5%石灰乳澆灌病穴;④發病前噴1:1:100波爾多液,發病時噴65%代森鋅500倍液,或灌根,每7~10天1次,連續3~4次;⑤清潔田園,將枯枝殘葉和雜草集中燒毀,消滅越冬病源。
6.1.3炭疽病:發病時,葉片上病斑圓形,中央淡褐色,邊緣紫紅色,後生有小黑點。防治方法同輪紋病。
6.1.4瘡痂病:7~8月高溫多雨季節發病嚴重,多在葉柄及葉片主脈上產生棕紅色半透明的病斑,後迅速擴大顏色變深,呈瘤狀突起形似瘡痂,使葉片變皺縮畸形,不能正常生長,嚴重時植株枯死,地下根莖腐爛,影響藥材產量和質量。防治方法同前根腐病防治。
6.1.5霜霉病:多發於5~6月,病斑多呈多角形或不規則形,黃綠色,葉背生有灰紫色霉狀物。發病嚴重時,葉片枯死。防治方法:①輪作,雨水多時及時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②發病初期噴40%疫霜靈300倍液或25%瑞毒霉400~5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
6.2蟲害防治
6.2.1斜紋夜蛾:多發於6~7月,啃食葉片。初齡幼蟲啃食下表皮與葉肉,僅留上表皮和葉脈成紗窗狀。4齡以後咬食葉片成缺刻,僅留主脈。幼蟲老熟後入土作土室化蛹。防治方法:①發生期及時消滅卵塊或初孵幼蟲;②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③發生期噴90%敵百蟲800~1000倍液。
6.2.2大黃擬守瓜:成蟲和幼蟲危害葉片,造成孔洞,影響植株生長和產量。該蟲一年發生l代,以成蟲在寄主植物或雜草叢中及土縫中越冬。越冬成蟲第二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開始活動危害,8月陸續死亡,幼蟲發生期為6~7月,當代成蟲發生期為7月下旬至9月上旬。防治方法:剷除田間雜草,秋冬或早春耕犁土地,破壞越冬棲息地;忌連作,與川芎或黃芪輪作為好;發生期可用50%可濕性西維因粉500倍液噴霧防治。
6.2.3金龜子:即蠐螬的成蟲。夏季發生,危害葉片,嚴重時只留下葉脈。防治方法:①田間懸掛黑光燈,誘殺成蟲;②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③消滅地下蠐螬。
6.2.4蚜蟲:該蟲多在苗期發生。5月危害嫩根,吸取根部汁液;6~8月危害葉片,吸取嫩葉汁液,影響大黃正常生長。防治方法:①移栽前,將幼苗根莖放入40%樂果1500倍液中蘸根消毒;②發生期,噴40%樂果1000倍液滅殺。
7、收穫:大黃栽後2-3年即可採收。
7.1 收穫時間:10月下旬至土壤封凍前,地上部枯萎時。
7.2收穫方法:用無污染的工具挖出根莖及根,除淨泥土、莖葉及側根,颳去根莖周圍的栓皮切成段或片後用繩串起晾乾或文火烘乾。
包裝貯存與運輸
(1)標籤:按GB7718執行,在標籤上、產品名稱、數量、品種、產地、包裝日期、保存期、生產單位等內容。
(2)包裝:包裝應當符合NY/T658之要求。包裝材料:包裝材料主要有包裝箱、襯墊紙、綑紮帶等。包裝箱:有紙制箱和塑膠泡沫箱。襯墊紙、綑紮帶、膠水等物應清潔、無毒,襯墊紙必須柔軟有韌性。同一批貨物的包裝件應裝入品種、等級一致的宕昌大黃。
(3) 運輸:運輸工具必須保證清潔、乾燥、無毒、無害,並設有防雨設施,不得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易發霉、發潮的貨物混裝運輸。
(4)貯存:大黃應選擇清潔、乾燥、陰涼、通風、無異味的倉庫,不得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的物品貯存在一起。

專用標誌使用

標誌:符合宕昌大黃外在感官特徵、內在品質指標及安全要求允許使用“宕昌大黃”地理標誌。包裝箱上應標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誌公共標識和宕昌大黃複合標註型標誌。具體標註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包裝箱上應標明產品名稱、數量、產地、包裝日期、保存期、生產單位、儲運注意事項等內容。字跡應清晰、完整、勿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