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大動脈轉位的解剖矯治手術

完全性大動脈轉位的解剖矯治手術屬於心血管外科/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手術。

手術名稱,別名,分類,概述,適應症,禁忌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併發症,

手術名稱

完全性大動脈轉位的解剖矯治手術

別名

右側-大動脈轉位的解剖矯治手術;anatomic corrective surgery for D-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

分類

心血管外科/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手術

概述

完全性大動脈轉位的解剖矯治手術包括:①大動脈調轉術是目前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室間隔完整或合併室間隔缺損最常用的手術,兩大動脈相互調換和冠狀動脈移植,結果主動脈連線至左心室,肺動脈連線至右心室,從而使心室與大動脈連線不一致轉變成一致成為正常心臟連線結構。②Lecompte和Rastelli手術適用於此畸形合併室間隔缺損和左心室流出道阻塞,套用心內隧道將左心室通過室間隔缺損連線至主動脈,通過流出道補片或心外管道使右心室與肺動脈連線,也是解剖矯治手術。

適應症

完全性大動脈轉位的解剖矯治手術適用於:
1.在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室間隔完整的病例,應在生後7~15d內進行大動脈調轉術,手術時間不得超過生後1個月,此時左心室/右心室收縮壓比值>0.6,達到左心室承受體循環阻力的最低限度。出生一個月後,隨著肺血管阻力下降,左心室成為低壓心室則不能承擔體循環的血泵。此時原則上應選用快速二期大動脈調轉術,即先做肺動脈帶縮術和改良鎖骨下動脈與肺動脈分流術,術後7~10d施行大動脈調轉術。
2.在合併大室間隔缺損的病例,一旦確診立即手術。最好選擇在生後一個月內施行室間隔缺損修復和大動脈調轉術。雖然在大室間隔缺損,左心室仍保持體循環壓力負荷,但延期可能產生阻塞性肺血管病、生長緩慢、肺部感染和有些病人因室間隔缺損閉合而產生低壓左心室。
3.在合併室間隔缺損和左心室流出道阻塞的病例,在生後無明顯發紺,不需緊急手術。從6個月以上的嬰兒到2~3歲的幼兒,均可套用Lecompte手術。如生後有發紺,可先做改良鎖骨下動脈與肺動脈分流術,術後6~18個月做Lecompte手術。大的兒童和青年,套用Rastelli手術。上述兩種手術要求兩側肺動脈發育良好和左心室夠大,McGoon比值≥1.5,肺動脈指數≥200mm2/㎡,左心室舒張末期容量指數≥30ml/㎡,術後取得滿意的血流動力學。
4.有大的動脈導管未閉的病例,生後數天內可產生低心排出量綜合徵,應早期施行大動脈調轉術。
5.在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合併主動脈弓阻塞的病例,生後經機械輔助呼吸和前列腺素E1治療和復甦後,應在生後24~72h緊急手術,最好是經胸骨正中切口同時進行主動脈弓阻塞和大動脈調轉術。

禁忌症

1.在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合併大室間隔缺損的病例,其肺血管阻力≥10Wood單位或全肺阻力與體循環阻力比值>0.75。
2.此畸形合併室間隔缺損和左心室流出道阻塞而周圍肺動脈發育不良者。
3.充血性心力衰竭已發展到晚期。
4.有嚴重肝腎功能損害。

術前準備

1.對完全性大動脈轉位的新生兒,在出生後應嚴密觀察,如房內交通少產生嚴重發紺和酸中毒,應組織搶救包括機械輔助呼吸、靜脈輸入前列腺素E1和Rashkind球囊房間隔撐開術。術後動脈血氧飽和飽和度上升和酸中毒消失,而後施行大動脈調轉術。
2.病人有適合套用大動脈調轉術的良好條件時,生後動脈血氧飽和飽和度尚好,可不用Rashkind球囊房間隔撐開術。往往需用前列腺素E1增加肺血流,使病人處於穩定狀態施行大動脈調轉術。
3.在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室間隔完整的新生兒對Rashkind球囊房間隔撐開術反應不良時,往往增加前列腺素E1的劑量至0.1μg(kg·min)有效,動脈血氧飽和飽和度上升可維持數小時或數天,等待肺血管阻力下降及時施行大動脈調轉術。有時前列腺E1停止輸入後,病情迅速惡化產生嚴重低血氧症,應急症施行Blalock-Hanlon閉式房間隔切除術。
4.少數病例在Rashkind球囊房間隔撐開術數日或數周后出現低氧血症和高度發紺發作,提示動力性左心室流出道加重,經超聲心動圖確定診斷後,儘早施行大動脈調轉術。
5.出生時如有窒息、心血管休克等症狀,常規進行顱內超聲檢查,確定顱內出血的診斷。等待顱內出血穩定後,在體外循環下進行大動脈調轉術。術前積極治療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腎功和肝功衰竭。
6.合併主動脈弓阻塞者在等待手術期間,嚴防產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所以在術前切勿經口進食。
7.對合併大室間隔缺損或動脈導管未閉有明顯肺部血流增加者,術前套用利尿藥、血管擴張藥等以及增強心肌收縮力的藥物,防止心力衰竭。
8.對嚴重缺氧的新生兒除套用前列腺素E1和(或)Rashkind球囊房間隔撐開術外,還要積極內科治療包括糾正酸中毒、充分給氧、套用洋地黃和利尿藥等治療心力衰竭,以及治療低血糖等。
9.詳細和認真閱讀超聲心動圖、心導管術和心血管造影等資料,選用大動脈調轉術或其他手術。

麻醉和體位

1.仰臥位。全麻、氣管內插管維持呼吸。
2.體外循環的基本方法和心肌保護 在新生兒和小的嬰兒多採用深低溫 (15~20℃)低流量灌注或短暫時間停止循環。鼻咽溫度在單純完全性大動脈轉位的新生兒降至20~22℃,在複雜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則降至15~18℃。機器預充血採用保存不超過24h新鮮肝素血,加入碳酸氫鈉100ml/L,肝素30mg/h,甲潑尼龍20mg/kg和血漿代用品,最後血紅蛋白90g/L。體外循環開始流量為2.4L/(㎡·min),降至18℃,流量降至1.0L/(㎡·min);如需手術視野清晰和顯露,流量可降至0.5L/(㎡·min)。理想灌注時的平均動脈壓取決於病人的體重,體重2~3kg的平均動脈壓為25~35mmHg,體重3~5kg為35~45mmHg,體重在5~10kg則為45~55mmHg。平均動脈壓過高,套用血管擴張藥。在大的兒童,可在中度低溫(25~26℃)體外循環下施行手術。
心肌保護多採用冷血(4℃)心臟停搏液間斷冠狀動脈灌注,每20min 1次,每次10~15ml/kg,並用心臟局部降溫,保持心肌溫度在6~10℃。

手術步驟

胸部正中切口,在靠近無名動脈的升主動脈插入動脈灌注管,經上下腔靜脈直接插入帶直角的腔靜脈管,在心臟停搏後經右心房切口和卵圓孔未閉插入左心減壓管,而後施行手術。
1.大動脈調轉術
(1)一期大動脈調轉術:開胸和確診為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室間隔完整後,切取一塊心包經0.3%戊二醛溶液處理後備用。在體外循環開始後,雙重結紮和縫合後切斷動脈導管未閉。游離升主動脈和肺動脈乾直至兩大動脈完全分開,以及游離兩側肺動脈直至肺門。
①在鼻咽溫度降至22℃,阻斷主動脈,在右冠狀動脈起源處上方1cm橫斷主動脈。此時觀察主動脈竇和左、右冠狀動脈的分布,確定冠狀動脈類型。如為最常見的冠狀動脈類型[1LCx,2R],環繞兩側冠狀動脈開口直至主動脈竇底部切除一大塊U形動脈壁。游離兩側冠狀動脈近段,防止吻合後緊張和扭曲。
②在肺動脈分叉近端橫斷肺動脈乾,並將肺動脈乾遠段和兩側肺動脈安放在升主動脈前面(Lecompte操作)。在肺動脈近段適當位置做主動脈竇切口相同大小的U形切口。
③冠狀動脈移植至肺動脈的確切位置,於體外循環前應在鄰近冠狀動脈開口的肺動脈乾用縫線做好標記。將內含冠狀動脈開口的U形主動脈壁片對準相應的肺動脈近段(新的主動脈)U形切口,先吻合右冠狀動脈,後吻合左冠狀動脈,均採用7-0可吸收單絲線或7-0聚丙烯線。
④當迴旋冠狀動脈起源右冠狀動脈[1L,2RCx]時,要適當游離右冠狀動脈,並將右冠狀動脈主動脈片移植至新的主動脈近段的較高部位或縫至升主動脈遠段,防止迴旋冠狀動脈扭曲和變形。
⑤有時需用心包片加寬右冠狀動脈主動脈片與新的主動脈近段縫合。
⑥兩側冠狀動脈起源於一個主動脈竇而無壁內冠狀動脈時,施行單竇主動脈冠狀動脈片移植。有壁內冠狀動脈者,應儘可能分成兩片。在壁內冠狀動脈開口鄰近原主動脈瓣 (新的肺動脈)的後交界,往往需要切除部分原主動脈瓣交界和切開擴大壁內冠狀動脈開口,分別切開形成兩個主動脈冠狀動脈片。
⑦有時在單支冠狀動脈或兩支冠狀動脈起源右後竇,為了避免冠狀動脈移植產生過分轉動和扭曲,則將原有主動脈近段切開的主動脈冠狀動脈片仍保留在原來位置。此後將其上緣縫合至新的主動脈(原有肺動脈)近段相應切口的下緣,套用經戊二醛處理的心包片縫至主動脈冠狀動脈片的其餘部分和升主動脈遠段切口。
⑧然後套用6-0可吸收的單絲線做升主動脈遠段和新主動脈近段端-端吻合。經右心房修復房間隔缺損和保留卵圓孔開放。
⑨鬆開主動脈鉗和復溫。採用經戊二醛處理的大塊心包片填補和修復原主動脈近端缺口和延長形成管道,並與遠段肺動脈端端吻合,用6-0聚丙烯線連續縫合,防止瓣上肺動脈狹窄。
復溫至肛溫36℃,逐漸停止體外循環轉流,並測定心率、動脈壓和左心房壓。停機後安放右心房、左心房和肺動脈測壓管,準備術後監測用。保持動脈收縮壓在50~60mmHg左右,舒張壓30~40mmHg,平均動脈壓40mmHg,平均左心房壓5~8mmHg,平均肺動脈壓15~20mmHg,平均右心房壓5~10mmHg。必要時靜脈注射鈣劑和持續靜脈輸入多巴胺和多巴酚酊胺等增強心肌收縮力藥物。術後嚴防體循環收縮壓>80mmHg,否則左心室很難適應和耐受體循環高阻力負荷,可產生左心室膨脹,左心房壓力升高和二尖瓣關閉不全。高血壓也可促使各處吻合口和縫合部位出血。有高血壓時,套用硝酸甘油和(或)α-阻滯劑酚苄明。在復溫時出現心律失常或停機後產生心臟活動異常,很可能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應尋找原因,及時處理。
(2)二期大動脈調轉術:目前適用二期大動脈調轉術者有:①出生1個月後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室間隔完整的嬰兒,左心室與右心室收縮壓比值<0.6,套用快速二期大動脈調轉術;②心房內調轉術後出現右心室功能不全的病例,進行延緩二期大動脈調轉術。
①快速二期大動脈調轉術:
第1期手術經右胸切口或胸部正中切口,套用3.5~4.0mm內徑膨體聚四氟乙烯管做右側改良鎖骨下動脈與肺動脈分流術和矽膠帶縮緊肺動脈乾,使左心室與右心室收縮壓比值>0.75。兩次手術間隔為7~10d。在此間隔時間內,套用超聲心動圖測定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可在術後1周內增加30%~35%)、容量和射血分數,心導管測壓獲得左心室與右心室收縮壓比值。從此預測左心室能承擔體循環血泵的指標後,施行大動脈調轉術。
②心房內調轉術後晚期右心室功能不全的二期大動脈調轉術:
1986年,Mee首次在心房內調轉術後晚期右心室衰竭的病人套用二期大動脈調轉術獲得成功,並在國際上得到推廣。第一期手術僅做肺動脈帶縮術,由於已做了生理矯正手術無需加用體-肺動脈分流術。然而在年齡較大的病人,心臟對壓力負荷的反應僅能產生心肌細胞肥厚而不能增殖,導致心臟儲備減少,所以在肺動脈帶縮術後半年到1年或更長時間才能進行大動脈調轉術。
第2期手術去除肺動脈帶縮術和(或)結紮體-肺動脈分流術的膨體聚四氟乙烯管而後做大動脈調轉術。
2.Lecompte或REV手術 此手術適用於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合併室間隔缺損和左心室流出道阻塞的嬰幼兒,無需加用右心室到肺動脈心外管道,避免再次手術,長期效果獲得提高。
(1)套用右心室縱切口,其上端指向肺動脈側。經此切口充分切除主動脈下漏斗隔。環繞室間隔缺損邊緣和主動脈瓣環做一圈帶墊片的褥式縫合,以後各針穿過較大橢圓形滌綸補片的邊緣和結紮,形成左心室到主動脈心內隧道。做心內隧道時,縫合應在缺損邊緣的右心室面,防止心臟傳導阻滯。充分游離肺動脈及其兩側肺動脈,在瓣環上橫斷肺動脈,並縫閉其近端。在瓣上2~4cm橫斷主動脈,做Lecompte操作將肺動脈遠端和兩側肺動脈放在升主動脈前面,套用5-0聚丙烯線做主動脈近遠段的端-端吻合。
(2)將肺動脈遠端縫合至右心室切口上端,而後做右心室流出道補片,縫閉卵圓孔未閉或房間隔缺損,最後縫合右心房切口。
3.Rastelli 手術 此手術適用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合併室間隔缺損和左心室流出道阻塞的大齡兒童和成人。
(1)在右心室上中部做一縱切口,以適合安放心外管道為宜。
(2)經右心室切口查明室間隔缺損的位置。對於常見的漏斗隔缺損,套用較大的橢圓形補片覆蓋室間隔缺損和主動脈瓣環前部,在其邊緣右心室面做一圈帶墊片的褥式縫合或用4-0聚丙烯線連續縫合,形成左心室到主動脈心內隧道。缺損較小時,應向左側切除隔束的前上支,擴大缺損等於主動脈瓣口。
(3)另一種少見的室間隔缺損為流入部缺損。由於缺損與主動脈瓣之間常有三尖瓣乳頭肌和腱索,多採用心內管道連線左心室到主動脈。選用1.6~1.8cm直徑人工血管,裁剪至適當長度和斜面,一端與室間隔缺損邊緣吻合,危險區縫在三尖瓣隔瓣根部和缺損後下緣的右心室面,另一端與主動脈瓣環四周肌肉吻合,均用一圈帶墊片的褥式縫合。安放心內管道後必須檢查三尖瓣口的大小和三尖瓣閉啟情況,防止三尖瓣狹窄。
(4)經肺動脈前外側縱切口縫閉肺動脈瓣口或在瓣環上1~2cm切斷肺動脈乾並縫閉其近端。選用直徑1.8~2.2cm同種帶瓣主動脈,並在主動脈瓣環上連線一段預凝的人工血管,其遠心端剪成斜面或平面與肺動脈縱切口做端-側吻合或與肺動脈遠段做端-端吻合,均用4-0聚丙烯線連續縫合。其近段也剪成斜面與右心室縱切口縫合。根據肺動脈位於升主動脈的左後和右後位置,安放右心室到肺動脈帶瓣管道的方向呈反C形或C形。排盡心內氣體後開放主動脈,待心臟收縮有力後,逐漸停止體外循環轉流。
4.主動脈移置手術或Nikaidoh手術 此手術是將主動脈根部連同冠狀動脈一起移至左心室,並做右心室到肺動脈的心外管道,也是一種解剖矯治手術。為了確保手術成功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①病人體重在10kg以上;②左心室流出道阻塞包括肺動脈瓣環狹窄、肺動脈下隧道狹窄或者兩者均有;③冠狀動脈允許向後移位。
開胸後,切斷鎖骨下動脈與肺動脈分流術,分離肺動脈乾和兩側肺動脈至肺門。經右心室切口顯露對位異常的室間隔缺損。游離冠狀動脈近端,環繞主動脈根部切下右心室壁。切除室間隔缺損上部,使主動脈根部可以向後移位。套用帶冠狀動脈的主動脈根部的右心室壁片移位閉合室間隔缺損,同時擴大和重建左心室流出道。然後做右心室到肺動脈的同種帶瓣主動脈心外管道,可用或不用Lecompte操作。經右心房切口縫閉房間隔缺損和停止體外循環轉流。
5.Damus-Kaye-Stansel手術 此手術適用於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兩大動脈並列關係和冠狀動脈難以移植以及主動脈下狹窄的病例,在臨床套用甚少。

術中注意要點

1.大動脈調轉術
(1)在小嬰兒單純完全性大動脈轉位開胸後,一定要測定心腔壓力,如左心室與右心室收縮壓比值<0.6時,不適合一期手術,應改為迅速二期大動脈調轉術的第一期手術(肺動脈帶縮術和改良鎖骨下動脈與肺動脈分流術)。
(2)術中充分游離肺動脈乾和兩側肺動脈,使肺動脈遠段與升主動脈近段吻合後無張力,否則套用心包片加長升主動脈近端,避免術後晚期瓣上肺動脈狹窄的再次手術。
(3)冠狀動脈移植的完善程度是大動脈調轉術成功的關鍵。為此:①手術開始時必須探查和核對兩大動脈關係和冠狀動脈起源及分布。根據冠狀動脈分布的類型,制定各種不同的冠狀動脈移植方案。②在體外循環轉流前選好左、右冠狀動脈移植至肺動脈的最佳位置,並做好標記。切取冠狀動脈時,應保留較大的主動脈冠狀動脈片,並從冠狀動脈起始部游離0.5~1.5cm,確保冠狀動脈向後移植至肺動脈近端不產生張力和扭曲。吻合時要精細準確,防止出血。③體外循環轉流停止後測定左心房壓力和觀察左心室心肌顏色。如心肌表面顏色變紫和左心房壓力升高代表有心肌缺血。左心房壓力上升至10mmHg以上時,必須探查冠狀動脈灌注心肌情況。進行性左心房壓力上升時,首先要想到冠狀動脈移植後產生扭曲和機械性阻塞,應及時處理,不得延誤。
(4)開放主動脈後,仔細觀察各吻合口有無滲血和出血。在主要滲血部位可用7-0聚丙烯線做血管外膜的水平褥式縫合和止血。在停機後發現有較大的出血,則應重新建立體外循環轉流,而後處理。
(5)在單純完全性大動脈轉位,肺動脈近端往往較升主動脈遠段略粗,應在肺動脈近段後方摺疊縮小;不能在前方摺疊,否則在冠狀動脈移植處產生扭曲。
(6)保護兩側半月瓣完整,防止術後產生主動脈瓣或肺動脈瓣關閉不全。
2.Lecompte或REV手術
(1)觀察兩側肺動脈互相關係,主動脈位於肺動脈右前方者,需Lecompte操作。主動脈與肺動脈呈並列關係,則無須做Lecompte操作,僅切斷肺動脈與右心室切口上部縫
(2)妥善處理右心室與肺動脈連線有3種方法:a.在肺動脈瓣環上切斷肺動脈,可保留一段較長的肺動脈乾;b.廣泛遊離肺動脈乾及其兩側肺動脈至肺門並切斷動脈導管韌帶,可將肺動脈向下牽引較長;c.在右心室切口上緣縫合一塊心包,並與肺動脈遠端連線。
(3)遇有三尖瓣乳頭肌和腱索附著於漏斗腔後壁時,可將乳頭移植至心內隧道補片上,長期效果滿意。
(4)套用帶單瓣右心室流出道補片,防止肺動脈瓣關閉不全,術後近期效果滿意。
3.Rastelli手術
(1)漏斗部室間隔缺損多位於主動脈下和靠近兩大動脈,應切除漏斗隔,做左心室到主動脈心內隧道。但圍膜部或房室隔缺損型室間隔缺損的位置往往遠離兩大動脈,在小兒可施行心內隧道和三尖瓣乳頭肌及其腱索移植;在大的兒童和成年右心室腔較大,可選用心內管道連線左心室到主動脈。
(2)室間隔缺損較小時,向左側切除隔束前支擴大到主動脈瓣口大小加以修復,防止左心室流出道阻塞。
(3)在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合併室間隔缺損和左心室流出道阻塞的病例,應在5歲以後進行Rastelli手術,選用內徑20~24mm同種帶瓣主動脈心外管道,避免再次手術。
(4)在合併室間隔缺損和肺動脈乾閉鎖的嬰幼兒,不適用Lecompte手術,可選用滌綸人工血管內縫經戊醛的豬主動脈瓣或牛心包瓣。在病人長大後,應更換心外管道。
4.主動脈移置手術
(1)應選好適當病例進行此種手術。
(2)充分切除室間隔缺損上部,防止在修復後產生左心室流出道阻塞。
(3)在環繞主動脈根部切出右心室壁時,要充分游離和保護冠狀動脈。
(4)最好做Lecompte操作,有利於施行右心室到肺動脈心外管道。

術後處理

術後處理目的在於為嬰兒提供一個安全體內平衡環境,儘量減少代謝消耗。其主要處理策略為建立低壓和高血流循環,使左心室逐漸生長和產生肥厚,同時控制體溫,注意水和電解質平衡和血管阻力變化等因素。
1.回監護室後嚴密監測左和右心房壓、動脈和肺動脈壓以及動脈血氧飽和飽和度和心電圖等。間斷檢查血氣、電解質和血糖。所有病人在術後將持續靜脈輸入嗎啡和間斷套用巴夫龍(pancuronium),發生心動過速時改用費夫龍(vecuronium)肌肉鬆弛劑24~72小時,充分鎮靜,防止亂動和躁動。術後常規進行床旁胸部X線攝片,調整氣管插管深度和觀察心肺形態。超聲心動圖可見左心室功能輕度減退和室間隔的反常活動,2周后好轉逐漸恢復正常。術後持續靜脈輸入多巴胺和(或)多巴酚丁胺[5~10μg/(kg·min)]和硝酸甘油[3μg/(kg·min)]2~5d。有的醫院套用α-阻滯劑酚苄明1mg/(kg·min)分次套用,每日3次,術後連續3d,以後2d逐漸減量停藥。有時α-阻滯劑配合硝酸甘油使用。在血流動力學平穩後,停用肌肉鬆弛劑,在以後12~24h內脫離呼吸機。
2.在大動脈調轉術後最重要的血流動力學資料為左心房壓力,其壓力維持在5~8mmHg。術後第一天動脈收縮壓維持在50~60mmHg,在以後72h內在左心房壓力平穩後逐漸提高。避免輸液提高左心房壓超過8~10mmHg。中度低血壓(平均動脈壓為35~50mmHg)可以滿足周圍循環良好者的心排出量。如左心房壓力適當,平均動脈壓低於35mmHg,靜脈注入去甲腎上腺上腺上腺素,可以對抗α-阻滯劑。在新生兒大動脈調轉術後平均肺動脈壓力為體循環動脈的1/3。肺動脈高壓往往代表有殘餘心內分流,經超聲心動圖檢查可以確診。肺動脈高壓的另一原因為鎮靜不充分,缺氧和酸中毒,需及時治療。在新生兒大動脈調轉術很少出現持續性胚胎肺血管阻力升高和肺動脈高壓危象,後者在大嬰兒複雜完全性大動脈轉位術後時有發生。
3.新生兒在大動脈調轉術後維持體內葡萄糖正常和穩定甚為重要。術後早期應每小時測定血糖含量,如低於7mmol/L,則持續靜脈輸入50%葡萄糖1~2ml/h。血鈣維持在1.1~1.2mmol。

併發症

1.低心排出量綜合徵 病人在術後出現低血壓、左心房壓力升高和周圍末梢灌注差往往代表冠狀動脈功能不全和左心室功能低下。從心電圖發現S-T段改變和超聲心動圖局部心室壁活動異常即可確診冠狀動脈功能不全。移植的冠狀動脈發生扭曲或阻塞,則應迅速再次手術治療。在大的嬰兒由於術前低壓左心室產生功能低下時,可延期關胸和治療。積極套用左心室輔助循環,有利於左心室功能待機恢復。
2.腎功能不全 如尿量每小時<1ml/kg,一次給予速尿1mg/kg。由於血鉀增高可以使新生兒心肌受到抑制,應早期進行腹膜透析。小容量腹膜透析能維持代謝正常,不產生利尿藥所產生的代謝性鹼中毒、低血鉀和尿毒症等併發症。腹膜透析每30min 1次,每次10ml/kg,防止大容量腹膜透析產生通氣障礙。根據病人體內液體情況、血漿鉀水平和體溫,選用20~40℃低滲(1.5%)或高滲(4.25%)透析液。冷的透析液用於術後發熱和治療交界性心動過速。
3.出血 最重要的是關胸時嚴密止血,檢查各吻合口和心臟縫合處有無出血,必要加縫數針止血。再開胸指標為術後第1h出血5ml/(kg/·h),第2小時為4ml/kg。新生兒在開式心臟手術後,即使有輕度心包填塞症也難以耐受,應及時再開胸止血。
4.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徵(capillary leak syndrome) 有時在新生兒和小的嬰兒在體外循環後產生毛細血管滲漏、全身水腫以及靜脈輸液量增多。套用α-阻滯劑,避免使用深低溫停止循環和麻醉時用芬太尼不用嗎啡,可使此綜合徵明顯減少。然而,此綜合徵在臨床上仍有發生,甚至威脅病人生命。腹膜透析管可引流出腹腔內液體,並經靜脈補充適量新鮮冷凍血漿和白蛋白。可用去甲腎上腺上腺上腺素維持動脈收縮壓。在24~36h後,毛細胞滲漏往往逐漸消失,第2天以後可用高滲透析液腹膜透析去除體內過剩液體。
5.右心室流出道阻塞 此併發症多為升主動脈近段與肺動脈遠段吻合口狹窄。一旦術後隨訪檢查發現經右心室流出道壓力階層>40mmHg,需再次修復。
6.晚期左心室功能不全 多因冠狀動脈阻塞,也是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7.肺動脈瓣關閉不全 此併發症多發生在壁內冠狀動脈開口到單一主動脈竇者,在冠狀動脈移植時一定要切開肺動脈瓣交界和瓣葉,術後必然產生輕度肺動脈瓣關閉不全,但病人耐受甚好。
8.心律失常 在大動脈調轉術後很少發生心律失常,約占3%。多為室上性心動過速,經內科治療消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