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鈞窯玫瑰紫窯變瓷碗
- 館藏地點:開封市博物館館藏文物
- 所屬年代:宋代
- 類別:瓷器
文物特徵,文物發現地,
文物特徵
宋鈞窯玫瑰紫窯變瓷碗,出土於禹州扒村鈞窯遺址,口徑為20厘米,底徑為6.5厘米,高8.2厘米。碗口微斂、深腹、圈足。胎質純厚堅密,扣之清脆悅耳。碗施青灰色釉,由於發生窯變,外壁為玫瑰紫色,碗口處有一大片玫瑰紫斑,是宋代鈞瓷窯變技藝的典型代表。該瓷碗玫瑰紫與天青色錯綜掩映,互相襯托,仿佛天邊的晚霞熠熠生輝。鈞瓷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於世,燒制的瓷器顏色千變萬化,但以紫色、紅色最為難得,有“鈞瓷掛紅,價值連城”的說法,由此可見這件玫瑰紫窯變鈞瓷碗的珍貴,是開封市博物館館藏宋代精品瓷器之一。
文物發現地
位於河南省禹州市西北12.5公里的淺井鄉境內的扒村窯是北方地區宋元時期一處重要的民間窯場,包括附近的老砦、邊家墳、王家墳、瓦窯溝、貓耳朵等窯址。扒村窯是北方最大的—個民窯體系,它們的早期歷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時期,到了宋元時期已很盛行。這裡出土的瓷器,大都以白地繪黑花為主,其次有翠青地繪黑花、白釉、黑釉、宋三彩、宋加彩等。扒村窯瓷器釉色色調鮮明,有的正真做到了白如雪、黑如漆的高水平。裝飾花紋多用花草、蓮瓣、水藻、小兒、鳥獸等,富有濃厚的民間生活氣息。扒村窯所燒制的品種豐富多彩,其中不少品種與鄰近其他窯有著密切的關係。如宋三彩、宋加彩很近似登封窯、磁州窯。白地劃花和白地繪黑花與密縣窯、磁州窯風格基本相同。黑釉凸線紋的作法與魯山、磁州等窯比較相近。扒村窖中雖有鈞釉,但不是主流,它屬於磁州窯系的另一分支。如果說鈞窯已開創銅紅釉之先河,則扒村窯可謂進而豐富了釉色和造型,更多地滿足了當時人民的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