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遂良

宋遂良

宋遂良,中共黨員。先後畢業於湖南人民革命大學、復旦大學,1958年開始發表文學評論,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任現代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出版《宋遂良文學評論選》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遂良
  • 出生地:湖南瀏陽
  • 出生日期:1934年
  • 性別:男
人物經歷,為文作序,批文化牆,

人物經歷

宋遂良,1949年考入湖南人民革命大學,參加革命工作。畢業後分配去軍委民航學校學習報務,1952年整編入空軍,任文化教員,1956年轉業後考入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1958年開始發表文學評論,1961年畢業分配到山東泰安一中任語文教師,1982年被評為特級教師、山東省優秀教師。1983年調入山東師範大學,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任現代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出版《宋遂良文學評論選》、《一路走來》等,發表論文、散文隨筆集《足球啊,足球》、隨筆逾百萬字。1994年退休。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理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山東省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山東省散文學會顧問,山東省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顧問。

為文作序

1991年12月9日,宋遂良在山東師範大學王克煜的報告文學集《泰山之光》作序。原文如下:
中國人歷來講究"人傑地靈":地因人傑而靈;人因地靈而傑。英雄寶劍,美人芳草,相得益彰。《鏡花緣》里有位女才子甚至說:“人不傑,地安得靈?地不傑樹又安生?”她在這裡更是把人的地位提高到統帥地位了。泰山是中國名山中坐第一把交椅的大山,是我國古代君權神授的政治權力的象徵,也是傳統的“天人合一”的文化觀念的載體。按照人傑地靈的規律,自然應該有傑出的人才出現。
歷史上泰山地區不乏人才。從古代算起,被孟子稱作“聖人和者”的柳下惠(他還以“坐懷不亂”的涵養成為道德完善的楷模),被曹丕譽為“妙絕時人”的建安七子之一的劉禎,耿介高蹈、“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好友呂安,五代時的天文學家王朴,元代著名農家、《農書》的作者王禎,南宋名畫家梁楷,金代詩人党懷英,元代戲劇家高文秀、李好古,以及唐代農民起義英雄程咬金,明代抗倭名將李邦珍等等,都是泰山地區人。到了現代,散文家吳伯蕭,電影藝術家趙丹,書法家歐陽中石,詩人燕遇明,電影明星張瑜,黨和國家領導人萬里田紀雲等,也都是這塊土地上培育出來的傑出代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人民民眾在新生活的鼓舞、與,創造精神空前高漲。一批一批過去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紛紛走上歷史舞台,創造著新的業績。古老的泰山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克煜的這本報告文學集《泰山之光》,歌頌的就是這些新一代的“泰山人”。他們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工業、農業、教育、醫學、治安等各條戰線上致力於改革的工人、農民、軍人和知識分子,嗨喲為革命而獻身了的先烈。
這個集子描寫的都是一些生活在基層的普通人:“山槓子”農民,“煤黑子”礦工,服務員、炊事員,做過“囚徒”的知識分子,教師,醫生,監獄的“特殊園丁”,少先隊輔導員,家屬委員會幹部,及曾經是走投無路的廠長和矛盾纏身的書記……他們都從各自的起點出發,經歷坎坷困頓、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以閃光的才智和頑強的毅力,創造了一個個奇蹟。他們就在我們身邊,他們代表著一個蓬勃進取的時代,一個興旺發達的民族。
細讀這個集子,感覺作品主題鮮明,結構自然新穎,文筆流暢有力,語言生動活潑,尤其在人物刻畫上,作者著實下了不少功夫,善用簡潔的動作、生動的對話,突出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特徵,這點做得不錯。但是從純文學的角度上考慮,集子裡還有些藝術性不高的特寫、速寫,如果來個“去蕪存青”就更好了。當然,也不是說新聞性強的作品就沒有藝術價值,這些作品多數榮獲好新聞獎,在新聞角度上講藝術性還是很高的。總之,這個集子字裡行間流露的熱情,對所描寫的事物的熟悉程度,對事件的過程和人物的內心刻畫的細緻、生動,都使我們感覺到他描寫的人物、事件是真實可信的,是質樸的。這是一個記者記錄下的歷史前進的腳步聲,這是一個年輕人表現的熱愛家鄉、熱愛人民的動人的情感。
我在泰安生活二十三年,那裡是我的第二故鄉,我熟悉那裡的山山水水、父老鄉親,有著一種割捨不斷的眷戀和牽掛,克煜又是我們山師中文系的畢業生,他讓我為他的第一個作品集作序,我很高興,我為有這樣的學生感到自豪,本想多說幾句,可是由於時間倉促,就寫這些吧。
宋遂良1991年12月9日于山東師範大學
宋遂良

批文化牆

2008年11月,泉城濟南山師東路拓寬改造後煥然一新,馬路北段兩側的壁刻,也讓周邊學府林立的這條街道更顯文化品位。然而壁刻上一些字句及標點符號的使用卻出現了很多錯誤,而且所選用的6張《二十四孝圖》也存在爭議。2008年11月27日,山東師範大學年過七旬的老教授宋遂良先生將錯誤一一指出。
宋遂良教授指出錯誤宋遂良教授指出錯誤
“有些地方錯得讓人沒法看”
27日,在山師東路北段看到,馬路東側有一些壁刻,例如明清時代的市井圖、百福字,但更多的是辛棄疾、李清照的詞;馬路西側則從《二十四孝圖》上選刻了六幅,並配以說明性文字。
在壁刻前,宋遂良教授指出了一些錯誤。“辛棄疾的詞五首,李清照的詞六首,可所有的標點符號都用錯了,把橫排用的標點符號用在直排上,把《》寫作“”;在李清照的一首詞中,整篇的簡體字中放進一個繁體字,成了‘東籬把酒黃昏後’;另外,一些數字的使用也很不規範。”
“還有就是明顯的漏刻、錯刻。例如把‘驚起一灘鷗鷺’中的‘鷗’刻作‘歐’;‘襪剗金釵溜’中的‘剗’刻做‘鏟’,‘剗’和‘鏟’現在雖然可以通用,但這裡的‘剗’有‘光著’的意思,即不穿鞋光穿著襪子,不能通用。辛棄疾的一首詞中‘八百里分麾下炙’後面應是‘五十弦翻塞外聲’,但牆上接的是‘沙場秋點兵’,把‘五十弦’漏成‘十弦’顛倒到後面去了……錯得太厲害,都讓人沒法讀了。”
“選用《二十四孝圖》欠考量”
馬路西側的壁刻,選用的《二十四孝圖》分別是“王祥臥冰”、“滌親溺器”、“扇枕溫衾”、“哭竹生筍”、“齧指痛心”和“親嘗湯藥”。對此,宋遂良教授表達了不同的意見。他說:“讓一個孩子光著身體躺在冰上求魚,不被凍壞了嗎?魚能破冰出來嗎?父母又於心何忍?同樣,筍子也是可以哭出來的嗎?走過街邊的人們看了會作何感想呢?做了父母的可能會覺得如今的孩子太不孝順了,沒有做父母的會感到行孝太難了!這只能擴大兩代人的差距。”
宋遂良教授稱,1926年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里就諷刺批判過“二十四孝圖”,說“現在已經知道了這些老玩意,本來誰也不實行”,可是過了七八十年,我們為什麼還要來宣傳呢?
“街頭壁刻內容選擇應多醞釀”
在宋遂良教授講解過程中,不斷有市民駐足傾聽,並對他的觀點表示認同。
在壁刻內容的選擇上,不少市民認為應該徵求廣大市民以及專家學者的意見。內容選定後,應讓相關專家學者仔細審核、校對,不能“某些人拍拍腦袋就決定了”。
濟南市建設部門已獲悉此事,並讓承建單位去改正錯誤。28日,已有工作人員在去除壁刻上的錯誤文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