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注釋,宋濂,
譯文
宋濂曾經在自己的家中與客人飲酒,皇帝派人進行秘密的監視。第二天,皇帝問:昨天喝酒了嗎?在座的賓客是哪些人?吃了什麼食物?宋濂一一將事實回答。皇帝笑著說:“確實是這樣,你沒有欺騙我。”皇帝曾經私下召見宋濂向他詢問朝廷的官員誰好誰壞,宋濂只列舉那些好的來回答,(皇帝問他這么做的緣故)他說:“那些好的官員能和我友好相處,所以我知道他們。那些不好的官員,我不了解他們。”有的大臣指出茹太素的奏章說:“這對皇上是大不敬,這是對皇上的誹謗,不合法.”皇帝問宋濂,宋濂答道:“他向皇上盡忠而已.皇上剛要廣開言路,怎可重責?”後來皇帝閱覽了茹太素的萬言書,發現確有值得採納的地方.皇帝就召集全體朝臣責備他們,並叫著宋濂的字說:“如果沒有景濂,差點兒錯責了敢於講話提意見的人.”
注釋
1.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2.翼日:第二天。翼同“翌”。
3.具以實對:一一地將事實回答。
4.誠然:真是這樣,確實是這樣。
5.不朕欺:即“不欺朕”,沒欺瞞我。否定句賓語“朕”前置。
6.間:暗地裡。
8.舉:提出。
9.惡可深罪:‘惡’同“勿”。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漢族,浦江人,元末明初文學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太史公。宋濂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他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於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東陽馬生序》、《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檄文》等。
宋濂堅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經師古,強調“辭達”,注意“通變”,要求“因事感觸”而為文,所以他的散文內容比較充實,且有一定的藝術功力。 有明一代,開私家藏書風氣者,首推宋濂。他以繼承儒家封建道統為己任,為文主張“宗經”“師古”,取法唐宋,著作甚豐。他的著作以傳記小品和記敘性散文為代表,散文或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國,朝廷禮樂制度多為宋濂所制定,劉基讚許他“當今文章第一”,四方學者稱他為“太史公”。著有《宋學士文集》。紀傳如《秦士錄》、《王冕傳》、《李疑傳》,均能抓住細節,突出性格,渲染無多,感染卻深;寫景如《桃花澗修契詩序》、《環翠亭記》,簡潔清秀,邁似歐陽修。著作計有《孝經新說》、《周禮集說》、《龍門子》又名《諸子辯》、《潛溪集》、《蘿山集》、《浦陽人物記》、《翰苑集》、《芝園集》等。後合刻為《宋學士全集》七十五卷。《送東陽馬生序》收錄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八年級下學期文言文單元。
《宋濂不隱真情》給人的啟示是:應該誠實待人,同時做官的人也應該做到“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只有這樣,那么這樣一個國家才能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