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的一座遼代墓里發現了一幅星圖。該圖繪於公元1116年,用於墓頂裝飾,星圖繪畫在直徑2.17米圓形範圍內,繪製方法為蓋圖式,圖中心嵌著一面直徑為35厘米的銅鏡,外圈是中國的二十八宿,最外層是源於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從中可看出在天文學領域內中外文化交流的跡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朝28宿古星象圖
- 繪製日期:公元1116年
- 繪製方式:蓋圖式
- 領域:天文學
概述,歷史價值,
概述
1971年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下八里發掘的下葬於天慶6年的遼墓。在墓室後室穹窿頂部正中,繪有彩繪星象圖,其頂部正中懸銅鏡一面,鏡的周繪有蓮花紋,以白灰為地,並塗一層淡藍色表示晴空。在蓮花周圍繪北斗七星,四周繪五紅、四藍星,東為太陽,內畫金烏,余紅、藍各四星,大體按正向和偏斜方向分布。中間一層繪二十八宿,以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為四方,各七宿。最外層分布黃道十二宮圖。十二宮的排列,基本上是30度一宮,十二宮360度為一年。從當時春分點所在牡羊宮向東算起,依次為金牛宮(已缺失)、雙子宮、巨蟹宮、獅子宮、室女宮、天秤宮、天蠍宮、摩羯宮、寶瓶宮、雙魚宮。每宮以符號和圖形來表現。古代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是明朝末年傳入我國的。這一彩繪星圖的發現,在時間上大大提早,圖中各宮的圖形已高度漢化。因此,說明契丹的天文是吸收漢族及其他天文知識而得來的。1974年在河南洛陽北郊的一座北魏墓的墓頂,又發現了一幅繪於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的星圖,全圖有星辰三百餘顆,有的用直線聯成星座,最明顯的是北斗七星,中央是淡藍色的銀河貫穿南北。整個圖直徑7米許。這幅星象圖是我國目前考古發現中年代較早、幅面較大、星數較多的一幅。
歷史價值
這張古代中國繪圖描繪的是地球北半球星空景象,也是敦煌星圖的一部分,它是天文學史上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文獻之一。這幅迄今為止所知道的最古老完整星圖,可以追溯到公元649年至684年間,是在1907年位於絲綢之路上的敦煌小鎮上發現。最近一次研究通過檢查精確度以及投影了解到星圖內記錄了超過1,300顆恆星以及257箇中國星團或者說星宮方位。研究發現在手繪星圖上的恆星位置被精確到數度以內。在這片顯示北極區域的圖像中,可以很容易辨認出北斗七星,它也是大熊座的一部分,位於圖片的底部。另外12張圖像描繪了赤道附近大約30度左右的區域,還包括一組類似現代的獵戶座天體。星圖正在位於倫敦的英國國家圖書館展出,以慶祝國際天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