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樹

宋家樹

宋家樹,1932年3月21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籍貫安徽舒城,金屬物理學家,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54年宋家樹從東北人民大學物理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58年東北人民大學研究生畢業;1960年4月到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歷任車間副主任、廠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1986年在核工業部軍工局任總工程師;1991年12月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委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等職;1985年當選為中國核學會核材料分會副理事長;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宋家樹主要研究合金相圖、耐熱強度、氧化及防護、擴散、耐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套用價值的科技成果。在特種材料套用研究領域中,參加 第一顆核子彈、氫彈核部件關鍵技術攻關,在裂變材料成分控制、核材料工藝、同位素交換方法等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工作。解決了大型核部件加工成型工藝技術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家樹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省長沙市
  • 出生日期:1932年3月21日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東北人民大學
  • 主要成就: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代表作品:《材料中的氦及氚滲透》
  • 籍貫:安徽舒城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32年3月21日,宋家樹出生於安徽省舒城縣。宋家樹的少年時代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由於抗日戰爭時期時局動盪不安,他隨父母在湖南、湖北、重慶、河南、上海、江蘇等省市不停地遷徙,國小、中學很難在一個地方完整地讀完。
1949年,南京解放後,宋家樹以高中二年級同等學歷考取了南京大學心理學系。
1950年,宋家樹考取了大連工學院(1988年更名為大連理工大學)。
1952年,因為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大連工學院物理系併入位於吉林長春的東北人民大學(1958年更名為吉林大學),宋家樹跟隨理論物理教授吳式樞進行鐵磁性理論研究。
1953年10月,宋家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4年,宋家樹從東北人民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
1956年,宋家樹被選為東北人民大學蘇聯專家莫洛佐夫的研究生。
1958年,宋家樹研究生畢業後,仍留校任教,後成為物理系金屬物理教研室主任,組織教研室開展材料強度、耐熱性、高溫合金和摩擦磨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在國內材料物理界受到一定的重視。
1960年初,宋家樹被中央組織部調至第二機械工業部北京第九研究所,參加中國核武器研製攻關工作,開始進入了核材料套用研究的領域。
1964年初,宋家樹調至青海基地國營221廠,擔任生產部車間副主任,負責核子彈及氫彈核心——核材料部件的研製。“文化大革命”期間,宋家樹受到迫害被迫中斷工作達3年之久。
1973年9月,宋家樹被調往903廠,歷任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兼副廠長,從廠的籌建到全面負責廠里的技術、研究和生產任務,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並參加了1982-1988年間的一系列核武器試驗任務,突破了與新型核武器研製有關的關鍵技術。
1985年12月,宋家樹調任中國核工業部軍用工業局總工程師,參與核工業部軍用工業的技術領導與管理工作。同時他開始步入“軍備控制”研究領域,並成為中國該項研究工作的領導者之一。
1986年,宋家樹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高級顧問。
1991年—1996年,宋家樹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委員,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兼職委員,核材料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原子能機構核材料管制辦公室專家委員會成員。
1993年,宋家樹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
1997年,宋家樹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委員,九所顧問。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20世紀50年代宋家樹從事高溫合金及金屬強度研究,取得不少成果。之後,在特種核材料套用研究這一科技領域中進行了長期的開創性的研究,有不少創造發明。曾參加第一顆核子彈、氫彈的關鍵部件技術的攻關,為此曾獲多項國家級獎勵。他還從事新材料及能源領域發展戰略和軍備控制方面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宋家樹參與並組織軍備控制研究;曾應聘參加國家高技術計畫,科技攻關及新材料套用研究計畫的編制工作。
  • 學術交流
宋家樹應邀出席了多次國際會議,結識了一批同領域的外國專家,中國科學家與美國科學院CISAC委員會更是進行了長達10年的學術交流,促進了中美兩國科學家的相互了解,也使他把握著軍控研究國際前沿跳動的脈搏。他倡導科學研究與政策研究相結合,不僅使軍控研究得以一步步深入,還對國防建設和外交鬥爭相關問題提供了決策諮詢。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7年1月,宋家樹並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主要完成人之一,1987年);國防科工委重大科技成果三等獎(1980年);國家發明獎三等獎(第一發明人)兩項(1987年,1988年)。

人才培養

宋家樹言傳身教,注意發揮中青年科技人員的作用,培養出了一支高素質的中青年科技隊伍。學生從他身上領悟到的是為人、為學、治事的真諦,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其中許多人已成為科研骨幹和學術帶頭人。

榮譽表彰

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社會任職

1973年—1985年宋家樹擔任中國核學會材料分會副理事長,1994年宋家樹出任“中國核裁會科學家軍控研究小組(CSGAC)”主席,他還擔任中國科學院軍控研究小組主席;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CSCAP)中國委員會委員。

個人生活

宋家樹祖父宋竹蓀曾求學於日本軍政學校,並在日本成為孫中山先生髮起的最早的同盟會員之一。宋竹蓀深諳受教育對於人一生髮展所起的作用,力主將兒女全部送出讀書,由於自己無暇打理家政,致使家道中落。至宋家樹父親成人時,僅能就讀於國內的高級中學,並且在畢業後隨即找工作餬口,以致父子、祖孫皆難得謀面,直至1947年,宋家樹才第一次在安慶見到了祖父。

人物評價

宋家樹從事高溫合金及金屬強度研究並獲得成果。作為新一代核武器攻關的技術負責人之一,他完成了新型核材料及關鍵熱核部件的攻關任務,在特種核材料套用研究領域中進行了長期的開創性研究,參加過第一顆核子彈、第一顆氫彈的關鍵部件技術攻關,為發展中國的核武器技術作出了重要貢獻。(大連理工大學校友會評)
宋家樹非常重視培養年青一代科技人才, 言傳身教,熱心指導,在組織完成各項科技攻關任務中,培養帶出了一支高素質的中、青年科技隊伍 ,為中國核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學報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