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國君
宋國(公元前1040年—公元前286年),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國都
商丘。周初被
周天子封為
公爵,國君
子姓。
春秋時期,
宋襄公在
齊國內亂時,幫助齊公子復國,代齊作為盟主,成為
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38年,宋、楚
泓水之戰時實行不切實際的“
仁義”,結果被楚軍擊敗。戰國時期,宋國末代國君
宋康王“行王政”,即實行政治改革,宋國強盛起來。他東敗齊,南敗楚,受到齊、楚等大國的忌恨,公元前286年,齊國、楚國與魏國聯手滅掉宋國,三國瓜分宋國領土。
諡號 | 中文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
| 啟 | 前1036年—? | |
| 衍 | | 商王帝乙子,微子啟弟 |
| 稽 | | 微仲子,諡號失傳 |
| 申 | | 宋公稽子 |
| 共 | | 丁公子 |
| 熙 | | 丁公子,湣公弟,自立。 |
| 鮒祀 | ?—前859年 | 湣公子 |
| 舉 | 前858年—前831年 | 又稱宋僖公。 |
| 覵 | 前830年—前800年 | 厲公子 |
| | 前800年 | 惠公子 |
| 白 | 前799年—前766年 | 哀公子 |
| 司空 | 前765年—前748年 | 戴公子 |
| 力 | 前747年—前729年 | 武公子 |
| 和 | 前728年—前720年 | 武公子,宣公弟 |
| 與夷 | 前719年—前710年 | 宣公子,前711年為華父督試殺 |
| 馮 | 前710年—前692年 | 穆公子 |
| 捷 | 前691年—前682年 | 莊公子,又稱宋後湣公 |
| 游 | 前682年 | 莊公子 |
| 御說 | 前681年—前651年 | 莊公子 |
| 玆甫 | 前650年—前637年 | |
| 王臣 | 前636年—前620年 | 襄公子 |
| 御 | 前620年 | 襄公子 |
| 杵臼 | 前619年—前611年 | 成公子 |
| 鮑 | 前610年—前589年 | 成公子 |
| 瑕 | 前588年—前576年 | 文公子 |
| 成 | 前575年—前532年 | 共公子 |
| 佐 | 前531年—前517年 | 平公子 |
| 欒 | 前516年—前469年 | 元公子。《 史記》記其名為“頭曼”,《漢書·古今人名表》》作“兜欒”,考古青銅器作“欒”。執政期間一舉滅曹。 |
宋君啟 | 啟 | 前469年 | 宋元公曾孫,祖父元公子公子褍秦,父公孫周 |
| 得 | 前468年—前422年 | 宋君啟弟,元公曾孫 |
| 購由 | 前421年—前404年 | 昭公子 |
| 田 | 前403年—前381年 | 悼公子 |
| 辟兵 | 前380年—前356年 | 休公子 |
| 罕 | 前355年—前329年 | 辟公子[7] |
| 偃 | 前328年—前286年 | |
北周宋國公
宇文震
宇文震(?―550年),字彌俄突,北周文帝
宇文泰次子。宇文震自幼機敏穎悟,十歲時,能朗讀《孝經》、《論語》、《毛詩》。後來與哥哥
宇文毓一塊向
盧誕學習《禮記》、《尚書》。
大統十六年(550年),封武邑公,食邑二千戶。娶西魏文帝元寶炬的女兒,同年去世。保定元年(561年),追贈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少師、大司馬、大都督、青徐等十州諸軍事、青州刺史,晉封宋國公,食邑增至一萬戶。
宇文寔
宇文寔,字乾辯,北周世宗宇文毓第三子,為宋獻公
宇文震嗣。建德三年,進爵為王。大象中,為
大前疑。後楊堅專權,誅殺北周宗親,宇文實被殺。
隋朝宋國公
賀若弼
賀若弼(公元544年—公元607年),
複姓賀若,字輔伯,河南
洛陽人,
隋朝著名將領。賀若弼出生在將門之家,其父
賀若敦為北周將領,以
武猛而聞名,任金州(今陝西省安康)
刺史。賀若弼以伐陳有功,封
上柱國,進爵宋國公,官至右武候大將軍。公元607年(大業三年),賀若弼被
隋煬帝加以誹謗朝政的罪名殺害。
唐朝宋國公
蕭瑀
蕭瑀(575年—648年),字時文,
南朝梁明帝
蕭巋第七子,梁末帝蕭琮異母弟,
蕭皇后之弟。從小以講孝道聞名天下,而且能夠善於學習和書寫,個性正直,為人剛正不阿,光明磊落,並且深刻精通佛法道理。
初封新安郡王,西梁滅亡後隨其姐蕭皇后進入長安,因為是蕭皇后之弟的緣故擔任內史侍郎,不久被免官貶為河池太守,隨後又降唐受封宋國公,任光祿大夫。太宗李世民即位後五次擔任宰相,又因故五次被罷免,嚴重時甚至被削爵貶出京城。貞觀十七年二月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第九位。
貞觀二十二年六月二十日,蕭瑀因其姐姐蕭皇后去世受到沉重打擊,再加上當時又身染重病,被李世民召往玉華宮後不久便去世了,時年74歲,卒贈司空、荊州都督,謚曰貞褊公。
唐休璟
唐休璟(627年-712年),名璿,字休璟,以字行,京兆始平(今陝西興平)人,唐朝宰相、名將。
唐休璟早年以明經擢第,歷任營州戶曹、豐州司馬、安西副都護、西州都督、衛尉卿、涼州都督、持節隴右諸軍州大使等職,後在洪源谷大敗吐蕃,升任二衛大將軍。
長安三年(703年),唐休璟拜相。擔任同鳳閣鸞台三品,尋轉太子右庶子,後加位輔國大將軍,累封宋國公。神龍二年(706年),致仕,但不久又被起復為太子少師、同中書門下三品。
延和元年(712年),唐休璟病逝,追贈荊州大都督,諡號忠。
李令問
唐玄宗即位,以協贊功,遷殿中少監。預誅
竇懷貞,封宋國公,實封五百戶。進散騎常侍,知尚食事,恩待甚渥。
然未嘗輒干政,率游畋自娛,厚奉養,侈飲食,至躬視刲宰。有譏之者,答曰:“此畜豢,天所以養人,與蔬果何異,安用妄分別邪?”
後坐其子與回紇部酋承宗連婚,貶撫州別駕,卒。
後周宋國公
金國宋國公
唐括阿魯束,金太宗完顏晟的欽仁皇后唐括氏的父親。金熙宗完顏亶即位,追封唐括阿魯束為太尉、宋國公。
明朝宋國公
馮勝(?-1395),明初大將。初名國勝,又名宗異,漢族,定遠(安徽
定遠)人。馮文質次子,
馮國用之弟,喜讀書,通兵法,元末與其兄國用組織武裝結寨自保。後投靠朱元璋,,
朱元璋略地至妙山,國用偕勝來歸,甚見親信。從下滁(
安徽滁縣)、和(安徽和縣),戰三叉河、板門寨、雞公山,皆有功,渡江,積功為
元帥。國用死後命襲兄職,為親軍都指揮。
洪武五年,明軍十五萬兵分三路,出擊漠北,
徐達的中路軍為
擴廓帖木兒(
王保保)大敗於嶺北(泛指
和林一帶),死傷萬餘人,
李文忠輕敵冒進阿魯渾河(今
蒙古 烏蘭巴托西北),與元將哈剌章激戰,幾乎戰死;只有馮勝率
傅友德等連戰皆捷,六月十一日,攻下亦集乃路(今
內蒙古 額濟納旗),至
瓜州(今
甘肅安西東)、沙州(今甘肅
敦煌西),七戰七勝,繳獲牛羊等大量戰利品,十月二十四日,明軍班師回朝。
此後,從援
安豐,決戰
鄱陽湖,下
武昌降
陳理,克平江俘
張士誠,論功僅次
常遇春,遷右
都督。吳元年(1367年),以右副將軍從大將軍徐達北伐,下山東,取汴、洛、潼關,論功列第三。中原平定,封宋國公。後數率大軍出塞征擴廓、納哈出。洪武二十年(
1387年),以馮勝為大將軍,與傅友德、
藍玉等率兵二十萬遠征遼東,降伏納哈出,設定
泰寧、福余、朵顏三衛。因累積軍功而受封宋國公,“詔列勛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僅次於徐達、常遇春。
馮勝平時在打穀場的地底下埋了許多個大腹小口的瓦瓮。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藍玉案發,越二年,以藍黨被賜死。其親戚向朱元璋控告馮勝私埋兵器。因小罪與傅友德、
王弼等同為朱元璋所處死,死前在家宴中毒死全部女眷,其義女、女兒
馮秀梅、馮文敏同時被害。成化十一年祥符新昌坊建有“馮勝祠”。《
明史》曰:“太祖春秋高,多猜忌。勝功最多,數以細故失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