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呂氏家族

宋代呂氏家族主要代表人物:呂蒙正、呂夷簡、呂公弼、呂希哲、呂好問、呂本中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代呂氏家族
  • 代表人物:呂蒙正、呂夷簡、呂公弼
  • 歷史淵源:後唐時期呂夢奇擔任過御史中丞
  • 文獻記載: 《宋元詩會一·呂蒙正集一卷》
家族簡介,家族世系表,呂家著述表,家族主要代表人物介紹,

家族簡介

早在後唐時期,呂夢奇就在政權中擔任過御史中丞、北京(今山西太原西南)副留守、戶部侍郎 等重要職務,誠屬當時政界中的一位風雲人物。儘管後唐曇花一現,很快夭折,但呂氏家族卻未隨之衰微。趙宋王朝開國伊始,呂夢奇的兩個兒子——龜圖、龜祥即服務於斯。龜圖任起居郎、知泗州(今江蘇泗洪東南);龜祥為殿中丞、知壽州(今安徽鳳台)。品級雖不算高,但也不算低。爾後,呂氏家族久盛不衰,更加輝煌。它的不少成員位極人臣,權重傾朝。

家族世系表

祖先 太祖 高祖 祖父 父親 子 孫 呂夢奇 呂夷簡 呂公著 呂希哲 呂好問 呂本中 呂大猷 呂祖仁 呂祖泰 呂大同 呂祖平

呂家著述表

呂蒙正 《宋元詩會一·呂蒙正集一卷》 呂夷簡 《宋元詩會七·呂夷簡集一卷》 呂公弼 《宋元詩會十六·呂公弼集一卷》 呂公著 《宋元詩會十六·呂公著集一卷》 呂希哲 《宋元詩會十六·呂希哲集一卷》 呂希純 《全宋詞一·呂希純集一卷》

家族主要代表人物介紹

呂蒙正
,字聖功,太平興國二年(977年)進士。太宗(趙匡義)、真宗(趙恆)兩朝三次為相。蒙正為官清廉,《宋史·本傳》載:“朝士有藏古鏡者,自言能照二百里,欲獻之蒙正以求知。蒙正笑曰:‘吾面不過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哉?’聞者嘆服” 他生性耿介,素以敢言著稱。在一次宴席上,太宗誇耀京師“繁盛”,企圖以此證明天下太平。呂蒙正當即避席對曰:“乘輿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臣嘗見都城外不數里,饑寒而死者甚眾,不必盡然。”

呂夷簡
,字坦夫。鹹平三年(1000年)進士。被授以絳州(今山西新絳)推官而入仕途。辦事幹練,深得其伯祖呂蒙正之青睞。呂蒙正告老還鄉時,特向宋真宗推薦之。真宗時以刑部郎中權知開封府。仁宗(趙禎)時三次任相,前後凡十三年。後以太尉致仕。呂夷簡為官,頗留意民間疾苦。他在提點兩浙刑獄時,適逢“京師大建宮觀,伐材木於南方。有司責期會,工徒至有死者,誣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簡請緩其役。……又言‘盛冬挽運艱苦,須河流漸通,以卒番送,” 對此,真宗表示讚許,認為其“有為國愛民之心。”仁宗初年,劉太后垂簾聽政,他力勸劉太后戒浮費,寬厚民力。時“天下晏然,夷簡之力為多。”死後,仁宗親“書‘懷忠之碑’四字以賜之。”亦為宋朝名相之一。

呂公弼
,字寶臣,為呂夷簡之子。以蔭補入官,後賜進士出身。仁宗朝時任轉運使。英宗(趙曙)時任三司使。神宗即位之初,官居樞密使。後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改外任。為官執法頗嚴,但反對恢復肉刑,素有政聲。 呂公著,公弼之弟,字晦叔。恩補奉禮郎,登進士第。仁宗時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讀,英宗時加龍圖閣直學士。呂公著始與王安石友善,熙寧初年得王氏援引而任御史中丞。“王安石知政事,嗛公弼不附己,白用其弟為御史中丞以逼之。” 後因對熙寧新政的看法嚴重不合遂交惡。王安石執政期間改外任。哲宗即位後,任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與司馬光同掌權柄。司馬光死後,獨攬大權,權重一時。位至司空、同平章軍國事。死後,贈太師、申國公。

呂希哲
是公著之長子,字原明,以蔭入官。父友王安石曾“勸其勿事科舉,以僥倖利祿”,受王說影響“絕意進取”,故而“二弟已官省寺”,他不以“獨滯管庫為意”。呂公著身後,始為兵部員外郎,哲宗朝任崇政殿說書。徽宗即位,召為秘書少監,未幾改光潞少卿,以直秘閣知曹州。崇寧黨禍起,不久罷為宮祠。

呂好問
,字舜徒,以蔭補官。靖康元年(1126年)任御史中丞,旋改兵部尚書。金人滅宋後,北宋原太宰張邦昌在金人扶持下建立傀儡政權,稱“楚帝”,亦將呂好問網羅在政權中,命其為事務官。呂好問審時度勢,勸張氏取消帝號,還政趙氏。他對張邦昌說:“相公知中國人情所向乎?特畏女真兵威耳。女真既去,能保如今日乎?大元帥(指趙構)在外,元祐皇太后在內,此殆天意,盍亟還政,可轉禍為福。” 因其故,得高宗賞識。南宋初除尚書右丞。不久,宰相李綱以其曾事偽朝,“不能執節”,欲按其罪。呂好問自慚辭職。建炎二年(1128年)詔提舉臨安府洞宵宮,翌年冬祀,進封東萊郡侯。其後人呂祖謙為了替其洗刷不節之名,在《家傳》中極力渲染了呂好問對宋室的忠誠,詳細記載了他勸張邦昌還政宋室的經過。

呂本中
本人也以其曾祖呂公著遺表恩,授承務郎。宣和六年(1124年)除樞密院編修官。北宋末遷職員外郎,後“以父嫌奉祠”。紹興六年(1136年)特賜進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中書舍人。兩年後遷中書舍人兼侍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