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宋仁宗忍餓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宋史
- 文學體裁:史書
- 作者:帖木兒
出處,作者簡介,譯文,注釋,文學常識,習題,成《宋史》過程,《宋史》特點,
出處
選自宋· 魏泰《東軒筆錄》。
作者簡介
帖木兒(1314年-1355年)
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 脫脫幼養於伯顏家,從浦江吳直方學。元朝元統二年(1334年),脫脫任同知宣政院事,遷中政使、同知樞密院事、御史大夫、中書右丞相。當時伯顏為中書右丞相,權傾朝野,向為元順帝所忌,脫脫恐受其累,與順帝密謀逼退伯顏。至正一年(1341年)脫脫為相,大改伯顏舊政,復科舉取士。至正三年(即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至正四年(即1344年),脫脫因病辭職,到至正九年(即1349年)復出為相,發行新鈔票“至正交鈔”,並派賈魯治理黃河,成績斐然卓著,贏得水患災民的民心,上賜號答剌罕(意謂:自在),被讚譽為“賢相”。至正十二年(1352年)九月,脫脫親率大軍鎮壓鎮壓徐州芝麻李紅巾軍起義,執意屠城,軍事成就卓著,功封太師。至正十四年(1354年),脫脫被派往討伐高郵(今屬江蘇)張士誠起義軍,正酣戰即將攻陷士誠之際,為朝中彈劾,功虧一簣。事因皇太子不滿“未授冊寶之禮”,而支持康里人哈麻彈劾脫脫,致使脫脫於至正十五年(1355年),革職流放雲南,後被中書平章政事哈麻假傳元順帝詔令自盡。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復官。脫脫的死使得他殫精竭慮修補元王朝統治的堤壩付諸東流,也成為元王朝走向崩潰滅亡的轉折點。
譯文
一天早上,宋仁宗起床後,對身邊的大臣說:“昨天晚上睡不著所以覺得肚子很餓,於是就特別想吃燒羊。”身邊的近臣聽到後說:“那皇上為什麼不下命令去取幾個來?”仁宗聽後說道:“近來聽說皇宮裡只要索要一次,宮外的人便以此為例,天天要宰羊,以備我享用。我是真的擔心如果這次我下命令索要了,你們以後就會連夜宰殺,來供應我的不時之需呢!那么時間一長,就要浪費許多人力物力啊!怎么能不克制一時的飢餓,而開始無止境的殺戮呢?”
注釋
①興:起身。
②寐:睡。
③旨:皇帝命令,詔書。
④比:近來。
⑤禁中:皇宮。
⑥誠:確實。
⑦逐:每。逐夜:每晚。
⑧餒:飢餓。
⑨外面遂以為例:宮外的人便以此為例,指定天天要宰羊,以備皇上享用。
⑩語(第四聲):對……說,告訴。
⑪之:無意,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⑫豈:難道。
⑬忍:忍耐,這裡有克制的意思。
⑭啟:開始。
文學常識
“旨”及其他。皇帝的專用詞語。封建社會是一個等級極為森嚴的社會,不僅不種種禮儀區分尊卑高下,連用詞也有講究。上文所說的“降旨”,意為下命令,這隻有皇帝可用。其他近義的還有“詔”、“敕”、“制”等。“朕”是皇帝自稱;“御”是皇帝使用的東西,“御膳”、“御筆”、“御花園”等;“幸”指皇帝到某地去;“璽”是皇帝的圖章;“陵”是皇帝的墳墓。
習題
用“/”號為下面句子劃分停頓。
誠恐自此逐夜宰殺/以備非時供應/則歲月之久/害物多矣。
成《宋史》過程
其最早為至正刊本,次為成化朱英重刊本。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詔修宋史,然因體例、年號不一而未成。元惠宗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遼、金、宋三史。鐵木兒塔識、賀惟一、張起巖、歐陽玄等七人任總裁官,還有史官斡玉倫徒、泰不華、於文傳、貢師道、余闕、賈魯、危素等23人,脫脫於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辭職,中書右丞相阿魯圖繼任,阿魯圖雖名為都總裁,但不諳漢字。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書,只用了兩年半的時間。至正六年(1346年)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
《宋史》特點
《宋史》的特點是史料豐富,敘事詳盡。兩宋時期,經濟繁榮,文化學術活躍,雕版印刷盛行,編寫的史書,便於刊布流傳。科舉制的發展,形成龐大的文官群,他們的俸祿優厚,有很好的條件著述。加之統治者重視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學的發達。修撰本朝史的工作,在北宋前期由崇文院承擔;王安石變法改革官制後,主要由秘書省負責。官修的當代史有記載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記載宰相、執政議事及與皇帝問對的時政記,根據起居注、時政記等按月日編的日曆,詳細記載典章制度的會要,還有編年體的“實錄”和紀傳體的“國史”。元末修撰的這部宋史,是元人利用舊有宋朝國史編撰而成,基本上保存了宋朝國史的原貌。 宋史對於宋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關係、典章制度以及活動在這一歷史時期的許多人物都做了較為詳盡的記載,是研究兩宋三百多年歷史的基本史料。例如,從《宋史·食貨志》中,不僅可以看到兩宋社會經濟發展的概況和我國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經濟聯繫的加強,還可以看到勞動人民創造的超越往代的巨大物質財富和他們所遭受的殘酷剝削。天文志、律曆志、五行志等,保存了許多天文氣象資料、科學數據以及關於地震等自然災害的豐富史料。除官修的當代史外,私家撰述的歷史著作也不少,像南宋初年史學家李燾編撰的《續資治通鑑長編》,專記北宋一代史實;南宋孝宗時的史學家徐夢莘修撰的《三朝北盟會編》,專記徽宗、欽宗、高宗三朝與金和戰的關係。因此元朝修《宋史》時,擁有足夠的資料。以志來說,《宋史》共十五志,一百六十二卷,約占全書三分之一篇幅,僅次於列傳。其例目之多,分量之大,也是二十五史所僅見。其中的《職官志》,詳細地記述了宋朝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僚機構的組織情況,還包括職官的食邑、蔭補、俸祿等,從中可以看出宋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此外,《地理志》、《職官志》、《食貨志》、《兵志》編得也比較好。《宋史》的志書基本上能反映當時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各方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