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中(唐代耿湋五言律詩作品)

宋中(唐代耿湋五言律詩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宋中》是唐代詩人耿湋五律作品。此詩描寫了宋中治所雎陽經歷了睢陽保衛戰之後的這荒涼景象,勾畫了一幅“山村劫後圖”,表現出詩人對青山不改、人事全非的無可奈何的萬般愁懷。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生平,

作品原文

宋 中
日暮黃雲合,年深白骨稀。
舊村喬木在,秋草遠人歸。
廢井莓苔厚,荒田路徑微。
唯余近山色,相對似依依。

創作背景

公元八世紀中葉,宋中的治所雎陽曾發生過一場感天地、泣鬼神的戰鬥——睢陽保衛戰,唐朝中興名臣張巡許遠,在此地與安史叛軍進行了殊死的搏鬥,立下了不世之功。由於兵燹,亂後的宋中特別荒涼,耿湋此詩即反映了這荒涼景象。

作品鑑賞

“日暮黃雲合,年深白骨稀。”此詩首句點出時間,渲染日暮時分,黃雲四合的慘澹景象,為全詩奠定悲劇的基調。次句將視線轉向戰爭遺留下的痕跡,說年深日久而白骨稀少,可見當年白骨累累。從時間上看,上句寫“日暮”,為當天情事,下句寫“年深”,將時間拉得很長;從空間上看,上句寫“黃雲合”,是仰觀,下句見“白骨稀”,為俯視,時空錯綜極盡其妙。
“舊村喬木在,秋草遠人歸。”頜聯自述於秋天回到宋中,詩中用“舊村”、“遠人歸”等詞語,可知耿湋曾在這裡居住過。此聯著重寫“舊村”的“喬木”和“秋草”仍在,命意與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相同,司馬光評老杜這兩句詩云:“‘國破山河在’,明無餘物矣,‘城春草木深’,明無人跡矣。”(《杜詩詳註》引)這也可移過來評“舊村”一聯。舊村僅餘喬木、秋草,表明既無人煙、又無屋舍,一片廢墟而已,以疏淡之筆寫荒廢之景,尤為動人。
“廢井莓苔厚,荒田路徑微。”頷聯是大筆略寫,此聯則進一步用工筆描繪村內、村邊荒涼景象。水井已經廢棄,井邊和井中結了厚厚一層綠苔,說明早已無人使用;田園既已荒蕪,田間小路又因長滿雜草和年久失修,變得模糊不清,可見久已無人耕作。這一聯用“廢井”、“荒田”兩個最有代表性的意象,極寫舊村的荒廢、淒清。如果說頷聯是淡筆虛寫,此聯就是濃墨、實寫。這兩聯加上首聯對大環境的總括性描寫,一幅“山村劫後圖”已經勾畫完畢。
末兩句,詩人轉入感慨:“唯余近山色,相對似依依。”意謂:眼前已是滿目瘡痍,只剩下附近的山巒,與我相對無言,似有無限深情。這兩句表現出詩人對青山不改,人事全非的無可奈何的萬般愁懷。
耿湋親歷安史之亂,又曾在宋中寄居。而對睢陽一帶亂後的荒寒,其感觸自然不比尋常。清人說“耿湋詩善傳荒寂之景”,此詩即為明證。

作者生平

耿湋,字洪源,河東人。唐代詩人。關於耿湋的資料很少。寶應二年(763年)進士及第。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耿湋考》認為耿湋在登進士第後大約有三、四年的時間任周至縣尉,在此之後,即入朝任左拾遺或右拾遺。在貞元三年(787年)以前尚在長安,為大理司法,大約貞元三年(787年)以後的數年間去世。大曆八年(773年)至大曆十一年(776年)秋,曾在江淮充括圖書。工詩,與錢起盧綸司空曙諸人齊名,人稱“大曆十才子”。有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