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龍白及

安龍白及

安龍白及,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安龍白及,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類白色、半透明。氣微,味苦,嚼之有黏性。貴州省安龍縣因其具備白及生長的優良環境,生產的白及品質優良,主要成分白及多糖、白及膠含量均在40%以上,品質獨特,市場認可度高,且產量豐富,是許多中藥材交易市場的標準收購產地。

2017年12月2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安龍白及”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19年11月15日,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龍白及
  • 產地名稱: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縣
  • 品質特點:氣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2017年第117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7年12月29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觀,內在品質,鑑別,產地環境,氣候特點,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水質,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觀

鮮品:不規則扁球狀,有數圈同心環,2~4個爪狀分支,乳白色或灰白色。味微苦澀,嚼之有黏性,氣微辛。
藥材:不規則扁球狀, 2~4個爪狀分支,表面灰白色,黃白色或棕褐色,有數圈同心環,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灰白色或類白色,角質樣,氣微咪微苦,嚼之有有黏性。白及粉末淡黃色或灰白色。

內在品質

對白及產品品質進行檢測,其中含水量為71.11%~74.71%,多糖含量為45.21%~58.58%,白及膠含量為48.17%~60.57%。

鑑別

安龍白及呈粉末淡黃白色。表皮細胞表觀垂周壁波狀彎曲,略增厚,木化,孔溝明顯。草酸鈣針晶束存在於大的類圓形黏液細胞中,或隨處散在,針晶長18微米~88微米。纖維成束,直徑11微米~30微米,壁木化,具人字形或橢圓形紋孔。梯紋導管、具緣紋導管及螺紋導管直徑10微米~32微米。糊化澱粉粒團塊無色。
安龍白及
安龍白及

產地環境

氣候特點

安龍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縣境有明顯的山地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5.3℃,最冷月平均氣溫6.4℃,最熱月平均氣溫21.9℃;年平均降水量1195.4毫米,其中5~10月降水量984.8毫米;年平均無霜期320天;日照時數1089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1%。具有寡日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氣候特點。

地形地貌

安龍縣處於雲貴高原向廣西丘陵過渡地段,整個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地形呈多級台階狀逐級下降至南盤江河谷。中部較為平坦。境內最高點為北部龍山鎮的龍頭大山,主峰公龍山海拔1966.4米。最低點為南部坡腳鄉者乾河匯入南盤江處,海拔407米。境內地形起伏大、類型多。受地形、地勢和海拔高度的影響,土壤、氣候、生物等均具有垂直分布的特點。以山地為主,呈喀斯特地貌。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66.3%,丘陵地占22.3%,壩子占10.8%,河流、水庫、海子、井、泉等水面占0.6%。

土壤

安龍縣耕地面積50014.7公頃,其中水田面積18235.3公頃,旱地面積31779.3公頃,土壤多為碳酸岩類岩石分布,屬亞熱帶黔北高原黃壤地帶,土壤類型以黃壤和山地黃棕壤為主,土壤多呈酸性,土層深厚、通透性好,有機質含量≥1%,土壤pH平均值為5.0~7.5。自然土以黃壤和石灰土為主,主要成土為母質砂頁岩風化物、石灰岩風化物及第四紀黃色粘土。多數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全氮含量較高,有效磷含量偏低,鉀含量中等。

水文水質

安龍縣地處亞熱帶濕潤地區,降水豐富,河湖眾多。流經縣境的河流主要有南盤江、筏子河、白水河、馬別河、壩子河、新橋河等。縣境地勢北、東部高,南、西部低。從海子鄉的高寨山至興隆鎮的仙鶴坪,山脈由西北至東南橫貫,構成安龍縣河流的分水嶺,其東北部的河流屬北盤江水系,西南部的河流屬南盤江水系。河流年均徑流量在12.4億立方米以上,河流長度超過10千米,流域面積2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共有54條。
縣境內水質綜合評價為1至3級,氟、砷、氯、鉛、鎘5項毒物均未驗出(個別項僅現痕跡),綜合評價為一級。除龍山北鄉河、魯溝納利河、灑雨科花小溪等煤地層區域硫酸根(SO4)離子含量(17~60毫克/毫升)較高,水呈淡黃色,味澀,在枯水季節不宜人畜飲用和農田灌溉外,其餘河流水質均屬礦化度低,類型簡單的優質水。
安龍白及
安龍白及種植基地

歷史淵源

白及原產中國,廣布於長江流域各省。主要產自貴州西南部、陝西南部、連雲港、南通、南京、句容、宜興、溧陽、上海、甘肅東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雲南、四川。其中貴州西南部產出的白及品質佳。白及喜溫暖、陰濕的環境,如野生山谷林下處;稍耐寒,耐陰性強,忌強光直射,夏季高溫乾旱時葉片容易枯黃。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質多的沙壤土。 貴州省安龍縣因其具備白及生長的優良環境,生產的白及品質優良。
2012年,吳開明博士帶領的貴州省現代中藥材研究所團隊,與安龍縣企業合作,在貴州省科技廳的支持下,完成了野生白及的人工馴化栽培,並成功人工馴化馬鞍型白及組培種苗,實現了白及種苗的規模化生產。
2016年,安龍縣建立了白及組培種莖基地10萬平方米,年生產4500萬株優質白及種苗,推廣到貴州20個縣(市)以及浙江、安徽、湖北、重慶、廣西、雲南等地。
2017年,安龍縣建成白及高產栽培核心示範基地4500畝。
安龍白及
安龍白及

生產情況

2017年,安龍白及種植規模1萬畝,年產量0.5萬噸。

產品榮譽

2017年12月2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安龍白及”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18年7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准對“安龍白及”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9年11月15日,安龍白及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安龍白及
安龍白及花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安龍白及產地範圍為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
二、立地條件
產地範圍內海拔高度800米至1600米,土壤類型為黃棕壤,質地壤土、沙壤土,pH值5.0至7.0,土壤有機質含量≥1.0%。
三、栽培技術
1.繁殖方法:塊莖繁殖,選大小中等,芽眼多,無病的塊莖,每塊帶1~2個芽。
2.種植:9月至11月種植,作寬110厘米至120厘米、高10厘米至15厘米畦,畦面按行距30厘米、穴距25厘米,穴深10厘米,每穴放種莖2至3個,覆細肥土或火灰土,然後蓋土與畦面齊平。
3.遮蔭:6月至9月搭棚,棚高150厘米至180厘米,遮蔭率在50%至60%。
4.中耕除草:每年3次。首次除草在苗出齊時,二次除草在白及生長旺盛期,第三次除草在8月至9月。
5.施肥:每公頃每年施腐熟農家肥≥35t。
6.排灌:遇天氣乾旱時要經常澆水或溝灌,每次大雨過後及時疏溝排水。
7.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加工
1.採收時間:栽種2年後的9月至10月採挖。
2.採收方法:將白及塊莖挖出,水中浸泡1小時,洗淨泥土,除去鬚根。
3.加工方法:將採收的白及經蒸煮至內無白心時取出,曬至半乾,除去外皮,曬乾,除去殘須,篩去雜質。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呈不規則扁圓形或菱形,有2至3個分枝似掌狀,表面灰白色或黃白色,有突起的莖痕,以莖痕為中心,有數個棕褐色同心環紋。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類白色、半透明。氣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2.理化指標:水分≤15.0%,總灰分≤5.0%,多糖(以C6H12O6計)≥30.0%。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安龍白及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安龍白及的檢測機構由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