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市農民全員培訓三年行動(2019—2021年)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貴州省農民全員培訓三年行動計畫(2019—2021年)的通知》(黔府辦發〔2018〕41號)精神,進一步抓好我市農民全員培訓工作,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順市農民全員培訓三年行動(2019—2021年)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19年4月3日
  • 實施時間:2019年4月3日
  • 發布單位: 安順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印發的通知,政策解讀,

全文

一、總體要求和工作目標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系列重要講話和在貴州省代表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強化問題導向,以提升農民綜合素質、技能水平和發展能力為核心,下足“繡花功夫”,聚焦178個深度貧困村勞動力和特殊困難農民群體,全面精準抓好對農民的全員培訓、規定培訓、精準培訓、建檔培訓、持續培訓,大力開展感恩、勵志教育,教授“五步工作法”“八要素”、實用技術等,不斷提升農村勞動力的綜合素質,為脫貧攻堅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能保障。
(二)工作目標
2019年至2021年,對全市170萬農民民眾開展多種形式的綜合素質提升和技能培訓,實現農民培訓全覆蓋,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易地搬遷勞動力家庭至少1人實現就業。
二、培訓內容和方式
針對我市全體農民、未就業農村勞動力、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和輸出到省內外就業的農村勞動力,開展不同層次、不同類別、不同方式的扶貧扶志綜合素質提升培訓和實用技能培訓。每年開展農民綜合素質提升培訓60萬人次以上,以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和輸出到省內外就業的農村勞動力為重點,通過3年時間分別培訓7萬人次、1萬人次和47.4萬人次以上。
(一)農民綜合素質提升培訓
1.感恩教育培訓。依託第一書記、下派(駐村)幹部、鄉(鎮)幹部、結對幫扶人員、基層黨員幹部等力量,利用新時代學習大講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平台和農村中國小、村支兩委活動室、農民夜校等,採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宣傳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省代表團重要講話精神,宣傳講解國家和各級各類惠民政策,就近就地組織到市內及省內先進村,有條件的地區可組織到對口幫扶城市的先進村,學習借鑑好思路、好辦法,探索脫貧致富的路徑措施,增強脫貧攻堅內生動力。每年培訓17萬人次以上。(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各鄉〔鎮、街道〕人民政府〔辦事處〕,市全員培訓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2.基本政策和知識培訓。依託多彩貴州“廣電雲”村村通戶戶用工程,將“四場硬仗”“五步工作法”“八要素”、強農惠農政策、脫貧攻堅政策、實用種植養殖技術、實用就業技能、基礎法律法規、進城務工須知、勞動維權保護、職業道德、安全生產、消防安全、森林防火、衛生安全、疾病預防等視頻課件通過“貴州省農民全員培訓電視點播頻道系統”等形式做好宣教培訓。以村為單位組織農民民眾集中學習觀看或鼓勵自行收看,每年覆蓋23萬人次以上。(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各鄉〔鎮、街道〕人民政府〔辦事處〕)
3.文化下鄉培訓。充分發揮文化宣傳扶志扶智的作用,結合時代特點和農村實際,加強民眾喜聞樂見的扶貧相聲、小品等文藝作品創作,挑選一批如《文朝榮》《十八洞村》等脫貧致富題材的優秀電影,定期派出專業院團小分隊和電影放映隊,深入基層、走進農村進行演出和放映。每年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不少於150場,惠及農民民眾14萬人次以上;每年放映農村公益電影不少於500場次,惠及農民民眾10萬人次以上。(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4.脫盲再教育培訓。針對全市農村及少數民族聚集地區16歲至55歲以內非在校生中的貧困群體,結合實際開展脫盲再教育培訓,統籌指導各縣區開展培訓工作,以達到貧困、少數民族地區民眾文化技能水平得到提高,普遍能聽得懂漢語、看得懂新聞、能寫常用漢字、能識別現代符號、能用現代工具交流、掌握1—2門生產生活實用技能的目的,不斷提高貧困民眾素質能力,增強脫貧致富本領,激發民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2019年培訓4750人。(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二)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
1.生產技能培訓。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大力培育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送派院校、企業、科研單位的專家和技術員,以及當地的“土專家”“田教授”,針對紮根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群體,依託農民科技培訓中心(農廣校)、涉農職業院校、農業科研院所、各級農技推廣機構、農業專家等,圍繞“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和“一壩一業”,採取“短期+長期”的培訓方式,大力開展食用菌、金刺梨、火龍果、蜂糖李、特色中藥材、茶葉、果樹、菸草、反季節蔬菜等種植技術培訓;開展關嶺牛、黑山羊、放山雞、牛羊養殖等特色養殖培訓。結合農業園區、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自主用工和崗位需求,支持企業自主開展技能型農民培訓,加快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每年培訓3720人次以上。(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扶貧辦、市科技局、市林業局、市菸草專賣局、市農科院)
2.致富帶頭人培訓。按照“先富帶後富”的基本理念,緊扣“能力培訓、孵化創業、帶動增收”三大環節,從2019到2021年,為全市569個貧困村平均每村培養至少5名創業帶頭人,累計培養2845人,每人帶動3戶以上貧困戶脫貧,實現8535人以上的貧困人口增收脫貧,基本形成“教育培訓+創業服務+政策扶持+帶動致富”的“四位一體”扶貧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體系。(責任單位:市扶貧辦、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
3.職業學歷教育。依託職業院校和技工院校,對應往屆農村初高中畢業生、具有國中及以上學歷的返鄉農民工、農村復轉軍人開展專業化職業教育,積極落實中等職業學校免學費和國家助學金政策及精準資助政策。在普通高中和中職、技工院校畢業生中採取統一考試招生、高職分類招生等多種方式,招收農村學生就讀高等職業院校。全市各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要與對口幫扶城市的院校建立聯合辦學機制。每年面向農村青年開展職業教育培訓4700人以上。(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4.轉移就業培訓。針對市內外企業用工需求和貧困勞動力特點,以製造業、建築業、服務業、旅遊業、民族手工業、農業產品銷售等就業容量大的行業用工需求為重點廣泛開展培訓,根據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技能等級證書、特種作業上崗證書)或崗位實際需要合理確定課時。各地各有關部門還可根據實際需要,以實現就業創業和脫貧增收為目的,組織開展其他類型的技能培訓。每年培訓2.5萬人次以上。
(1)圍繞工業轉型升級和園區用工需求開展電焊工、電工、鉗工、車工、鑄工、汽車維修工、縫紉工、製衣製鞋工以及電子產品加工等方面的培訓。(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應急局)
(2)圍繞組組通、農村危房“危改”“三改”、易地扶貧搬遷等工程及建築施工用工需求,採用培訓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訓練(實訓)相結合的形式,開展混凝土工、鋼筋工、築路工等建築業技術工種和建築施工安全生產等培訓。(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3)圍繞服務業開展家政服務員、育嬰員(月嫂)、養老護理員、病患陪護、烹飪、美容美髮師等培訓。(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
(4)圍繞山地特色旅遊、健康養老、特色休閒服務、避暑養身、民族文化和鄉村旅遊等發展需要,開展餐飲服務、客房服務、民族歌舞表演、民族樂器演奏、導遊員、鄉村旅遊經營管理、鄉村旅社經營管理人員等特色培訓。(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5)重點針對留守婦女、農村殘疾人、少數民族地區貧困戶開展刺繡、蠟染、石雕、木雕、銀飾、農民畫、民族服裝服飾、手工編織等民族民間手工藝製作等培訓,大力培養民族工藝設計大師、行銷管理人才和民族民間技能人才。(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商務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婦聯、市供銷社)
(三)勞務輸出培訓
建立勞務協作機制,加強與省外和對口幫扶城市的對接,以縣為單位,加強輸出地與輸入地的勞務協作,完善落實勞務協定,努力擴大勞務輸出規模,鼓勵支持用工企業對勞務輸出農村勞動力開展培訓。做好省內跨縣勞務輸出前的訂單培訓和輸出後的在崗培訓;依託青島市和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對到省外務工農村勞動力,積極爭取協調輸入地的政府部門或企業開展技能培訓;每年元旦、春節前後有針對性地集中組織返鄉農民工參加培訓。每年開展新增勞務輸出培訓15.8萬人次以上,其中跨縣輸出培訓5.8萬人次以上,輸出省外培訓10萬人次以上。(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四)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培訓
聚焦農村貧困勞動力,圍繞產業發展和市內外用工需求,緊扣“大扶貧、大數據”兩大戰略行動、山地旅遊發展戰略、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及“一二四”攻堅戰,組織實施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培訓,學員組織由鄉鎮負責,培訓工作由全員培訓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實施,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確認和比對由扶貧部門負責,全員培訓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依託用工企業、農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和能提供就業崗位的培訓學校為主承接培訓,採取“新型學徒制”“校企合作”、以工代訓、項目制訂單培訓等方式,按照“先培訓,後上崗,邊培訓,邊上崗”的原則,加強實操實訓,全面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3年內培訓7.08萬人次以上。(責任單位:市扶貧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各鄉〔鎮、街道〕人民政府〔辦事處〕,市全員培訓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五)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培訓
以搬遷安置點為單位,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脫貧、能致富”的要求,對目前留在搬遷安置點的勞動力開展農民向市民化轉變和城市生活技能培訓。對有就業意願的易地搬遷勞動力,依託各類扶貧車間、建築行業小微企業等生產經營主體吸納就業並開展以工代訓,全面落實“六個堅持”“五個三”及配套政策,有組織地連結附近園區、工廠、就業車間等,做好以產業就業為重點的後續幫扶工作,確保易地搬遷勞動力家庭每戶1人以上穩定就業。3年內集中培訓1萬人次以上,並常態化開展易地搬遷勞動力的全員培訓。(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生態移民局、市扶貧辦)
三、工作要求
(一)建立健全培訓檔案
依託貴州省勞動力培訓就業信息系統,以家庭(戶)為單位,建立“一戶一冊、一人一檔”的就業扶貧和全員培訓檔案,做好全程跟蹤服務,實施動態管理。培訓檔案主要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聯繫電話、培訓時間、培訓地點、組織部門、培訓機構、培訓教師、培訓工種(類別)、培訓後取得證書、培訓後就業增收等情況,對每次接受的不同類別的培訓進行詳細記錄並備案留存。(責任單位:市、縣〔區〕全員培訓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二)加強培訓機構管理
適當降低準入門檻,以培訓後就業率高、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效果好的用工企業、農業合作社、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和能提供就業崗位的培訓學校為主體,聘請各院校、企業、行業的專家、技術人員和科技特派員,以及當地的“土專家”“田教授”、民族民間傳承人等作為培訓師資。加強培訓機構誠信管理,嚴格學員考勤、教學組織、考評結業等重點環節的監管,建立培訓機構動態管理和退出機制。上一年度培訓合格率低於80%、就業率低於30%的,取消下一年度承擔政府補貼性培訓任務資格;縣區要根據實際需求,提高培訓有效性,合理確定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和培訓天數(課時)。圍繞產業發展和崗位需求開展訂單、定崗培訓,做到既有規範的集中培訓,又有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的實戰操作培訓。(責任單位:市、縣〔區〕全員培訓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三)多渠道促進就業
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大力培育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挖掘就業潛力,為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提供更多機會。鼓勵引導中小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村級集體經濟等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支持有條件的農村勞動力自主創業發展種植、養殖產業;加強就業扶貧車間、就業扶貧基地等建設,積極加強與市內各產業、工業園區對接,收集整理適合農村勞動力就業崗位;圍繞當地特色種植養殖業、農產品深加工、休閒農業、農村電商、鄉村旅遊等產業發展,開發挖掘就業專崗。主動對接青島市和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健全勞務協作對接機制,大規模開展組織化勞務輸出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做好就業跟蹤服務,及時全面掌握農村勞動力基礎信息,對相關信息進行更新和動態管理,對已就業的繼續做好跟蹤服務,促進穩定就業;對未就業的,每年至少推薦3個就業崗位促進就業,確保易地搬遷勞動力家庭在穩定入住後的30天內實現1人以上就業。(責任單位:市、縣〔區〕全員培訓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各縣(區),市直相關部門要強化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機制,壓實培訓工作任務,嚴格按照“五步工作法”加強幹部培訓,使各級幹部全面掌握培訓政策,為順利開展工作奠定基礎。市全員培訓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做好對縣(區)的督促指導,各縣(區)要切實統籌協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教育、扶貧、農業、生態移民、文化和旅遊、商務、林業、工會、團委、婦聯、殘聯等部門的力量,按照“任務統一分配,工作統一部署,資金統一安排,目標統一考核”的要求進行部署,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責任單位:市全員培訓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二) 明確責任分工
完善市級督促指導,縣(區)、鄉(鎮)、村具體實施的培訓工作機制。市全員培訓領導小組負責全市的培訓工作統籌規劃,督促指導各縣(區)全員培訓領導小組具體推進各項工作。縣(區)全員培訓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本縣(區)培訓項目實施、目標考核、資金撥付等細則,將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部門。縣(區)財政從到縣的培訓資金中對各個培訓項目給予統籌保障,縣(區)職能部門要發揮部門優勢,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積極支持形成合力統籌推進。鄉(鎮)政府、村支兩委要重點做好培訓工作的組織、宣傳,配合縣(區)全員培訓領導小組和各職能部門做好具體實施和過程監管等工作。(責任單位:市、縣〔區〕全員培訓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三) 保障資金投入
省級安排專項資金下達縣區後,市、縣兩級財政部門要根據培訓實際需要匹配10%以上的資金,貧困縣可從到縣的培訓資金中統籌調劑。各地製作視頻培訓課件所需經費由各級全員培訓領導小組統籌各有關部門承擔,原則上從部門現有工作經費中統籌調劑解決,對於部門經費確有不足的,報同級全員培訓領導小組批准後從本級培訓資金中列支。同時要加大對培訓資金的監管和審計力度,確保各項資金安全。(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扶貧辦,市、縣〔區〕全員培訓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等)
(四) 統一補貼標準
各縣(區),各部門執行省有關統一的技能(創業)培訓補貼標準,每天培訓課時不低於6課時,每課時45分鐘,培訓期間由培訓機構安排學員食宿。一般技能培訓補貼按每人每天100元執行,護工家政培訓補貼按每人每天110元執行,一般創業培訓補貼按每人每天120元執行,網路創業培訓補貼按每人每天200元執行;初級職業資格證書技能鑑定補貼按每人200元執行,專項能力證書技能鑑定補貼按每人100元執行。建立培訓與就業(脫貧)掛鈎機制,在滿足培訓合格率達80%以上、就業率達30%以上的前提下,培訓後撥付培訓機構50%的培訓補貼;3個月內實現就業的,再撥付剩餘部分培訓補貼。在確保資金安全的情況下,可提前預撥30%的培訓補貼用於啟動培訓。同時建立生活補助與到課率掛鈎機制,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培訓期間給予每人每天40元的生活補助,所需資金從下達各縣(區)的扶貧資金中列支,由縣(區)扶貧部門進行核實到課培訓天數(到課率低於60%的不予發放),報縣(區)財政部門通過銀行卡實名制發放。(責任單位:市、縣〔區〕全員培訓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五) 強化目標考核
建立目標責任制度,將資金籌集、培訓人數、課件製作、培訓後就業人數任務細化分解,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列入政府專項考核。建立農民全員培訓月調度和季通報制度。縣(區)全員培訓領導小組要在橫向、縱向上建立月統計報送制度,橫向上要掌握每個成員單位培訓任務推進情況,縱向上要掌握鄉鎮、村的推進情況,並督促指導各地各部門落實好各項工作。建立追責問責機制。對工作重視不夠、措施不力、責任落實不實的,將對有關責任人員進行約談和問責;縣(區)政府還要對組織宣傳不力、基本情況摸排不精準、工作落實不到位的鄉鎮進行約談和問責。(責任單位:市全員培訓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六) 加強輿論宣傳
加強農民全員培訓的宣傳力度,以鄉(鎮)、村為單位進行宣傳發動,在田間地頭、村舍房牆上、各培訓點、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等增設宣傳標語,引導農民主動學技能、強本領、增收入。通過廣播、電視、網站、微信、鄉村宣傳欄、宣傳手冊等多種方式,大力宣傳技能脫貧、就業致富典型,營造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各鄉〔鎮、街道〕人民政府〔辦事處〕)

印發的通知

各縣、自治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安順市農民全員培訓三年行動(2019—2021年)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落實。
2019年4月3日

政策解讀

一、《方案》出台的背景、意義
(一)背景
2018年12月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貴州省農民全員培訓三年行動(2019—2021年)實施方案的通知》(黔府辦發〔2018〕41號)後,原有的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更改為農民全員培訓,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培訓補貼撥付比例等都有所變化。
(二)意義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全市勞動力綜合素質提升,全面抓好對農民的全員培訓、規定培訓、精準培訓、建檔培訓、持續培訓,從2019年到2021年,對全市170萬農民民眾開展多種形式的綜合素質提升和技能培訓,實現農民培訓全覆蓋。通過大力開展感恩、文化下鄉、勵志教育和技能培訓等方式,不斷提升我市農村勞動力的綜合素質,為脫貧攻堅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能保障。
二、《方案》政策依據、起草過程、徵集意見修改情況介紹
(一)政策依據
《貴州省農民全員培訓三年行動(2019—2021年)實施方案的通知》(黔府辦發〔2018〕41號)。
(二)起草過程
參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貴州省農民全員培訓三年行動(2019—2021年)實施方案的通知》(黔府辦發〔2018〕41號)檔案精神,到各縣區進行調研,並組織相關進行討論和徵求意見,最終形成檔案。
(三)徵集意見修改情況
發函徵求各縣(區)人民政府、各縣(區)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促進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及市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促進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意見,收到27份回覆意見,其中回復無意見的有22份,有意見為5份,分別是西秀區、關嶺自治縣、市農科院、市供銷社、市生態移民局;對這5份意見和建議,我局多次和提出建議的單位和縣(區)溝通,理清思路,再結合全市農民全員培訓工作的實際情況對稿子進行審慎修改。
三、《方案》的內容介紹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全市勞動力綜合素質提升,全面抓好對農民的全員培訓、規定培訓、精準培訓、建檔培訓、持續培訓,大力開展感恩、勵志教育和技能培訓,不斷提升農村勞動力的綜合素質,為脫貧攻堅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能保障。2019年至2021年,對全市170萬農民民眾開展多種形式的綜合素質提升和技能培訓,實現農民培訓全覆蓋。
(一)農民綜合素質提升培訓。
1.感恩教育培訓依託基層黨員幹部等力量,採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宣傳黨的好政策、好聲音,教育農民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感恩習近平總書記,感恩黨中央。每年培訓17萬人次以上。
2.基本政策和知識培訓依託多彩貴州“廣電雲”村村通戶戶用工程,通過“貴州省農民全員培訓電視點播頻道系統”,組織農民民眾學習觀看強農惠農政策、實用種植養殖技術、就業技能、基礎法律法規等視頻課件。每年覆蓋23萬人次以上。
3.文化下鄉培訓每年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不少於150場,惠及農民民眾14萬人次以上;每年放映農村公益電影不少於500場次,惠及農民民眾10萬人次以上。
4.脫盲再教育培訓配合省教育廳開展脫盲再教育培訓驗收工作。2019年培訓4750人。
(二)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
1.生產技能培訓圍繞“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和“一壩一業”,採取“短期+長期”的培訓方式,大力開展種植技術培訓。每年培訓3720人次以上。(責任單位:市農委)
2.致富帶頭人培訓從2019到2021年,為全市569個貧困村平均每村培養至少5名創業帶頭人,累計培養2845人。(責任單位:市扶貧辦)
3.職業學歷教育依託職業院校和技工院校,每年面向農村青年開展職業教育培訓4700人以上。(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
4.轉移就業培訓。針對市內外企業用工需求和貧困勞動力特點,以製造業、建築業、服務業、旅遊業、民族手工業、農業產品銷售等就業容量大的行業用工需求為重點廣泛開展培訓,每年培訓2.5萬人次以上。(責任單位:市人社局)
(三)勞務輸出培訓。
建立勞務協作機制,鼓勵用工企業對勞務輸出農村勞動力開展培訓。每年開展勞務輸出培訓15.8萬人次以上,其中跨縣輸出培訓5.8萬人次以上,輸出省外培訓10萬人次以上。(責任單位:市人社局)
(四)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培訓。
聚焦農村貧困勞動力,圍繞產業發展和市內外用工需求,3年內培訓7.08萬人次以上。(責任單位:市扶貧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五)易地搬遷勞動力培訓。
以搬遷安置點為單位,開展農民向市民化轉變和城市生活技能培訓。3年內集中培訓1萬人次以上。(責任單位:市生態移民局、市人社局、市扶貧辦)
四、掌握《方案》的關鍵點
(一)培訓對象。培訓對象不只局限於農村貧困勞動力,而是擴展到針對我市全體農民、未就業農村勞動力、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和輸出到省內外就業的農村勞動力。
(二)培訓內容。培訓對象不只局限於勞動技能培訓,而是擴展到在加強技能培訓的同時,要大力開展感恩、勵志教育、文化下鄉等培訓,不斷提升農村勞動力的綜合素質,為脫貧攻堅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能保障。
(三)補貼首次撥付比例。在培訓合格率達80%,就業率達30%的前提下補貼首次撥付比例調整為50%。三個月就業的再撥付50%。
(四)建立健全培訓檔案。建立“一戶一冊、一人一檔”的就業扶貧和全員培訓檔案,做好全程跟蹤服務,實施動態管理。
(五)加強培訓機構管理。適當降低準入門檻,以培訓後就業率高、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效果好的用工企業、農業合作社、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和能提供就業崗位的培訓學校為主體承接培訓。
(六)強化目標考核。建立目標責任制,將資金籌集、培訓人數、培訓後就業人數任務細化分解,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列入政府專項考核。(解讀單位:安順市農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