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安貧
手風慵展八行書1,眼暗休尋九局圖2。
窗里日光飛野馬3,案頭筠管長蒲盧4。
謀身拙為安蛇足5,報國危曾捋虎鬚6。
舉世可能無默識,未知誰擬試齊竽7?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風:這裡指風痹,風濕病。慵:懶。展:開。八行書:古代信紙一般都是八行,所以稱信為八行書。
暗:是形容老眼昏花,視力不明。九局圖:指棋譜。
野馬:這裡指春天浮在沼澤上遊動的氣體。
案:几案,古人席地而坐時用來寫字或倚著休息的家具。筠(yún)管:竹管,指毛筆管。蒲盧,細腿蜂,每每找一個小洞產卵。筆管上頭有洞,所以蒲盧產卵其中,然後卵便孵化出來。
安蛇足:《戰國策·齊策》載育一個故事:楚國有個人在祭祀之後,賜給他的門客一卮酒。這些人就商量說:這一厄酒,大家喝,是不夠的。現在我們大家各自在地上畫一條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卮酒。有個人先畫好了,他就左手拿著酒,右手還繼續在畫,並且說:我能給蛇畫上足。他畫的蛇足還沒完成,另一個人卻把蛇畫好了,而且將他的酒奪了過去,說:蛇本來沒有足,你怎么能給它畫上?說著,就把酒喝了,那個畫蛇足的人反而沒喝到。常用來諷刺做事節外生枝,弄巧反拙。
捋虎鬚:天復三年(903年),韓惺因薦趙崇作宰相,得罪了朱溫,幾乎被殺,後被貶出京。捋虎鬚:捋(lǚ),摸(待指摸鬍鬚),猶現在說摸老虎屁股,指觸怒了朱溫,幾乎發生危險就是“畫蛇添足”。比喻撩撥、觸犯兇惡殘暴的人。
試齊竽:事見《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愛聽吹竽,要三百人合奏,有位不會吹的南郭處士也混在樂隊里裝裝樣子,騙取一份俸祿。後愍王繼立,喜歡聽人單獨演奏,南郭處士只好逃之夭夭。這裡引用來表示希望有人能像齊愍王聽竽那樣,將人才的賢愚臧否一一判別,合理使用。
白話譯文
手患風痹,懶寫書信,視物晦暗,看不清棋譜。
看視窗射入的一束陽光中無數“野馬”飛騰,案頭筆管中蒲盧銜著青蟲出出進進。
自己拙於謀身之術,為報國能不顧個人安危,敢於蔑視魔鬼,連老虎鬚也敢摸。
可嘆這世界上人不如蜾贏,已經沒有人能深刻地認識到人才問題的重要性了,不注重培養、鑑別人才的工作。
創作背景
唐昭宗天祐三年(906年),韓偓來到福州,投奔威武節度使
王審知。後朱溫篡唐建梁,王審知受其冊封,詩人憤而離開福州,漂泊汀州沙縣、尤溪縣和桃林場等處,於後梁乾化元年(911年)定居福建南安。其時韓偓年邁體衰,孤苦伶仃,仍不忘憂國優民,以致心緒愁悶。這首詩大約作於他定居南安的第二年(912年)。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聯從眼前貧居困頓的生活發端。“手風”和“眼暗”,都寫自己病廢的身體。“慵展”和“休尋”,寫自己索寞的情懷。信懶得寫,意味著交遊屏絕;棋不願摸,意味著機心泯滅。寥寥十四個字,把那種貧病潦倒、無所事事的情味充分表達出來了,正點明詩題“安貧”。
頷聯就室內景物略加點染,進一步烘托“安貧”的題旨。這一聯寫景不僅刻畫入微,而且與前面所說的“慵展”、“休尋”的懶散生活正相貼合,將詩人老病頹唐的心境展示得淋漓盡致。
頸聯轉入致貧原由的追敘。韓偓在朝時,曾向昭宗推薦趙崇為相,遭到朱溫不滿,幾乎被殺。回顧這一段往事,詩人感到自己謀身雖拙,報國則不避艱危,故表面以“安蛇足”自嘲,實際上以敢於“捋虎鬚”而自負,透露出他在頹唐外表下隱藏著的一片捨身許國的壯懷。
尾聯則又折回眼前空虛寂寥的處境。整個這一聯是詩人在回顧自己報國無成的經歷之後迸發出思索:世界上不會沒有人將人才問題默記於心,但還是會有人準備像齊愍王聽竽那樣認真地選拔人才以挽救國事,思索中似乎帶有那么一點微茫的希望,而更多是無可奈何的感慨:世無識者,有志難騁,不甘於安貧自處,又能怎么辦。滿腔的憤懣終於化作一聲嘆息,情切而辭婉。
題作“安貧”,實質是不甘安貧,希望有所作為;但由於無可作為,又不能不歸結為自甘安貧。貫串於詩人晚年生活中的這一基本思想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複雜心理變化,都在這首篇幅不長的詩里得到真切而生動的反映,顯示了高度的藝術概括力。詩歌風貌上,外形頹放而內蘊蒼勁,律對整切而用筆渾灑,也體現了詩人後期創作格調的日趨老成。
名家點評
濟南職業學院教授
徐北文:全詩用了大量典故,總是利用對仗的技巧來發抒去職安貧的自嘲自慰的情感。此詩字面工巧,語含幽默,頗符合儒家詩教“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宗旨。(《唐詩觀止》)
作者簡介
韓偓(842?—923?年),字致堯,一作致光。小名冬郎,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龍紀元年(889年)進士。官翰林學士、中書舍人。遷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參預機密,甚得唐昭宗信任。後因不附朱溫遭貶斥。唐亡,南依閩王王審知而卒。著有《韓內翰別集》《香奩集》。詩多寫艷情,詞藻華麗,有香奩體之稱。詞存二首,王國維輯《香奩詞》一卷,不盡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