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林羚

安氏林羚

安氏林羚(學名:Tragelaphus angasii):體長135-195厘米,肩高90-110厘米,體重55-125千克。雄性較大,有扭曲的黃色大角,角呈螺旋狀,長約60-83厘米,喉嚨及腹部有長的毛邊;呈深褐色,面部及頸部白色,有深灰色的皮毛,身體上有白色的直立斑紋。雌羚沒有角及毛邊。皮毛呈赤褐色及明顯的斑紋,非常美麗。

喜歡棲息在密林或灌木叢中,清楚和傍晚活動。通常獨居或以10頭小群生活。是食草動物,以樹葉、水果和草為食,每天需要補充大量的水。低領地意識,性情害羞,謹慎,警惕性極高。分布於非洲東南部的馬拉威、莫三比克、南非、辛巴威。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安氏林羚是一種中等體型的羚羊,雌雄異形。雄性較大,體重98-125千克,肩高1米,雌性體重55-68千克,略小於一米高。雄性和雌性都有一道從頭後部延伸到尾巴基部的長毛的背脊。雄性條紋羚通體呈淡藍色,頸部和肩部生有懸垂的長毛,頭上長著螺旋狀的角;雌羚及幼羚為紅棕色,雌雄體側均有8-14條白色條紋,兩眼之間有白斑。雄性有扭曲的黃色大角,角呈螺旋狀,長約60-83厘米。雌羚沒有角及長毛。皮毛呈赤褐色及明顯的斑紋,非常美麗。

棲息環境

喜歡棲息於草原林地附近的密林或灌木叢中,並且更喜歡接近有淡水的優質草地。

生活習性

通常獨居或以10頭小群生活。低領地意識,性情害羞,謹慎,警惕性極高。雄性面臨危險時會用尖銳的角刺向敵人。如果遇到危險,雌性林羚們會團結在一起,它們通常成群活動,有時種群數量會多達30隻。
安氏林羚雌性後代有時仍然留在母親的族群中,因此雌性群體內的相關性可能相對較高。雄縣性也形成群體,但這些聯繫更為短暫,特定雄性親屬之間沒有長期的聯繫。這個物種不是地域性的,家域通常是重疊的。大量的安氏林羚可能會匯集在一處良好的牧場或水源地。成年雄性在雌性發情的情況下會進行爭鬥。一隻雄羚通過聳起背脊上的白色鬃毛,抬起頭,舉起尾巴向另一隻雄羚示威。如果發生入侵,它會使用暴力對扛。據了解,雄羚會被對手的角刺死。一般來說,兩個雄羚中較大的一個是勝利者,然後與雌羚交配。這個物種有各種與優勢互動和求偶相關的刻板行為。
安氏林羚在白天活躍,但更常見的活動集中在清晨和傍晚。它們是小心謹慎的動物,只在濃密的灌木叢中活動,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隱蔽在灌叢中,在那裡它們可以躲避捕食者和白天的酷熱。它們很容易受到某些掠食者的攻擊,雌性群體的成員會發出警報,發出深深的吠叫聲,給其他在聽力範圍內的同伴送信。它們也對其他幾個物種的警報呼叫作出反應,如黑斑羚狒狒捻角羚。安氏林羚有時會跟隨狒狒取食,利用狒狒從樹上掉下的水果和樹葉。
這些羚羊既採食又遊蕩。是食草動物,吃許多不同種類的植物的葉子、樹枝、花和果實。每天需要補充大量的水。在雨季期間,它們主要吃新鮮的綠草。當有水源時,會每天喝水,但也可以在僅季節性供水的地區生存。

分布範圍

分布於非洲南部。原產地:馬拉威、莫三比克、南非、辛巴威。
重新恢復:史瓦濟蘭。
引進:波札那、納米比亞。
安氏林羚分布圖安氏林羚分布圖

繁殖方式

全年可繁殖,交配高峰期出現在春季和秋季,春季有一個繁殖高峰,秋季有一個較小的高峰。雌性的體表周期約為19天。雄性在這個周期中有兩天可交配,但是雌性只接受每個周期6小時的交配。雌性孕期大約7個月,每胎產1仔,重約5千克。幼仔出生在叢林中,處於潛在的食肉動物(獅子、鬣狗、豹子、野狗)的視線之外。要隱藏長達18天,在此期間,母親會定期回來清理並護理它。幼仔會隨母親生活,直至母親再次繁殖。安氏林羚壽命大約19年。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安氏林羚的生存範圍有限。在一些地區,它們的棲息地實際上通過人類活動得到了改善,例如改革農業技術,放棄農田和耕地,恢復灌木叢林,以及控制牛群在草地的過度放牧,促使許多植物草地得以生長恢復。這些措施都 改善了安氏林羚的生存環境,使該物種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