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津尼,現代著名軍人,是著名戰役“沙漠之狐”的總指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東尼·津尼
- 國籍:美國
- 職業:上校
- 主要成就:著名戰役“沙漠之狐”的總指揮
人物介紹,生平經歷,
人物介紹
“沙漠之狐”總指揮安東尼·津尼將軍
在對伊拉克的四天空襲行動結束後,滿身疲憊的津尼將軍脫下四星上將的軍服,換上平日愛穿的高爾夫球衣,從設在佛羅里達州的中央司令部坦帕指揮所的一座不顯眼的大門走了出來。而此時數家美國電視網的大牌主持人正在指揮所正門守候,伺機對他進行突擊採訪……
戰場布道者一下子成為指揮海空聯合大襲擊的統帥,柯林頓有點不放心
與指揮1991年“沙漠風暴”的諾曼·施瓦茨科普夫相比,安東尼·津尼並不熱衷於電視媒體對他本人的過多報導。當年,施瓦茨科普夫面對有線新聞網(CNN)的採訪,口若懸河,津津樂道的評述他統帥的聯合國軍的戰績,而津尼則謝絕電視媒體對他的採訪,在“沙漠之狐”行動期間,人們在電視上看不到他的身影。
他是一位海軍陸戰隊隊員出身的將領。曾二度前往越南作戰,獲多枚勳章。在海灣戰爭結束後,他作為代號“提供安慰”的軍事行動的最高指揮將領,為犧身於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難民建立“安全區”。
生平經歷
1996年10月,津尼再次來到索馬里,幫助撤出仍滯留在那裡的聯合國維和人員。
1997年8月,津尼被任命為中央司令部司令。中央司令部是美國負責具體軍事指揮的六個司令部之一,成立於1983年1月,由參謀長聯席會議直接領導。它的管轄區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巴林、阿聯、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曼、葉門、索馬里、蘇丹、肯亞、衣索比亞、吉布地、埃及和約旦等18個國家。
作為中央司令部司令,津尼的主要職責是在和平時期制訂戰時的作戰計畫,在美國和上述地區各國領導人之間發揮“和平時期軍事聯絡人”的作用,並負責監督美國向該地區提供軍事援助計畫的實施,他在緊急情況下有權指揮擁有陸海空23萬兵力的美國快速部署部隊。
當柯林頓總統1998年12月15日在由中東習往華盛頓的“空軍一號”專機上作出空襲伊拉克的決定時,他並沒有馬上想到讓津尼來具體指揮這場行動。因為津尼畢竟是一位步兵出身的將領 ,讓他指揮大規模空襲,柯林頓有點犯嘀咕。在國防部長科恩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謝爾頓的鼎力推薦下,柯林頓最後拍扳決定讓津尼全權指揮。
從伊拉克兩次“老鼠戲貓”的教訓中推出“沙漠之狐”行動
從1997年8月上任以來,津尼經歷了兩次美國與伊拉克的“貓鼠遊戲”,而且兩次幾乎到了戰爭的邊緣。去年2月,他負責制定打擊伊拉克的“沙漠驚雷”行動計畫,後因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出面斡旋而不得不放棄。去年8月,津尼親手指揮了對躲藏於阿富汗的沙特流亡大亨賓·拉登和蘇丹一家藥廠的飛彈襲擊行動,以報復拉登策劃炸毀美國駐肯亞和坦尚尼亞的大使館。
根據這項為期四天的空襲計畫,美國選擇在17日凌晨(巴格達時間)發起攻擊。因為那個時候伊軍士兵最為睏乏。第一夜的襲擊類似於1991年1月18日凌晨“沙漠風暴”行動開始時的襲擊,著重打擊伊拉克最重要的目標,計畫出動飛機有200架,只有7年前的十分之一。
津尼不想在這次行動中動用地面部隊,因為那樣容易出現大規模士兵傷亡,況且駐紮在該地區的7000名美國地面部隊,是用於保衛科威特不受伊侵犯及搜尋和營救飛行員的。津尼認為,這次行動的規模應該縮小,因為與1991年廣泛的國際部隊聯盟不同,這次只有英國會與美軍並肩作戰。
根據津尼的計畫,首先要打擊的目標之一是伊軍防空系統,因為“儘管薩達姆的防空系統支離破碎,但仍會把從單個的地對空飛彈到高射炮陣地的諸多炮彈射到空中”。
津尼還命令駐紮在海灣的U-2間諜飛機設法偵察到伊軍的俄制SA-2和SA-3飛彈部署情況,特別是SA-6機動飛彈營的動向,因為這些伊軍的先進防空武器會對美國的轟炸機、戰鬥機構成威脅。
主張攻擊薩達姆故鄉和共和國衛隊,但反對轟炸伊拉克的生化工廠
津尼還把攻擊目標定在薩達姆故鄉提克里提的安全設施、共和國衛隊的兵營和負責保護薩達姆的其他安全機構、共和國衛隊的機械化裝甲師、戰場上的一般陸軍武器以及薩達姆的空軍殘餘。
他最感興趣的伊拉克機場是靠近敘利亞邊境的阿薩德機場、巴格達西邊的塔加杜姆機場和首都北邊的拜萊德機場。他還主張派飛機轟炸伊軍的通信系統,以破壞共和國衛隊之間的電話聯絡。
津尼反對轟炸伊軍生化武器工廠和儲藏地,因為美軍還尚未研製出能可靠摧毀生化工廠而不使毒素泄入大氣的武器。因此幕僚們預先圈定的轟炸巴格達西北166公里穆薩納省化學武器製造廠和巴格達西北59公里處的費盧傑化學工廠,他最後都予以否決。
由於沙特重申反對美國利用他的機場執行對伊軍的空襲任務,因此在“沙漠之狐”行動計畫中,津尼主要依賴游弋于海灣的“企業”號上的各種艦載機、駐紮在英屬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島上的B-52重型轟炸機以及駐防科威特的F-117A隱形轟炸機。
在轟炸計畫中,他主張使用更多的“靈巧武器和精確制導武器”,比如“戰斧”巡航飛彈,發射規模定在500枚左右,這超出了1991年海灣戰爭時發射的總和。
在空襲目的上並不苟同於柯林頓
自從“沙漠之狐”行動17日凌晨打響後,津尼一直呆在坦帕指揮所,埋頭協調在海灣的美軍力量。他不去海灣視察一線部隊,更不去華盛頓拜會白宮的頭頭腦腦們。指揮所少校參謀喬·拉馬卡說:“他的注意力全都集中於這次行動,難怪大家經常找不到他。”
津尼的坦帕指揮所在時間上與海灣相差8個時區,在距離上二者相距12880公里,但這並沒有對津尼造成指揮上的障礙,他利用一流的通信設備與海灣一線部隊進行聯絡。拉馬卡少校參謀說,在坦帕指揮所,津尼手下的指揮系統由一支陸海空小分隊組成,他們各司其職,分頭傳達津尼發出的給陸軍、海軍和空軍的命令。
津尼認為,美國的空襲行動只是教訓一下薩達姆,讓他在今後與美國的對抗中有所收斂,薩達姆在位比不在位要好得多,一旦他下台,其他人上台會壓不住陣腳,伊拉克就會出現動亂。他的這一看法與柯林頓總統公開宣布的要推翻薩達姆的立場不一樣。
“沙漠驚雷”的策劃人
越南戰爭爆發後,津尼作為陸戰隊的一名下層軍官被派到越南,這是他首次走上戰場,但他的良好軍事素質對他幫助很大,他不僅迅速適應了越南的叢林和潮濕的天氣,還摸索出了一套自我保護的措施,在多次戰鬥中身先士卒,獲得多枚勳章。越戰結束後,津尼被調往陸軍工作,並從此一帆風順,成為美軍屈指可數的最年輕的軍官之一。
雖然津尼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但美軍高層考慮到伊拉克和越南在風俗和地貌上的巨大差異,不僅沒有派他指揮海灣戰爭,甚至都沒有讓他參與制定作戰計畫。為此,津尼憋了一肚子氣。也許是照顧一下津尼的情緒,美軍高層在海灣戰爭結束後派他具體負責“提供安慰”行動,為伊拉克北部的庫德人建立安全區。
上帝似乎故意與津尼過不去。1992年10月,美軍開赴索馬里。津尼全權負責指揮由28個國家組成的約3萬名聯合國維和部隊。然而,讓津尼氣惱的是,堂堂的美軍竟然無法戰勝來無蹤去無影的索馬里軍閥艾迪德,還把18名美軍的生命永遠地留在了索馬里。
然而,津尼並非一無所獲,索馬里行動,為他以後指揮中東地區的軍事行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96年10月,津尼再赴索馬里,這次的任務是幫助撤出困在那裡的聯合國維和人員。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把飛彈換成了索馬里人急需的食品。事後他曾有感觸地說:“有時候,槍炮的確解決不了大問題。”
在美軍的指揮結構中,目前與中央司令部權力平行的還有太平洋總部、大西洋總部、歐洲總部等其他五大司令部。海灣戰爭後,中東一直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重點,因此,轄區包括中東18個國家的中央司令部的作用日益突出。作為中央司令部司令,在緊急情況下,津尼有權指揮擁有陸海空23萬兵力的美國快速部署部隊。
津尼就任中央司令部是在1997年8月,美國與伊拉克發生的兩次“貓鼠遊戲”他都是見證人。1998年2月,他接受參聯會的命令,制定了對伊拉克進行軍事打擊的“沙漠驚雷”計畫。但讓津尼耿耿於懷的是,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出面斡旋,伊拉克見好就收,他精心策劃的“沙漠驚雷”並沒有炸響。
然而,展示他的指揮才能的機會還是到來了。1998年8月,美國駐肯亞和坦尚尼亞的大使館被炸,為了報復,美國決定對恐怖分子賓·拉登在阿富汗的大本營和被懷疑研製化學武器的蘇丹一家製藥廠實施“外科手術”式的軍事打擊。整個行動便是津尼全權指揮的。
薩達姆,但他也許只是說說而已。在這一點上,柯林頓和津尼應該是“英雄所見略同”。?
目標:擊垮共和國衛隊
接下來的問題是,在這么短的時間裡,如何制定出一套具體的作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