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贏定了:鮑威爾生活和領導的藝術》是湖南文藝出版社2013年1月2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科林·鮑威爾,譯者是張強。
基本介紹
- 書名:我贏定了:鮑威爾生活和領導的藝術
- 又名:It Worked for Me:In Life and Leadership
- 作者:科林·鮑威爾
- 譯者:張強
- ISBN: 9787540459116
- 頁數:242頁
基本信息,商品描述,編輯推薦,名人推薦,媒體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序言,後記,文摘,
基本信息
出版社: 湖南文藝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1月21日)
外文書名: It Worked for Me:In Life and Leadership
平裝: 242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40459116
條形碼: 9787540459116
商品尺寸: 23.6 x 16.8 x 1.8 cm
商品重量: 522 g
ASIN: B00AZEJD6I
商品描述
編輯推薦
《我贏定了:鮑威爾生活和領導的藝術》編輯推薦:看德魯克,不如研究鮑威爾!美國第一位黑人國務卿、全美青年勵志偶像鮑威爾親授領導力秘訣。鮑威爾領導力,跟隨成功者的足跡,引爆職業潛能,你也可以成就自己!
《我贏定了:鮑威爾生活和領導的藝術》為美國第一位黑人國務卿親述領導藝術,也是國家級領袖人物第一次論領導力。
《我贏定了:鮑威爾生活和領導的藝術》是作者給美國國務院、世界500強開設的高級領導藝術培訓課內容,更加充實系統化後現公開出版。由知名企業家馮侖、徐小平鼎力推薦,二位非常推崇鮑威爾本人的領導才能和領導品德。
書中內容風趣,通過爆料國際名人私底下在職場的那些事,如作者跟基辛格、賴斯、里根、小布希,他的手下、同僚,及其他國家領導人,講述領導力,極具故事性和勵志性。
《我贏定了:鮑威爾生活和領導的藝術》是繼德魯克的理論主義、稻盛和夫的精神主義之後的真正實戰主義的典範。
《我贏定了:鮑威爾生活和領導的藝術》是作者給美國國務院、世界500強開設的高級領導藝術培訓課內容,更加充實系統化後現公開出版。由知名企業家馮侖、徐小平鼎力推薦,二位非常推崇鮑威爾本人的領導才能和領導品德。
書中內容風趣,通過爆料國際名人私底下在職場的那些事,如作者跟基辛格、賴斯、里根、小布希,他的手下、同僚,及其他國家領導人,講述領導力,極具故事性和勵志性。
《我贏定了:鮑威爾生活和領導的藝術》是繼德魯克的理論主義、稻盛和夫的精神主義之後的真正實戰主義的典範。
名人推薦
我對鮑威爾本人很崇敬,他是美國真正意義上從草根、底層,憑藉個人實力達到權力巔峰的領導人,他在做人、做事上都很有一套。《我贏定了》是鮑威爾對自己以往人生經驗和領導藝術的總結,尤其是書中前面部分提高的13條守則,早已廣為人知,對於管理者來說十分具有參考價值嗎,我推薦這本書。
——馮侖
不管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乃至全世界,人們都有一個渴望,就是通過個人奮鬥,實現自己的夢想。鮑威爾就是實踐這個夢想的最高典範之一。他從小就顯示出了卓越的領導才能,並自覺把這一才能發揮到了極致。每箇中國的年輕人都應該看看鮑威爾是如何善用自己的天賦,一步步實現其人生夢想的。
——徐小平
——馮侖
不管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乃至全世界,人們都有一個渴望,就是通過個人奮鬥,實現自己的夢想。鮑威爾就是實踐這個夢想的最高典範之一。他從小就顯示出了卓越的領導才能,並自覺把這一才能發揮到了極致。每箇中國的年輕人都應該看看鮑威爾是如何善用自己的天賦,一步步實現其人生夢想的。
——徐小平
媒體推薦
這是第一次國家級別的領導人論領導藝術,鮑威爾將軍是少有的實戰經驗豐富的國家元老,這是一本難能可貴的書。
——哈佛商業評論
鮑威爾將軍在本書中講訴很了多生動有趣的故事,通過這些故事他告訴我們怎么做一個能擔綱重任的領導,在自己的職業道路上步步高升。這本書不僅適合職場中的管理人員閱讀,一般的年輕人也應該看一看。
——華盛頓郵報
鮑威爾先生用幽默而親切的語言給我們講述了他在學生時代、軍隊里、外交界,政界,以及與國際名流交往的軼事,大量的警句、忠告,顯示了他老練的領導藝術,他也講述了在職業生涯中的遺憾,毫無保留地告訴我們作為領導人需要的謹慎、清醒和勇氣。
——出版周刊
——哈佛商業評論
鮑威爾將軍在本書中講訴很了多生動有趣的故事,通過這些故事他告訴我們怎么做一個能擔綱重任的領導,在自己的職業道路上步步高升。這本書不僅適合職場中的管理人員閱讀,一般的年輕人也應該看一看。
——華盛頓郵報
鮑威爾先生用幽默而親切的語言給我們講述了他在學生時代、軍隊里、外交界,政界,以及與國際名流交往的軼事,大量的警句、忠告,顯示了他老練的領導藝術,他也講述了在職業生涯中的遺憾,毫無保留地告訴我們作為領導人需要的謹慎、清醒和勇氣。
——出版周刊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科林·鮑威爾(Colin Powell) 譯者:張強 其他責任者:(美國)托尼·科爾茲(Tony Koltz)
科林·鮑威爾(Colin Powell),1937出生於美國紐約,美國四星上將。在美國四任總統(里根、老布希、柯林頓和小布希)班子中擔任過不同的高級職務。由於其辦事沉穩,實戰經驗豐富,德高望重,2001年被小布希邀請出山擔任國務卿,也是美國史上的第一位黑人國務卿。在世界範圍內,或許鮑威爾沒有柯林頓、小布希、歐巴馬名氣大,但是在美國的軍界、政界和外交界,鮑威爾更享有威望。他任國務卿時支持率曾高達80%以上,遠高於奧爾布賴特、賴斯和希拉蕊。他就像一瓶老酒,時間越長越顯得珍貴。
托尼·科爾茲(Tony Koltz),美國著名作家,曾與美國著名軍事作家湯姆·克蘭西合作撰寫了弗萊德·弗蘭克斯將軍、查克·霍納將軍、卡爾·史汀納將軍、安東尼·津尼將軍等人的回憶錄,還和津尼將軍合作撰寫有另外兩本書。現居紐約。
張強,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英美文學、比較文學和文學翻譯等方面的研究。譯有多部外國著作。
科林·鮑威爾(Colin Powell),1937出生於美國紐約,美國四星上將。在美國四任總統(里根、老布希、柯林頓和小布希)班子中擔任過不同的高級職務。由於其辦事沉穩,實戰經驗豐富,德高望重,2001年被小布希邀請出山擔任國務卿,也是美國史上的第一位黑人國務卿。在世界範圍內,或許鮑威爾沒有柯林頓、小布希、歐巴馬名氣大,但是在美國的軍界、政界和外交界,鮑威爾更享有威望。他任國務卿時支持率曾高達80%以上,遠高於奧爾布賴特、賴斯和希拉蕊。他就像一瓶老酒,時間越長越顯得珍貴。
托尼·科爾茲(Tony Koltz),美國著名作家,曾與美國著名軍事作家湯姆·克蘭西合作撰寫了弗萊德·弗蘭克斯將軍、查克·霍納將軍、卡爾·史汀納將軍、安東尼·津尼將軍等人的回憶錄,還和津尼將軍合作撰寫有另外兩本書。現居紐約。
張強,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英美文學、比較文學和文學翻譯等方面的研究。譯有多部外國著作。
目錄
第一章我的“13條守則”001
1.事情沒你想像的那樣糟糕,早上起來一切都會變好003
2.發一通脾氣,過去就算了005
3.不要將榮辱繫於一時得失,否則小小的失意也會讓你感覺顏面掃地008
4.有志者事竟成010
5.小心決斷,以免自食其果010
6.不要讓不利因素妨礙你做出明智的決斷010
7.不要替他人做決定,也不要讓他人替你做決定014
8.關注細節016
9.與下屬榮譽共享019
10.頭腦冷靜,待人寬厚020
11.明確目標,嚴格要求022
12.不要受制於恐懼和反對者024
13.永遠樂觀就是一項戰鬥力026
第二章了解你自己,做你自己031
1.盡力盡責,因為有人看在眼裡032
2.掃大街的人037
3.一心忙事業的渾球兒038
4.友善無敵043
5.做領導的就是來解決麻煩的046
6.開戰時領導者應該在哪裡049
7.從地基到塔尖——提拔下屬的原則054
8.提拔人才不只看錶現,還要看潛能058
第三章帶隊伍的藝術065
1.用人不疑066
2.相互尊重069
3.領導要像母獅培育幼獅一樣對待下屬075
4.不要放過任何一個錯誤080
5.我更看重一線工作人員的意見,而非其領導081
6.一定要有些有個性的下屬082
第四章快節奏資訊時代的領導力091
1.及時更新大腦軟體092
2.務必告訴我你知道的一切099
3.務必及早告知我105
4.務必警惕首批報告107
5.需要認真面對的五類觀眾111
第五章為達目標,要有150%的投入119
1.新人須知120
2.一支隊伍,一個目標130
3.全力爭勝132
4.讓下屬愉悅地執行你的指令136
5.是解決問題,還是在製造新的問題?137
6.30天后,你來擔綱139
7.卓有成效的“後查機制”141
8.松鼠逸聞——與里根總統共事學到的147
9.如何召開各種會議153
10.必須有可以替代的人157
11.到站了,就下車160
12.該放手時就放手163
第六章戰爭與外交中的領導藝術169
1.“鮑威爾兵法”170
2.“陶瓷倉法則”176
3.2003年2月5日,我在聯合國的演講182
4.解決佩島之爭190
5.比薩和牛奶194
6.黛安娜王妃的堂兄199
7.我的演講生涯204
8.在路上211
9.人家給我送的禮215
10.巔峰和谷底220
11.熱狗外交224
12.出發獻禮227
後記235
致謝
中文版附鮑威爾升遷路線圖
1.事情沒你想像的那樣糟糕,早上起來一切都會變好003
2.發一通脾氣,過去就算了005
3.不要將榮辱繫於一時得失,否則小小的失意也會讓你感覺顏面掃地008
4.有志者事竟成010
5.小心決斷,以免自食其果010
6.不要讓不利因素妨礙你做出明智的決斷010
7.不要替他人做決定,也不要讓他人替你做決定014
8.關注細節016
9.與下屬榮譽共享019
10.頭腦冷靜,待人寬厚020
11.明確目標,嚴格要求022
12.不要受制於恐懼和反對者024
13.永遠樂觀就是一項戰鬥力026
第二章了解你自己,做你自己031
1.盡力盡責,因為有人看在眼裡032
2.掃大街的人037
3.一心忙事業的渾球兒038
4.友善無敵043
5.做領導的就是來解決麻煩的046
6.開戰時領導者應該在哪裡049
7.從地基到塔尖——提拔下屬的原則054
8.提拔人才不只看錶現,還要看潛能058
第三章帶隊伍的藝術065
1.用人不疑066
2.相互尊重069
3.領導要像母獅培育幼獅一樣對待下屬075
4.不要放過任何一個錯誤080
5.我更看重一線工作人員的意見,而非其領導081
6.一定要有些有個性的下屬082
第四章快節奏資訊時代的領導力091
1.及時更新大腦軟體092
2.務必告訴我你知道的一切099
3.務必及早告知我105
4.務必警惕首批報告107
5.需要認真面對的五類觀眾111
第五章為達目標,要有150%的投入119
1.新人須知120
2.一支隊伍,一個目標130
3.全力爭勝132
4.讓下屬愉悅地執行你的指令136
5.是解決問題,還是在製造新的問題?137
6.30天后,你來擔綱139
7.卓有成效的“後查機制”141
8.松鼠逸聞——與里根總統共事學到的147
9.如何召開各種會議153
10.必須有可以替代的人157
11.到站了,就下車160
12.該放手時就放手163
第六章戰爭與外交中的領導藝術169
1.“鮑威爾兵法”170
2.“陶瓷倉法則”176
3.2003年2月5日,我在聯合國的演講182
4.解決佩島之爭190
5.比薩和牛奶194
6.黛安娜王妃的堂兄199
7.我的演講生涯204
8.在路上211
9.人家給我送的禮215
10.巔峰和谷底220
11.熱狗外交224
12.出發獻禮227
後記235
致謝
中文版附鮑威爾升遷路線圖
序言
中國版序言 我的新書與中國讀者見面。
儘管我是一名美國軍人、外交官,但這本書與戰爭和政治無關,只是談論生活和領導的藝術。我寫這本書也是想與世界各國各個年齡段的讀者分享我的這些經驗。書中講述了很多故事,這些故事講的是我應對一生中所經歷的各種機遇與挑戰的經驗,不管是事業有成的中年人,還是朝氣煥發的青年人,都可以讀一讀。這些故事儘管大多數源於我的軍旅和外交生涯,但其中給人的經驗和啟發是通用的。但願我的感悟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使大家也能回顧和反思我們該怎么面對人生中的機遇與挑戰。這不是一本讓人照本宣科的行動指南,我們每個人都得走自己的路。這裡記載的是我的秘訣,我的路。
1973年,在尼克森總統歷史性訪華一年之後,我作為一名年輕的武官第一次訪問中國。當時我是“白宮顧問團”的成員之一,這個團的主要任務是讓美國領導人了解聯邦政府最高決策層的運作方式,並對各項公共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有更清晰的認識。由於這個團的工作性質,我們得以有機會訪問他國。那年我35歲,是一名陸軍中校,在冷戰的高峰時期我難得地有了這一次訪問美國兩個主要冷戰對手——蘇聯和中國的機會。
我也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首批到訪的美軍軍官之一。我到了長城,參觀了人民大會堂,還去了其他很多美麗的地方。我站在黑龍江南岸北望蘇聯,而就在幾個月前我曾在西伯利亞越過阿穆爾河南望中國。我們觀看了為我們精心準備的並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軍事演習。我們還訪問了工廠、醫院和商店。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北京寬闊的街道、火爐燒出來的悠悠炊煙以及人們清一色的著裝。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裝上還沒有軍銜,這讓我很頭疼:你怎么搞得懂他們是什麼軍銜什麼職務呢?慢慢地我從他們衣服料子的質地、軍裝上兜別著的鋼筆的大致價錢以及他們戴的手錶,琢磨出了其中官階的區別,這樣即使沒有軍銜我也看得出誰是主事兒的了。
但讓我印象最深刻、記憶最清晰的還是中國的老百姓。剛剛擺脫“文化大革命”的中國人當時對生活要求並不高,每個家庭講究的是縫紉機、腳踏車和收音機“三大件”。從他們的臉上我可以看到他們對新生活的渴望,也可以看出他們勤勞的品質,而很快他們就憑此創造了一個經濟奇蹟。
1973年之後我又數次訪華。看到這個國家迅速崛起為世界經濟強國,讓數以千萬計的人脫貧致富、邁入中產者行列,我心生敬佩。如今我看到中國人有了更高的追求。北京的大街上車流如織,人們穿著各種款式的服裝表達著個性;他們生活多姿多彩、欣欣向榮;千百萬人積極進取,等待著機遇,追求著更高的生活目標。
中美兩國的關係從對立到成為重要的貿易夥伴已經走過了40多個年頭。能夠為創建兩國友好關係做出一點兒貢獻,我感到自豪。雖然兩國政治體制不同,在有些問題上看法不同,但有一點我們是相同的,那就是兩國人民都渴望更美好的生活,都渴望我們的子孫後代能生活得更好。
在這本書中我最想表達的信念就是:生活和領導的藝術就在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科林·鮑威爾
原版序
我喜歡故事。我在我的整個職業生涯中經歷了很多重要時刻,也積累了不少故事。書中講到的這些故事大多數是我在軍人生涯中的事,因為我自17歲從軍成為一名軍校士官生後,一直到56歲作為美軍四星上將退下來,在部隊幹了將近40年。另外一些是我在美國國務卿和國家安全顧問任上的,還有一些則是我在生活中遇到的。在這本書中,我精選了一些伴我多年的故事和經歷與大家分享,這些故事和經歷曾在我的生活和領導生涯中給了我諸多重要的啟示。
第一部分介紹了我的“13條守則”,20年前這13條守則發表在雜誌《美國大觀》上之後就流傳開了;第二部分集中講述了解自己、做好自己的重要性;第三部分著重講我們要了解和關愛他人,特別是自己的下屬;第四部分分享了我對使世界日新月異的數字時代的領導感悟;第五部分講述了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傑出的管理者或領導者;第六部分是回顧,主要描述了我生活中嚴肅的和輕鬆的方方面面;後記部分總結全書:這裡記載的所有愛怨與榮耀屬於人民。
讀完這本書大家就會知道,本書沒有蓋棺論定,不是強行推銷,只有我對生活的觀察。全書各章獨立成篇,可以通覽,也可以跳著讀。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故事和經驗,這裡記載的是我的人生和經驗,它們就是我成功的秘訣。
科林·鮑威爾
儘管我是一名美國軍人、外交官,但這本書與戰爭和政治無關,只是談論生活和領導的藝術。我寫這本書也是想與世界各國各個年齡段的讀者分享我的這些經驗。書中講述了很多故事,這些故事講的是我應對一生中所經歷的各種機遇與挑戰的經驗,不管是事業有成的中年人,還是朝氣煥發的青年人,都可以讀一讀。這些故事儘管大多數源於我的軍旅和外交生涯,但其中給人的經驗和啟發是通用的。但願我的感悟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使大家也能回顧和反思我們該怎么面對人生中的機遇與挑戰。這不是一本讓人照本宣科的行動指南,我們每個人都得走自己的路。這裡記載的是我的秘訣,我的路。
1973年,在尼克森總統歷史性訪華一年之後,我作為一名年輕的武官第一次訪問中國。當時我是“白宮顧問團”的成員之一,這個團的主要任務是讓美國領導人了解聯邦政府最高決策層的運作方式,並對各項公共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有更清晰的認識。由於這個團的工作性質,我們得以有機會訪問他國。那年我35歲,是一名陸軍中校,在冷戰的高峰時期我難得地有了這一次訪問美國兩個主要冷戰對手——蘇聯和中國的機會。
我也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首批到訪的美軍軍官之一。我到了長城,參觀了人民大會堂,還去了其他很多美麗的地方。我站在黑龍江南岸北望蘇聯,而就在幾個月前我曾在西伯利亞越過阿穆爾河南望中國。我們觀看了為我們精心準備的並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軍事演習。我們還訪問了工廠、醫院和商店。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北京寬闊的街道、火爐燒出來的悠悠炊煙以及人們清一色的著裝。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裝上還沒有軍銜,這讓我很頭疼:你怎么搞得懂他們是什麼軍銜什麼職務呢?慢慢地我從他們衣服料子的質地、軍裝上兜別著的鋼筆的大致價錢以及他們戴的手錶,琢磨出了其中官階的區別,這樣即使沒有軍銜我也看得出誰是主事兒的了。
但讓我印象最深刻、記憶最清晰的還是中國的老百姓。剛剛擺脫“文化大革命”的中國人當時對生活要求並不高,每個家庭講究的是縫紉機、腳踏車和收音機“三大件”。從他們的臉上我可以看到他們對新生活的渴望,也可以看出他們勤勞的品質,而很快他們就憑此創造了一個經濟奇蹟。
1973年之後我又數次訪華。看到這個國家迅速崛起為世界經濟強國,讓數以千萬計的人脫貧致富、邁入中產者行列,我心生敬佩。如今我看到中國人有了更高的追求。北京的大街上車流如織,人們穿著各種款式的服裝表達著個性;他們生活多姿多彩、欣欣向榮;千百萬人積極進取,等待著機遇,追求著更高的生活目標。
中美兩國的關係從對立到成為重要的貿易夥伴已經走過了40多個年頭。能夠為創建兩國友好關係做出一點兒貢獻,我感到自豪。雖然兩國政治體制不同,在有些問題上看法不同,但有一點我們是相同的,那就是兩國人民都渴望更美好的生活,都渴望我們的子孫後代能生活得更好。
在這本書中我最想表達的信念就是:生活和領導的藝術就在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科林·鮑威爾
原版序
我喜歡故事。我在我的整個職業生涯中經歷了很多重要時刻,也積累了不少故事。書中講到的這些故事大多數是我在軍人生涯中的事,因為我自17歲從軍成為一名軍校士官生後,一直到56歲作為美軍四星上將退下來,在部隊幹了將近40年。另外一些是我在美國國務卿和國家安全顧問任上的,還有一些則是我在生活中遇到的。在這本書中,我精選了一些伴我多年的故事和經歷與大家分享,這些故事和經歷曾在我的生活和領導生涯中給了我諸多重要的啟示。
第一部分介紹了我的“13條守則”,20年前這13條守則發表在雜誌《美國大觀》上之後就流傳開了;第二部分集中講述了解自己、做好自己的重要性;第三部分著重講我們要了解和關愛他人,特別是自己的下屬;第四部分分享了我對使世界日新月異的數字時代的領導感悟;第五部分講述了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傑出的管理者或領導者;第六部分是回顧,主要描述了我生活中嚴肅的和輕鬆的方方面面;後記部分總結全書:這裡記載的所有愛怨與榮耀屬於人民。
讀完這本書大家就會知道,本書沒有蓋棺論定,不是強行推銷,只有我對生活的觀察。全書各章獨立成篇,可以通覽,也可以跳著讀。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故事和經驗,這裡記載的是我的人生和經驗,它們就是我成功的秘訣。
科林·鮑威爾
後記
兩年前,我就開始隨手記下深埋在我記憶里的那些故事、逸聞和心得體會,記錄下我的情感體驗。那其中沒有沉重的往事,沒有艱深的道理,也沒有對天下大事和國策綱領的深刻思考,它們大多是我覺得可以用在演講和其他一些公共場合的心情故事。以前里根總統總喜歡準備一大堆的笑話,這些從我記憶里翻出來的東西與之有點兒類似。
我常常是笑著錄下這些故事和經歷。一天晚上,我和妻子阿爾瑪去地方上一家購物中心的電影院看電影。回頭取車的時候,停在邊上一輛車的女車主看著我們走近,說:“噢,我認得你,你是誰來著?……”她記不起我的名字了。我只好站在那裡,等著她從記憶里翻找。阿爾瑪上了車,我又等了足足一分鐘才對她說:“我是科林·鮑威爾。”她看著我,一臉茫然地說:“不對,你不是他。”然後她就上車走了。經常有人認出我,覺得我應該是某個有知名度的人,但他們經常把我認作其他人。也就是前幾天,一個德國遊客在亞特蘭大機場指著我對他妻子說:“瞧見沒,那是施瓦茨科普夫將軍。”鬧出這些誤會的時候,阿爾瑪不會讓我立馬告訴別人,我其實是美國影星丹澤爾·華盛頓……除非我們能知道我們到底被當作了什麼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故事越積越多,我開始想,這些故事是否夠出一本書了。這些故事大多和我的回憶錄《我的美國之路》①的前半部分記載的故事一樣,記錄著我的成長經歷,講述我如何從成功和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並最終成為一名美軍軍官。人們對於這些故事的印象遠比對《我的美國之路》的後半部分所回憶的20世紀八九十年代發生的大事件來得深刻,儘管那些年裡發生的諸如冷戰結束、“沙漠風暴行動”、美國軍隊的變革、德國統一以及其他許多重大事件的影響都更為深遠。直到那本回憶錄出版17年後的今天,仍有人問到關於我個人的那些事,以及關於普通百姓的那些事,關注大事件的人倒是少了。於是我將我個人和普通百姓的那些事稍做整理,寫進了這本書。
終於有一天,這些隨手記下的故事已經積成了厚厚的一沓,我就把它們拿出來給一些密友和值得信賴的夥計們看,他們的反應讓人振奮。“這些故事讀起來非常有趣,”他們對我說,“也是你對生活和領導藝術的感悟。其他人讀到這些故事或許也會有收穫,你何不把它們出版成書呢?”在這本由零星故事組成的書里,絕大多數章節寫的是我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人:家人、朋友、同事、上司、下屬、對手,甚至還有那么一兩個敵人。他們有的富有,有的貧窮;有的位高權重,有的是平民百姓。
我從這些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數人那裡獲得感悟,也儘可能地在生活中激勵我的下屬。生活和領導的藝術不只是屬於我個人的,也是屬於大家的,屬於人民的。記得20世紀70年代初,我在華盛頓某辦公室參加過一個小型的升職儀式。我確定美國核艦隊的創始人海軍上將海曼·G.李高佛到了現場並做了發言。李高佛作為領導人態度強硬,對人要求嚴格,對國會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升職儀式結束後,大家讓李高佛講幾句話,他接下來的講話我至今記憶猶新。他說:“光有機構無法完成任務,光有計畫和大綱也無法完成任務,真正能完成任務的是人。機構、計畫和大綱的好壞只能促進或阻礙人們完成任務的進程。”
李高佛話中的智慧對我的人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72年,我進入白宮工作,從此我就跟白宮的工作人員結下了不解之緣。每年在白宮的新人入職儀式上,我都要給他們講話,都要向他們強調這一點:再好的想法也不可能因自身的優勢自動得以實施,好的想法要成功付諸實施必須要有擁護者,要有人相信這些想法,努力推廣,奮力爭取,並贏得更多的追隨者和擁護者,不斷施加影響,直到取得成功。接下來我還會向他們講述一個相關的道理:再糟糕的事物也不可能因自身的問題自動消失,需要有人站出來與之鬥爭,甘冒風險,指出問題,直擊要害。
生活意味著要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情,生活帶給我們無數的挑戰,我們要么戰勝挑戰,要么被打敗,人生意味著無數的成功與失敗。但生活的意義其實超越事物本身,也超越成敗,生活的意義繫於我們感染著的和讓我們受到感染的人。一切歸於人民,我希望翻開這本書的每一頁你們都能清楚地感受到這一點。
正是我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人成就了現在的我。
我常常是笑著錄下這些故事和經歷。一天晚上,我和妻子阿爾瑪去地方上一家購物中心的電影院看電影。回頭取車的時候,停在邊上一輛車的女車主看著我們走近,說:“噢,我認得你,你是誰來著?……”她記不起我的名字了。我只好站在那裡,等著她從記憶里翻找。阿爾瑪上了車,我又等了足足一分鐘才對她說:“我是科林·鮑威爾。”她看著我,一臉茫然地說:“不對,你不是他。”然後她就上車走了。經常有人認出我,覺得我應該是某個有知名度的人,但他們經常把我認作其他人。也就是前幾天,一個德國遊客在亞特蘭大機場指著我對他妻子說:“瞧見沒,那是施瓦茨科普夫將軍。”鬧出這些誤會的時候,阿爾瑪不會讓我立馬告訴別人,我其實是美國影星丹澤爾·華盛頓……除非我們能知道我們到底被當作了什麼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故事越積越多,我開始想,這些故事是否夠出一本書了。這些故事大多和我的回憶錄《我的美國之路》①的前半部分記載的故事一樣,記錄著我的成長經歷,講述我如何從成功和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並最終成為一名美軍軍官。人們對於這些故事的印象遠比對《我的美國之路》的後半部分所回憶的20世紀八九十年代發生的大事件來得深刻,儘管那些年裡發生的諸如冷戰結束、“沙漠風暴行動”、美國軍隊的變革、德國統一以及其他許多重大事件的影響都更為深遠。直到那本回憶錄出版17年後的今天,仍有人問到關於我個人的那些事,以及關於普通百姓的那些事,關注大事件的人倒是少了。於是我將我個人和普通百姓的那些事稍做整理,寫進了這本書。
終於有一天,這些隨手記下的故事已經積成了厚厚的一沓,我就把它們拿出來給一些密友和值得信賴的夥計們看,他們的反應讓人振奮。“這些故事讀起來非常有趣,”他們對我說,“也是你對生活和領導藝術的感悟。其他人讀到這些故事或許也會有收穫,你何不把它們出版成書呢?”在這本由零星故事組成的書里,絕大多數章節寫的是我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人:家人、朋友、同事、上司、下屬、對手,甚至還有那么一兩個敵人。他們有的富有,有的貧窮;有的位高權重,有的是平民百姓。
我從這些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數人那裡獲得感悟,也儘可能地在生活中激勵我的下屬。生活和領導的藝術不只是屬於我個人的,也是屬於大家的,屬於人民的。記得20世紀70年代初,我在華盛頓某辦公室參加過一個小型的升職儀式。我確定美國核艦隊的創始人海軍上將海曼·G.李高佛到了現場並做了發言。李高佛作為領導人態度強硬,對人要求嚴格,對國會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升職儀式結束後,大家讓李高佛講幾句話,他接下來的講話我至今記憶猶新。他說:“光有機構無法完成任務,光有計畫和大綱也無法完成任務,真正能完成任務的是人。機構、計畫和大綱的好壞只能促進或阻礙人們完成任務的進程。”
李高佛話中的智慧對我的人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72年,我進入白宮工作,從此我就跟白宮的工作人員結下了不解之緣。每年在白宮的新人入職儀式上,我都要給他們講話,都要向他們強調這一點:再好的想法也不可能因自身的優勢自動得以實施,好的想法要成功付諸實施必須要有擁護者,要有人相信這些想法,努力推廣,奮力爭取,並贏得更多的追隨者和擁護者,不斷施加影響,直到取得成功。接下來我還會向他們講述一個相關的道理:再糟糕的事物也不可能因自身的問題自動消失,需要有人站出來與之鬥爭,甘冒風險,指出問題,直擊要害。
生活意味著要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情,生活帶給我們無數的挑戰,我們要么戰勝挑戰,要么被打敗,人生意味著無數的成功與失敗。但生活的意義其實超越事物本身,也超越成敗,生活的意義繫於我們感染著的和讓我們受到感染的人。一切歸於人民,我希望翻開這本書的每一頁你們都能清楚地感受到這一點。
正是我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人成就了現在的我。
文摘
不要替他人做決定,也不要讓他人替你做決定
部隊教育我們必須對“自己以及隊伍的勝敗”負全責。既然最終負責的人是你,你就得做出自己的選擇,不要因他人的壓力和意願而改變。
這並不意味著你只能獨立地甚至孤獨地做決定。你需要徵求他人的意見,徵求周圍人的意見,徵求那些想法充分、了解你需求的人的意見。你也要清楚,很多時候你的決定會對這些人產生影響,因此他們的建議往往會朝向對他們有利的方向,對你則未見得有好處。永遠記住,在掌控全局的基礎上形成的直覺才是你做出決斷最堅實的基礎。
當然,有時候拿主意的人不是你,像部隊里就經常出現這種情況,你得適應。
1985年,我被推薦擔任駐德國美軍步兵師師長。我渴望得到這份任命——這是所有步兵指揮官夢寐以求的職位,而且當時我正盼望著回一線部隊任職。但陸軍司令部決定讓我繼續在五角大樓供職,擔任國防部長卡斯帕·溫伯格的高級軍事顧問。
1年後,我終於可以離開五角大樓前往德國擔任部隊指揮官了,這次是去做軍長。我興高采烈地去上任了,但只過了半年,我又被調回華盛頓做國家安全顧問助理。這樣一來,我的軍旅生涯似乎就要終結了,因此我對此項任命表示抗拒,我的理由是如果非讓我出任這個職務,那要總統親自給我打電話。結果總統真的打電話來了,我只好離開了部隊。11個月後,我成為國家安全顧問,一直乾到里根總統那屆任期結束。
很難判定陸軍司令部對我任命的是是非非,很多任命最終讓我受益匪淺。但在離開部隊之後,我還是可以更加隨心所欲地依照自己的直覺做出自己的決定。
人往往經不住別人的吹捧,會輕易接受某項工作。我離開國務院後,一些機構,主要是金融機構,就來遊說我前去擔任高級管理職務。工作並不怎么吃力,報酬卻高得驚人。他們跟我說,我不用弄懂銀行、金融或境外經貿操作,如對沖基金和金融衍生品等概念,到時自會有專家來幫我解決問題。一家投資銀行狂追不捨,一再強調高額的報酬和誘人的頭銜。這些東西著實有誘惑力。
我清楚這些職位能給我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應,但我本能地拒絕了。
他們真的需要我為他們做什麼嗎?或許他們只是需要我所能帶給他們的光環呢?我的直覺告訴我,他們不過想讓我去做迎賓和司儀。事實上我對相關行當一無所知,也無興趣去了解。我對金融尤其不感冒。他們想替我做決定,但我堅持自己做決定。
有個好友堅定了我的初衷。吃午餐時我告訴他別人提供的這些職位,他聽完了淡淡地說:“幹嗎要穿別人的T恤呢?你有自己的行頭。穿自己的衣,走自己的路,多自在。”
事實證明,我的直覺接下來幫我做出的這個決定不僅是對的,而且可以說極具遠見。那些承諾給我高薪的其實都只是紙上談兵,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和接踵而至的經濟蕭條中,那些許給我高級職位的公司不是倒閉就是瀕臨破產。我很高興我躲過了這一劫。
與1995年我從部隊退役兩年後的經歷相比,這些誘惑倒也不算什麼了。那2年我淡出公眾的視線,享受自己的生活,寫寫回憶錄,有時在國內做個演講,順帶旅遊一番,相當愜意。但我的自傳一經發表,我就連續6個月到各地簽名售書,弄得名氣比以前還大。冬粉們熱情高漲,這種結果是我始料不及的。每次露面都會聽到讓我重返政壇的呼聲。人們認為我是競選總統的熱門人選,這份誘惑實在太大了。
部隊教育我們必須對“自己以及隊伍的勝敗”負全責。既然最終負責的人是你,你就得做出自己的選擇,不要因他人的壓力和意願而改變。
這並不意味著你只能獨立地甚至孤獨地做決定。你需要徵求他人的意見,徵求周圍人的意見,徵求那些想法充分、了解你需求的人的意見。你也要清楚,很多時候你的決定會對這些人產生影響,因此他們的建議往往會朝向對他們有利的方向,對你則未見得有好處。永遠記住,在掌控全局的基礎上形成的直覺才是你做出決斷最堅實的基礎。
當然,有時候拿主意的人不是你,像部隊里就經常出現這種情況,你得適應。
1985年,我被推薦擔任駐德國美軍步兵師師長。我渴望得到這份任命——這是所有步兵指揮官夢寐以求的職位,而且當時我正盼望著回一線部隊任職。但陸軍司令部決定讓我繼續在五角大樓供職,擔任國防部長卡斯帕·溫伯格的高級軍事顧問。
1年後,我終於可以離開五角大樓前往德國擔任部隊指揮官了,這次是去做軍長。我興高采烈地去上任了,但只過了半年,我又被調回華盛頓做國家安全顧問助理。這樣一來,我的軍旅生涯似乎就要終結了,因此我對此項任命表示抗拒,我的理由是如果非讓我出任這個職務,那要總統親自給我打電話。結果總統真的打電話來了,我只好離開了部隊。11個月後,我成為國家安全顧問,一直乾到里根總統那屆任期結束。
很難判定陸軍司令部對我任命的是是非非,很多任命最終讓我受益匪淺。但在離開部隊之後,我還是可以更加隨心所欲地依照自己的直覺做出自己的決定。
人往往經不住別人的吹捧,會輕易接受某項工作。我離開國務院後,一些機構,主要是金融機構,就來遊說我前去擔任高級管理職務。工作並不怎么吃力,報酬卻高得驚人。他們跟我說,我不用弄懂銀行、金融或境外經貿操作,如對沖基金和金融衍生品等概念,到時自會有專家來幫我解決問題。一家投資銀行狂追不捨,一再強調高額的報酬和誘人的頭銜。這些東西著實有誘惑力。
我清楚這些職位能給我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應,但我本能地拒絕了。
他們真的需要我為他們做什麼嗎?或許他們只是需要我所能帶給他們的光環呢?我的直覺告訴我,他們不過想讓我去做迎賓和司儀。事實上我對相關行當一無所知,也無興趣去了解。我對金融尤其不感冒。他們想替我做決定,但我堅持自己做決定。
有個好友堅定了我的初衷。吃午餐時我告訴他別人提供的這些職位,他聽完了淡淡地說:“幹嗎要穿別人的T恤呢?你有自己的行頭。穿自己的衣,走自己的路,多自在。”
事實證明,我的直覺接下來幫我做出的這個決定不僅是對的,而且可以說極具遠見。那些承諾給我高薪的其實都只是紙上談兵,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和接踵而至的經濟蕭條中,那些許給我高級職位的公司不是倒閉就是瀕臨破產。我很高興我躲過了這一劫。
與1995年我從部隊退役兩年後的經歷相比,這些誘惑倒也不算什麼了。那2年我淡出公眾的視線,享受自己的生活,寫寫回憶錄,有時在國內做個演講,順帶旅遊一番,相當愜意。但我的自傳一經發表,我就連續6個月到各地簽名售書,弄得名氣比以前還大。冬粉們熱情高漲,這種結果是我始料不及的。每次露面都會聽到讓我重返政壇的呼聲。人們認為我是競選總統的熱門人選,這份誘惑實在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