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風(安明(直南豫北領導人之一))

劉大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安明(直南豫北領導人之一)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大風(1906-1986),原名劉介風,又名安明,河南省南樂縣佛善村人。1923年,他考入直隸省立大名第七師範學校,與同學共同編輯刊物《曙光》。“五卅”慘案發生後,參加領導了大名七師、大名十一中、五女師等校的反帝愛國活動。1926年10月,在大名七師加入中國共產黨,並組建了黨、團兩個特別支部,任黨支部書記,特別支部以“讀書會”的名義團結其他同學,發展中共黨員。1927年4月,建立了濮陽地區第一個黨支部——中共佛善村支部。1927年10月,組織成立了中共濮陽縣委,任縣委書記,領導濮陽、清豐、南樂、大名等縣黨的工作。他發展黨員、辦夜校、組織農民協會或窮人會,領導了搶秋、鏟麥茬鬥爭。1929年,發動溫邢固、化村、千口等幾個村的農會會員同民團總團長算賬,並成立中共南樂縣委。秋後,調任中共邢台中心縣委書記,此後歷任直南特委組織部長、磁縣中心縣委書記、濮陽中心縣委組織部長、直南特委副書記、大別山麻西工委書記、三分區專員、豫皖蘇七地委副書記兼軍分區政委、河南省軍區及中南軍區人武處處長、廣州鐵路局黨委書記、中共廣東省委監委副書記、紀委顧問、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屆廣東省政協常委、廣東省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1986年1月在廣州逝世,享年80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大風
  • 別名:安明
  • 國籍中國
  • 籍貫:河南省南樂縣
  • 出生日期:1906年
  • 逝世日期:1986年1月22日
  • 畢業院校:大名第七師範學校、延安抗日軍政大學
人物生平,人物故居,

人物生平

劉大風,南樂縣中共黨組織創始人,直南地區第一支抗日武裝的締造者。原名劉介風,又名安明。南樂縣佛善村人,1906年2月出生。父親劉建午是農民,祖父劉清心是晚清秀才,執教私塾。劉大風6歲隨祖父進私塾,14歲入本縣官莊私立高小讀書。
1923年,劉大風以優異成績考入直隸省(後改為河北省)立大名第七師範學校(簡稱“大名七師”)。他勤奮好學,接受新事物較快,不論學習成績,還是思想品德都名列前茅,時為“濮陽八才子”之一。在校期間,他與同學共同編輯刊物《曙光》,宣傳新文化,與舊文化、舊學派進行鬥爭。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劉大風組織領導大名七師等校學生開展反帝愛國運動,組織學生罷課,登台演講,慷慨激昂,痛斥帝國主義屠殺中國工人的罪行,並和其他同學發起抵制日貨運動,舉行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為表達自己投入革命洪流的決心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他借劉邦《大風歌》中“大風起兮雲飛揚”一句,抒發革命風暴勢不可擋的雄心壯志,將自己的名字劉介風改為劉大風。
1926年8月,大名七師校長謝台臣聘請中共豫陝區區委委員馮品毅來校任英語教員。馮品毅借講課和與師生談話機會,宣傳馬列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主張,使其對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有了正確的認識。同年10月,經馮品毅介紹,劉大風與趙紀彬、李大山一起加入中國共產黨。接著,在大名七師成立了黨團特別支部,劉大風任黨支部書記。這是直南地區較早的共產黨組織。1927年1月在放寒假期間,劉大風回到家鄉佛善村,先後發展劉峰、劉介發、吳思溫、吳書升等入黨,並於1927年4月在佛善村組建了濮陽地區第一個中共農村基層黨支部。
1927年4月,劉大風受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遣,到武漢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6月18日學習結束。7月,劉大風以中共順直省委特派員身份回大名負責直南各縣黨的工作,積極發展黨員,建立農村黨組織。10月,中共濮陽縣委成立,劉大風任縣委書記,負責領導大名、南樂、清豐、濮陽等縣黨的工作。縣委以濮陽沙區為中心,採取舉辦農民夜校的形式,組織培訓民眾,建立農民協會,進而為土地革命和舉行武裝創造條件。12月,縣委機關搬到佛善村劉大風家,劉大風直接領導佛善村周圍的農民鬥爭。1928年2月,縣委機關遷至大名七師。夏天,縣委機關又遷濮陽,劉大風調任中共順直省委巡視員,仍負責濮陽縣委的工作。
1929年4月,劉大風任邢台中心縣委組織部長。中心縣委領導邢台、南宮、堯山、任縣、肥鄉、巨鹿、隆平、邯鄲、磁縣、大名、南樂、清豐、濮陽、東明、長垣等十幾個縣的黨組織。秋,劉大風接任中共邢台中心縣委書記。1930年1月,劉大風調中共河北省委工作。4月,邢台中心縣委遭破壞,河北省委在磁縣組建了中共直南特委,劉大風任組織部長。此時,由於受李立三“左”傾路線影響,盲目組織武裝暴動,致使南樂“麥收暴動”等均遭失敗,使革命受到損失。12月,劉大風兼任中共磁縣中心縣委書記。謝台臣、晁哲甫、王振華等3人因對“左”傾路線提出異議而被開除黨籍,劉大風不同意這種做法,受到“左”傾領導者的“最後警告”處分。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劉大風組織反帝大同盟,廣泛進行抗日救亡宣傳。1933年4月,劉大風以礦工為掩護,到六河溝煤礦先後組織領導了三次工人大罷工。7月,在散發傳單時被捕,扣押在安陽監獄,雖遭毒刑,但始終未暴露身份,於1934年2月以證據不足而獲釋。5月劉大風被任命為中共濮陽中心縣委組織部長。不久,奉調到特委工作,因誤接頭時間,同黨組織一度失去聯繫,先後在新鄉的第二國小和天寧寺國小任教。後與組織恢復聯繫。
1937年“七七”事變後,劉大風任中共臨時直南特委書記。他肩負黨的重託,及時與一些在當地有影響的共產黨員接上了關係,很快恢復了南樂、清豐等直南各縣已經解體的黨組織。在恢復黨組織的同時,劉大風抓緊進行抗日武裝的籌建工作。10月下旬,經與退駐在南樂西審什村的國民黨一八一師石友三部談判,在留固店正式成立了共產黨領導下的直南第一支抗日武裝即一八一師游擊隊,劉大風任副隊長。11月,石友三部南撤,劉大風帶領游擊隊留駐原地。不久,河北民軍高樹勛部進駐清豐。劉大風通過高樹勛部副參謀長唐哲民(中共黨員)並徵得高樹勛同意,將游擊隊番號改為河北民軍第四支隊,唐哲民兼任支隊長,劉大風任副支隊長,張西三任參謀長。此時四支隊已有近200人、100多支槍,與日偽軍展開了一系列艱苦卓絕的鬥爭。
1938年3月,劉大風擔任直南特委副書記和四支隊副司令,期間,因所謂“包庇托派”而被停止黨籍,送赴延安抗大學習。但他始終堅持真理,和“左”傾錯誤作鬥爭,並以“安心工作,久而自明”來勉勵自己,改名為安明。1941年10月,黨組織恢復了他的黨籍。12月,安明調任太行五分區武委會主任,與太行人民一起開展抗日武裝鬥爭,堅持敵後游擊戰,多次粉碎日偽“掃蕩”,為太行山區抗日根據地的發展和鞏固做出了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他在平漢戰役豫北戰役中擔負戰地後勤工作,動員和組織民兵支前參戰,運送傷員、糧秣,押送俘虜,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1947年,他帶領地方幹部百餘人,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歷任麻(城)西工委書記、三分區專員、豫皖蘇七地委副書記等職。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發動民眾,組織建立人民政權,開展土地改革,支援解放戰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歷任河南省軍區人武處處長、中南軍區人武處處長、中共廣州鐵路局黨委書記、中共廣東省監委副書記等職。“文化大革命”中,他又遭迫害,過去已解決的問題又被重新翻騰出來,受到隔離審查,身心倍受摧殘。但他始終堅持黨的原則,關心著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粉碎“四人幫”後,安明恢復了工作,歷史遺留問題得到解決,先後被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和第四屆廣東省政協委員、常委,中共廣東省委紀律檢查委員會顧問、中共廣東省委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經中央組織部重新審理,他得到徹底平反。1986年1月,劉大風病逝於廣州,享年80歲。

人物故居

劉大風故居位於南樂縣近德固鄉佛善村。劉大風故居經過翻修,現單獨成院。因缺乏專門的管理,其用過的一些家俱現大多破舊不堪。
2001年7月,劉大風故居被濮陽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8月,被濮陽市委宣傳部公布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