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豫北戰役
- 時間: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3月至5月
- 結果:晉冀魯豫軍區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軍40950人
- 傷亡情況:俘敵26100人,斃傷14850人
戰役發生時間,國民黨軍兵力,解放軍兵力,戰役回顧,
戰役發生時間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3月至5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和晉冀魯豫軍區部隊一部,在河南省北部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反攻作戰。
國民黨軍兵力
1947年3月,國民黨軍統帥部調集兵力,對陝北和山東解放區實施重點進攻;在晉冀魯豫戰場上,以正規軍31個旅和地方保全團共30萬人轉取守勢。其中,豫北有6個整編師和1個暫編縱隊約10萬人擔任守備,整編第26軍軍長王仲廉率4個整編師和1個暫編縱隊等守備平漢(北平至漢口)、道清(道口至清化)鐵路及沁陽、濟源、孟縣等地區;第5綏靖區2個整編師及地方團守備平漢鐵路以東黃河以北滑縣、濬縣、濮陽、長垣地區。其防禦重點在平漢鐵路和道清鐵路交叉點新鄉及其以北地區。
解放軍兵力
晉冀魯豫軍區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為策應陝北、山東兩解放區粉碎國民黨軍的重點進攻,並為自己轉入戰略進攻創造條件,除以第4縱隊和太岳軍區部隊舉行晉南攻勢外,決心集中第1、第2、第3、第6縱隊及冀南、太行、冀魯豫軍區部隊,共18個旅60個團10餘萬人的兵力在10萬民兵配合下,組成4個作戰集團,於3月下旬發起豫北攻勢,重點打擊王仲廉部,吸引國民黨軍增援豫北,打亂其戰略部署。
戰役回顧
3月22日,晉冀魯豫野戰軍各作戰集團由山東省陽穀、白衣閣等地出動,至28日,占領濮陽、封丘、延津、原武、陽武(今原陽)等城及牛市屯等據點多處。29日至4月1日,一部兵力攻擊鄭州以北黃河鐵橋守軍,主力逼近新鄉,包圍汲縣。國民黨軍統帥部急令原擬調往山東戰場的整編第66、第9師(各欠1個旅)由鄭州馳援新鄉,使新鄉地區的國民黨軍增加到5個整編師又2個旅。
劉伯承、毛澤東為避開優勢集中之敵,決定北上,首先掃清平漢鐵路兩側據點,並相機奪取湯陰、淇縣兩城,誘王仲廉部北進,然後尋機在運動中殲滅之。4月3日夜,各縱隊分路北進。至10日,連克淇縣城及宜溝、鶴壁、楚旺等據點數十處,破壞了安陽至汲縣鐵路,解放了衛河以西平漢鐵路兩側廣大地區,開闢了戰場。接著,以一部兵力圍攻湯陰,進逼安陽,集中主力於宜溝兩側地區待機。此時,王仲廉率整編第66師等部4個半旅沿平漢鐵路東側北進,並以整編第32師隨後跟進。10日,當其進至宜溝附近時,發現有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迅即回縮。
劉伯承、毛澤東判斷,只要繼續圍攻湯陰,威脅安陽,敵仍可能再援,故決定仍執行圍城打援計畫,並增加兵力繼續圍攻湯陰,將野戰軍主力編成路東、路西兩個作戰集團。14日,王仲廉在國民黨軍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嚴令督促下,又率3個半旅和第2快速縱隊為第1梯隊,由汲縣地區北援;並以整編第32師為第2梯隊,在淇縣及衛河西岸擔任掩護。晉冀魯豫野戰軍以一部兵力採取運動防禦,將國民黨援軍誘至宜溝以東屯子山地區後轉為堅守,主力於16日夜全線出擊,向北援的國民黨軍第1梯隊側後兜擊,將第1、第2梯隊割裂,並將第1梯隊包圍於衛河以北、淇河以東河套地區,戰至18日晨,全殲第2快速縱隊,其餘援軍潰退。晉冀魯豫野戰軍當即乘勝追擊,又殲其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