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撫流民 明代的流民問題,在宣德時期已經形成。當時,北方大地區流亡現象比較嚴重,這是永樂後期以來,由於遷都、北征加重徭役所造成的民生凋敝狀況,在連年災荒衝擊下進一步惡化的結果。據《明宣宗實錄》等載,從宣德二年(1427年)開始,山西、河南發生了嚴重的人口流亡。宣德三年五月,山西平陽等府流往河南南陽等府...
次年,師心知衢州後,竭力賑濟饑民,安撫流民。二十六年,升敷文閣待制知荊南,充荊南湖北路安撫使,悉力撫招外流農民,戶口日增。升給事中兼侍讀,進諫多被採納。二十八年,浙東大水,以顯謨閣直學士知紹興府,充兩浙東路安撫使,減賦寬債,賑濟饑饉,民不流亡。時朝廷擬遷顯仁皇后陵寢周圍20里內士民墳墓,激起...
安撫流民 建元初年,由於常年的戰亂,大量民眾逃離故土,四處流浪。嚴重的流民問題始終困擾各級政府,地方有很多辦法幫助和鼓勵農民開墾荒地,並且根據實際情況出台相應的賦稅政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下規定,江淮地區凡是進行開荒的百姓,每家每戶都給予免除六年的稅役的優惠政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江南地區的新...
原傑(1417年-1477年),字子英,陽城人。明朝名臣。正統十年(1445年),原傑登進士第。歷任南京御史、山東左布政使、戶部左侍郎、右都御史、南京兵部尚書等職。他先後安撫山東、荊襄等地流民,史稱“原傑之經略者,百世之利也”。成化十三年(1477年),原傑去世,年六十一。獲贈太子太保,後追謚“襄敏”。《...
成化元年(1465年),第一次荊襄流民起義爆發,朝廷提升王恕為右副都御史安撫治理流民問題。正逢王恕的母親去世,朝廷下詔只準他奔喪兩個月就要回職辦公,王恕推辭但未獲允準。他與尚書白圭共同平定大盜劉通起義,又攻破其黨徒石龍。他嚴格地約束部下不準濫殺人,流民各歸其業。又調任河南巡撫,因功升任左副都御史...
胡全才擔任陝西漢羌道道台期間,安撫流民,招撫明將降清;操練士卒,籌備糧草,抵禦叛將賀珍,使漢中得以保全。擔任寧夏巡撫期間,建議朝廷頒布《律典》等書;建議恢復寧夏原有編制,擴大兵額,設立中軍;制定捕蝗法,有效扼制了蝗災,該方法得到朝廷的推許。人物生平 初仕明朝 胡全才初仕明朝,明崇禎年間(1627年―...
東平府事嚴某欲招撫流民,愁無人選,其參佐徐東軒力薦鄒玉,遂任東平府招撫流民之官,安撫流民兩千多。因其能力較強,改任萊蕪縣事,兼任東平、鄆城推科官。其後歷任齊河、臨清、東阿、館陶、平陰諸縣主簿。在平陰時,有刁民“老牛”恃強凌弱,無人敢惹,鄒玉到任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老牛”悔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