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師心(1097—1169),字與道,金華城區人。在海州沭陽任縣尉時,曾狙擊宋江起義軍。著作有《易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師心
- 別名:王與道
- 國籍:兩宋
- 民族:漢
- 出生地:金華城區
- 出生日期:1079
- 逝世日期:1169
- 職業:官員
- 主要成就:狙擊宋江起義軍
人物生平,歷史記載,
人物生平
父登,字廷錫,北宋政和二年(1112)進士,曾任諸暨、湘潭知縣,升承議郎。師心重和元年(1118)進士,任沭陽縣尉。宣和三年(1121),宋江起義軍一部進至沭陽時,師心率官軍鎮壓。累升大理寺丞。南宋紹興十三年(1143),忤秦檜,出知袁州。時監司郡守爭獻羨餘於秦檜以圖幸進,獨師心以羨餘代貧民償欠賦。二十四年,浙東大旱,衢州饑民嘯聚。次年,師心知衢州後,竭力賑濟饑民,安撫流民。二十六年,升敷文閣待制知荊南,充荊南湖北路安撫使,悉力撫招外流農民,戶口日增。升給事中兼侍讀,進諫多被採納。二十八年,浙東大水,以顯謨閣直學士知紹興府,充兩浙東路安撫使,減賦寬債,賑濟饑饉,民不流亡。時朝廷擬遷顯仁皇后陵寢周圍20里內士民墳墓,激起民憤,經師心力諫,獲免遷760多座。繼知福州,充福建路安撫使。乾道元年(1165),上章告老,以左奉議大夫致仕。卒後,謚莊敏。
歷史記載
公諱師心,字與道,世為婺州金華人。曾祖惟堯,故不仕。祖本,故贈宣教郎。考登,承議郎,贈特進。妣陳氏,太原郡夫人。公幼敏悟強記,而靜重如成人,未冠游鄉校,數試藝有聲。登政和八年進士第,授迪功郎,海州沭陽縣尉。時承平久,郡縣無備。河北劇賊宋江者,肆行莫之御。既轉掠京東,徑趨沭陽。公獨引兵要擊於境上,敗之,賊遁去。詔改承奉郎,監信州汭口排岸。丁外內艱,服除。
紹興元年,知福州長溪縣,政事詳明,民便安之。盜起建寧,官軍由永嘉浮海入閩討之,道長溪,供億百出,倉卒間皆不擾而辨。宣撫使賢之,並以治狀聞。除太府寺丞,尋例,罷職事官之待闕者,除幹辦諸司、審計司、行大理寺丞。
九年,金人以侵疆來歸,詔簽書樞密院事之臣往使陜西宣諭德意,辟公幹辦公事。時多謂和好可久,公贊畫之際,力陳敵必渝盟,宜早為備。初,大食國遣滿亞里入貢,而廣東市舶司例計置回賜。官吏並緣侵刻,訟久不決。詔公同御史往廣州即訊獄乃竟。除將作少監,遷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右司左司郎中。
十三年郊祀,以為提點一行事務,遷權工部侍郎,充大金賀生辰使。還未幾,出知袁州。公勤於吏事,動有繩墨,州素匱乏,公撙節浮濫,檢柅欺隱。久之,廩庫盈溢。方秦丞相用事,監司、郡守類獻羨餘以希進。或謂公盍獻諸,公笑不答,則以貸貧民之逋租者,猶沛然有餘積也。尋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二十三年,浙東大旱,衢州饑民嘯聚,雖頗捕獲,猶未定。則起公知州事,公鎭以安靜,民復安堵如故。時士大夫往往以告訐為功,通判州事汪召錫掎摭宗室令衿語言以為謗訕,公聞而勸止之,不聽。令衿謫居汀州,且置獄。通判迫其行人,無敢過門者。公獨遣人慰安而陰調護之。除知瀘州,中途改知洪州,充江南西路安撫使。轉運判官張常先箋注前帥張宗元所與張丞相詩言於朝,欲並中之,獄辭所連逮百餘家。公隨事救庇,賴以免者為多。會秦丞相薨,事亦熄。上躬攬權綱,一新政事。凡昔之無良,其挾持附離以逞者,次第譴斥。於是公獨以不倚見知,除敷文閣待制,知荊南府、荊湖北路安撫使。
湖南凋敝久,流逋未復。公悉力拊摩,戸口日增,奏言湖南上流重地而兵力單弱。頃年茶商弄兵,一道騷然。乞分鄂渚重兵留屯,以示形勢。從之,召為戸部侍郎,上勞問甚渥,且曰:“卿以不附秦檜故去國久,朕知卿未嘗忘也。”公因奏宜塞幸門,開言路。上語及國用,公謂生財不如節用,所條陳甚悉。又言鄂渚戍兵市馬北境,宜禁止之,以窒邊釁。鼎澧歸峽產茶,民私販入北境,利數倍。自知戾法,不復顧藉,因自棄為盜。由引錢太重,貧不能輸故。抵此乞別創憑由,輕立引價,既開其衣食之門,民必悔過改業。庶幾,化誘愚民,消弭群盜。上然之,遷給事中,兼詳定一司敕令,兼侍讀,遷權吏部尚書,進讀三朝寶訓終篇。公奏祖宗創業垂統,所以長慮,卻顧為子孫萬世計甚備。熙寧大臣私意改作,流毒至今,不可不監。又奏帝王之於史,其要在於觀得失,究治亂。今進讀漢書,願摘切於治體者讀之。詔可。公從容進退,所以致盡規之義者,前後非一,懇切詳盡,上皆嘉納焉。
二十八年,浙東水災,上憂之。以公為顯謨閣直學士,知紹興府事,兼浙東安撫使。既至,詢究疾苦,寛逋責,賑乏絕,民以不流亡。顯仁皇后菆宮事畢,進顯謨閣學士。時有獻議者,持陰陽家說欲於菆宮舊禁之外,廣立四隅,以二十里為禁域,其間墳墓當徙者殆且千數。公具奏言其不便,詔遣御史按驗,獲免者七百六十有奇。薦獻之物,舊取於民。公謂聖孝通於神明,薦獻極其誠敬,豈宜使民勞費,請以上供錢給其直,從之。和買繒絹以貲產為多寡之差,而縣各不同,會稽偏重尤甚。公奏請捐之,後亦略如公言。
三十年,知福州,充福建路安撫使。時敵有渝盟入塞意,道路洶洶。公早夜憂念,至忘寢食,條上三事,一曰:求人材。謂任賢使能乃自治之要,願委宿望實才以籌邊。二曰:通下情。謂建炎維揚之難,起於臣下壅蔽。敵壓境而不知,今當以為戒。三曰:擇將帥。謂朝廷宿將,軍中新進,不為無人。願加簡拔,復移書執政。以蜀遠,緩急不能相應,請增重帥臣之權,使得以便宜從事。又請推行州縣巡社法,以防盜賊。朝廷悉施行之。汀州鬻鹽峻,暴民驚擾嘯聚,州輒遣兵捕戮,復疑平民與關通械,系之欲論以重辟。錄事參軍劉師尹爭,不能得,致仕去。公移文釋其囚,薦師尹於朝。於是州之守貳皆坐罷,而師尹復仕今上。
隆興元年,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二年,知湖州。時水旱之餘,疾疫大作,道殣相屬。公既為粥以食餓者,又遣僚屬勸分,多所全活。乾道元年,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再上章告老。乃進左朝奉大夫,致仕。五年十有二月戊戌,薨於里第,年七十有三。詔贈特進。六年十有一月甲申,葬於金華惠日鄉常樂寺之東原。
公娶曹氏,封淑人。六子,渙右通直郎,前權通判寧國府事;㳘右宣教郎,前福建路提舉市舶司幹辦公事;浤右承事郎,新兩浙西路提防刑獄司幹辦公事。出後公之長兄師醇;注右迪功郎,新監行在太平惠民局;淑先亡;汾右承務郎。三女適仕族,孫男七人,柄右承務郎,楷、杞、柟、梓、樾、朴。孫女十二人。曾孫男一人。
公敦厚寬裕,詞氣穆然,不見喜慍。遇事精詳,必審其可而後發,不為表襮以求赫赫。拊兄之孫如己子,族女之貧不能行者,皆使之有歸。雖自奉養儉薄,而親舊睏乏皆周之,久益不厭。既退居,自號適翁,所著詩文章奏,藏於家。自公仕宦五十餘年間,世之變故多矣,士方隨時炎涼而為之,俯仰竭其巧力以趨勢射利,其他一切不暇顧恤也。公更閱夷險,出入中外。恬靜凝重,雅有常德。表里相副,終始如一。而從容進退,自適其適。康寧壽考,郁為宿望。洪範所謂福者殆無憾焉。觀公之本末,其念慮操履,所以感應召致,夫豈偶然者哉?銘曰:
恂恂王公,率履由衷。不矯為異,不阿為同。
恂恂王公,率履由衷。不矯為異,不阿為同。
在西柄臣,欲人同已。利誘威脅,翕然風靡。
時方掊克,爭進羨餘。公散其積,代民逋租。
時方告訐,人莫自堅。公獨哀矜,勸以無然。
皇明獨斷,屛除群邪。公以不倚,帝庸褒嘉。
國計之重,爾其開闔。朕命之嚴,爾其出納。
乃侍經席,乃長天官,乃眷大邦,於蕃於宣。
寒暑貿遷,誰能不移?中外出入,誰能具宜?
公惟一意,秉此常德。更閱事變,其儀不忒。
進退有餘,壽考且寧。歸安斯丘,始終哀榮。
天道與善,人或疑之。視履考祥,其觀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