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師範大學龍山校區

安慶師範大學龍山校區位於安慶市宜秀區大龍山鎮集賢北路1318號,距安慶市中心和學校龍山校區約12公里。

自然概況,地理概況,地質概況,氣象概況,交通概況,周邊環境,規劃概況,規劃設計單位,規劃規模,

自然概況

地理概況

校園東臨合安高速公路(安慶至合肥)出口和總五(總鋪至五橫)公路,南臨206國道和大龍山鎮,西為園藝場。
校園北部、西北部為鵝公山,海拔為106米,南部為崗地,海拔約22-28米,中間地勢略低,地形起伏較大,總趨勢為北高南低中間凹。
校園中部是源自大龍山風景區的烏龍溪交匯而成的河流,自東北至西南貫穿整個地塊。
校園規劃總面積2678畝。校園內自然環境優美,依山傍水,果樹成林,空氣新鮮。

地質概況

校園北部丘陵為第四系全新統殘坡積、洪衝擊層,校園其餘部分為閃長岩。地質狀況穩定。

氣象概況

校園所在地年均氣溫16.7;年均氣壓1041.1百帕;年均降水1430.3毫米;年均相對濕度76%;全年光照時數為1916小時;年均風速為3.1米/秒;年均暴雷日數為40天。氣象條件宜人,適於辦學。

交通概況

校園附近有206國道、安合高速公路、總五公路,安慶市民航距校園約3公里,安慶市水運港口距校園約14公里,對外交通方便。

周邊環境

校園位於國家級風景區大龍山附近,大龍山舊稱“安慶府之鎮山”,山勢巍峨磅礴,與天柱山遙遙相對,山上多峰、多壑、多洞、多景。載於《懷寧縣誌》的舊安慶十二景之“龍山曉黛”照片即位於校園東部,《安慶府志·山川》(康熙六十年刊本)記載“……其上多石,石多露,有峰,峰多隱,東數峰欲出,西數峰欲斂,朝夕多青碧色,雨霽望之,其色瑩然,獨不類他山”。
校園東部除勝景“龍山曉黛”外,站在校園主峰上,面向東方即為龍井山,山上有飛瀑自巨大石壁飛流直下,注入“龍井”之中,井旁有清同治六年留下的清洗潭底的石刻。龍井山石壁上有清順治推官黃熙贊書寫的“君恩山重”和“忘歸”字樣的摩岩石刻。
校園東南為集賢關。傳說當年孔子率眾弟子周遊列國時,曾於此處歇腳,故名集賢。又因兩邊為山,僅有一狹窄通道通過,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故名集賢關。清代著名書法大家鄧石如曾於此處居住、養鶴。
遠眺校園西南為石門湖。舊安慶十二景也有“石門秋泛”一景。石門湖為淺山群環抱一片平坦地形成的通江湖套。據民國四年《懷寧縣誌》記載:“石門湖最據山水之勝,右大龍左百子,每蓼花開日,扁舟載酒,不減放棹山陰”。對此勝景,歷代多有贊詠,如清方都鎬《石門湖秋泛》:一湖煙水千山亂,峭壁雙開萬頃秋。紅蓼灘頭歐鷺起,有人撐出打漁舟。棹入蒹葭夜色清,前峰月吐半湖明。醉眸遙指回舟處,燈火疏林犬吠聲。
石門湖西與湖緊連的為百子山,舊安慶十二景之“百子晴嵐”即指此處。百子山山名或說因山有百座而得名,或說因山間舊有百子廟得名。百子山群峰如簇,各具形態,主要山峰有金雞嶺、筆架山、獅子山、球山等。民國四年《懷寧縣誌》載“……由長安嶺而東至曰百子山,三峰矗立,秀出雲表”,明末著名戲劇家阮大鋮十分喜愛此山而自稱“百子山樵”。
校園東部不遠處為獨秀山,五四文化運動的旗手、中共創始人陳獨秀因此而得名。
校園東北為中國書法史上與王羲之遙相呼應的清代書法大師鄧石如的故里,其故居“鐵硯山房”現已經改為鄧石如紀念館。兩彈元勛鄧稼亦誕生於鐵硯山房內。鄧石如曾有私印“家在龍山鳳水間”,龍山即為大龍山。

規劃概況

一、規劃指導思想 因地制宜,獨特精美 二、規劃主題 建設山水園林式校園三、規劃宗旨 深林含古校,碧水薈文華四、規劃方案 該方案的規劃整體結構為:一條主軸線,兩條步行綠軸和中心人文景觀區。一條主軸線,即以校園大門為起點,以自然山體為背景,將校前區廣場、主教學樓、活動中心和文化廣場連成一條主軸線,其餘建築分布在主軸線的兩側;兩條步行綠軸,即在校園內分別形成穿過教學區和生活區的橫向和縱向步行系統,有利於學生生活學習和人車分流;中心人文景觀區,即在校園中心地帶,利用自然河流築壩形成200畝左右的自然湖面,使其成為貫穿校園東西的景觀走廊。
該方案根據校區的特點和校園功能的需要,將整個校區分為校前區、教學區、人文景觀區、文化廣場區、學生生活區、教師生活區、後勤服務區、自然生態區和體育運動區。
該方案充分利用了新校區現有的地形地貌,借山為屏, 引水匯景,通過依山就勢的建築布局和山水融合的園林相結合,在自然山水中創造新生的百年老校,方案具有歷史性、現代性、自然性、生態性和有序性與有機性的特點。

規劃設計單位

規劃方案設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修建性詳細規劃設計單位:中元國際工程設計公司

規劃規模

校園原規劃為在校生15000人規模,並根據基地的情況預留了發展用地。現學校正根據學校事業發展狀況,對原校園規划進行擴編和調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