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市簡介以及1958年大事記
安慶市簡介以及1958年大事記
安慶市簡介以及1958年大事記...... 1 安慶市簡介 2 1958年安慶市大事記 安慶市1958安慶市簡介 編輯 安慶市位於長江中下游北岸,分別與合肥、六安、池州、銅陵交界...
華茂1958項目位於安慶市紡織南路華茂老廠區(安慶市B-13地塊),地塊範圍東至市府路南一巷、公園國小西圍牆、宜園路,北至市府路、華茂老廠區北圍牆,西至豐澤小區...
1957年安慶市劃入。1958年銅陵縣撤銷,並劃入銅陵市。1959年安慶市升地級市;懷寧、望江二縣合設懷望縣;東流、至德二縣合設東至縣;撤銷青陽縣。1960年恢復銅陵縣...
安慶 1955年7月1日,湖東縣改名為樅陽縣,駐樅陽鎮。1958年,撤銷銅陵縣,併入銅官山市。原由省直轄的銅官山市改名為銅陵市,劃歸安慶專署領導。轄1市、12縣。...
改教友愛國會為市天主教愛國會,將安慶市反帝愛國工作推向深入。1958年初,市天主教友愛國會召開第二屆教友代表會議,傳達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委員會議精神,為更...
1958年10月,安慶地、市機構合併,次年1月成立安慶市文聯,主席陳效東。1960年1月召開安慶市第二次文代會,劉廣太任主席。1982年1月,安慶市第三次文代會召開,...
安慶八中始建於1958年,占地104畝,坐落在風景秀麗的集賢路上,是全市最大的花園式學校。學校教學設施先進,多媒體教室、多功能語音室、學生微機室、教師電子備課室、...
1958年被列為安慶地區重點中學,1960年被評為全國教育戰線先進集體,並光榮參加全國文教群英會,1989年經省教委確認為首批省級示範國中。2002年,按市政府統一部署,...
安慶市第七中學創辦於1958年。安慶市第七中學辦學條件 編輯 安慶七中創辦於1958年。現有46個教學班,3000餘名學生,在163名教職工中,有高級教師47人,一級教師71...
安慶市楊橋中學始建1958年9月桐城縣楊橋國中,吳忠埔、齊瑞林選址兩彈元勛鄧稼先院士祖宅鄧家花園建設校園;桐城派後學吳忠甫先生任首任校長。2006年5月,安慶市示範...
1956年始,定名為安徽省安慶市第一中學。 [2] 1958年9月16日,毛澤東主席在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張治中、中共安徽省第一書記曾希聖、省長黃岩、安慶地委書記許少林、...
安慶市於1956年,成立了安慶市一團、二團。1958年兩團合併為安慶市黃梅戲劇團。1982年,改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下設一、二團,全院200多人,全民所有制性質。一團...
民建安慶市委員會[1] ,是民建的地方組織,1955年7月開始成立了民建安慶市支部。1957年元月,成立民建安慶市籌備委員會,1958年10月12日一14日召開了第一次代表...
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天主教堂坐落於安慶市孝肅路和錫麟街(紀念辛亥革命烈士徐錫麟...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直到1958年前後實行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期間,天主教愛國...
安慶五中前身是歷史悠久的安慶中學(今安慶一中分部),1953年秋季始招國中班,1956年單獨建校,改名安慶市第三初級中學,1957年定名為安慶市第五中學,1958年秋季始招...
寺前鎮是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下轄的一個鎮。位於太湖縣城北15.5公里處,花亭湖...1949年建寺前鄉,1958年改寺前公社,1984年改寺前鄉。1992年2月,寺前、馬龍...
孫中山早於1912年在《建國方略》中就提出在安慶建設長江大橋的構想;1958年,在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後,國家有關部門也曾有在安慶建橋的想法;1984年,安慶市建橋的...
1958年簡單修復再度啟用,1964年重新改建。1979年徹底停用,後廢。1993年10月,安慶市政府在軍用機場的基礎上投資興建起軍民兩用機場,2005年更名為安慶天柱山機場。...
1958年底,將懷寧縣聖埠、馬窩、老峰、柘山4個鄉劃入安慶市郊區。1959年6月,撤銷郊區,改設江北郊區和江南郊區。1960年,成立十里舖、廣圩、大渡口3個人民公社,...
華冠雄,男,1941年2月生,高級經濟師。1958年參加工作,歷任安慶紡織廠技術員、助工、工程師、生技副科長、科長、副廠長,安慶市紡織局副局長;1984年任安慶紡織廠...
建國初期,叫長風鄉,屬懷寧縣管轄;1956年併入柘山鄉;1958年改為柘山人民公社;1959年劃歸安慶市管轄;1960年併入廣圩公社;1963年拆大社恢復長風公社,復歸懷寧縣管轄...
沈貝棟,男,漢族,浙江湖州人,1958年9月出生,在職研究生。1976年3月參加工作,198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安慶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委員。曾任安慶市人大常委會預算審查工作...